阿司匹林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颈动脉斑块51例临床观察

2015-03-10 04:33李晓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脑血栓阿司匹林

李晓玲

【摘 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02名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试验组神经缺损评分(11.28±2.45)低于对照组(15.68±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1.13±0.37)cm2小于对照组(1.59±0.4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神经损伤小,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司匹林;颈动脉斑块;脑血栓;颈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087-01

脑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而且复发率和后遗症率也很高[1],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即抗血小板和调节脂肪。为探究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该病的效果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笔者选取我院10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住院部收治的102名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CT、MR辅助诊断治疗确诊[2]。排除有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疾病患者,非首次手术患者,有心里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02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人。对照组:男性30人,女性21人,平均年龄(50±3.28)岁,平均病程(3.2±1.2)h。试验组:男性29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49±2.98)岁,平均病程(3.1±0.9)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并给予限盐、吸氧、利尿剂、强心剂、神经营养药物,同时维持患者体内水电介质和酸碱平衡,并针对性的给予患者降压药和降糖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口服,每次75~100mg,一天两次。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口服,每次10mg,一天一次。两组患者均服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和颈动脉的斑块面积改变情况。颈动脉斑块应用脑血管造影以及头颅CT扫描等进行检查。

1.4 评价指标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度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残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已有的临床指标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级别。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降低>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残程度1~3级,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降低>6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降低>30%。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降低<3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等。最高45分,分为三个等级。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有效率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 两组患者治疗前面积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形成初期,由于血小板的激活释放了血栓素,血栓素变成固体附着于斑块上形成血栓[4],危及生命。

阿司匹林可解热、镇痛、抗炎,是临床常见的解热镇痛药。重要的是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理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从而减少炎性介质和粘附因子的表达,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可以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5]。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的抑制剂。其机理是:他汀类药物促进NO释放,增加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抑制粥样硬化并且防止血栓形成;还可抑制C反应蛋白,减轻炎症反应[6]。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明了联合用药临床有效率很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试验组也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对患者神经损伤小,且试验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证明了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但对其进一步的治疗机制仍需要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神经损伤小,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28(7):453-455.

[2]宋耀宗,孔芳.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24(3):257-25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29(5):375.

[4] 鄧智勇.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24(25):267-269.

[5] 孟传萍.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31(2):314-316.

[6] 何立锋.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5):31-32.

(收稿日期:2015.07.31)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脑血栓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