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最佳方案的探讨

2015-03-11 02:20田庆龙吕佳南许传斌张武吕仁杰徐鹏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山东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胸部

田庆龙,吕佳南,许传斌,张武,吕仁杰,徐鹏(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最佳方案的探讨

田庆龙,吕佳南,许传斌,张武,吕仁杰,徐鹏(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最佳电流强度。方法 收集行256层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剂量100 mAs扫描,用传统的滤过反透射法重建,其余各组依次分别为75、50、30、15 mAs进行扫描,并在iDose4-5水平重建图像,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在iDose4-5水平下,随着电流强度的降低,有效剂量逐渐减小,图像噪声值逐渐增大,B、C、D、E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约27.74%、51.82%、77.01%和83.94%,B、C、D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E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Dose4-5水平,电流强度降低至30 mAs可以明显减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可以作为胸部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迭代重建技术;胸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

2011年飞利浦公司推出了第四代迭代算法iDose4,其特点是双空间、多噪声模型和解剖模型,在对噪声予以细致处理的同时,再去解剖模型加速重建过程,提高图像分辨率,消除蜡像状伪影[1],胸部许多疾病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利用CT进行多次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低剂量CT的应用将大大减少患者的辐射问题,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2~5]。本文旨在研究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优化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前来本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35例,其中男80例、女55例,年龄17~75岁,体质量指数(BMI) 17.2~32.4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A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7~75岁,BMI 17.2~28.4 kg/m2;B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 22~67岁,BMI 17.8~26.4 kg/m2;C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3岁,BMI 19.2~30.4 kg/m2;D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2~58岁,BMI 20.4~32.4 kg/m2;E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 27~48岁,BMI 18.5~28.7 kg/m2。

1.2方法

1.2.1扫描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iCT,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过头,头先进,进行屏气全肺扫描,范围自第1后肋上缘至肺底层面。A~E组电流依次设为100、75、50、30、15 mAs,电压统一固定为120 kVp,螺距0.993 mm,层厚1 mm,旋转时间0.5 s,准值128×0.625 mm。图像重建: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其余各组在iDose4-5[5]水平进行重建。扫描结束后,记录由CT机显示的受检者X线剂量参数,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容积CT剂量指数(CDTIvol)。计算有效剂量(ED):ED=DLP×W,W代表不同部位的权重因子,这里为0.014 mSv·mGy-1·cm-1。

1.2.2图像分析方法主观评价:由本院两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肺内结构的观测采用肺窗窗位-600 Hu,窗宽为 1 200 Hu,纵隔窗采用窗位40 Hu,窗宽400 Hu,观察肺血管、胸壁骨及肌肉、支气管、叶间裂的锐利程度来评估。评分标准分为3个等级:1分:图像质量差,伪影较大,局部模糊,不能满足诊断。2分:图像质量中等,伪影较小,不影响诊断。3分:图像质量良好,无伪影,能够满足诊断。客观评价:对5组患者的图像,分别在相同平面(胸骨角)、相同位置(主动脉弓内侧)标注感兴趣区ROI(面积99~102 mm2),测量其CT均值及标准差(SD),以SD作为图像噪声。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pa检验分析评定者一致性(P<0.4认为一致性较差,0.4≤P<0.75认为一致性良好,P≥0.75认为一致性较高)。

2结果

5组年龄、BMI、扫描范围、CDTIvol、DLP、ED比较见表1。B、C、D组ED较A组分别下降约27.74%、51.82%、77.01%和83.94%,A、B、C、D、E组评分为1分者分别为0、0、0、0、5例,为2分者分别为0、0、1、1、7例,为3分者分别为30、30、29、29、3例。B、C、D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E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经Kappa检验两名评定者对图像质量的评价一致性良好(0.4≤P<0.75)。随着电流强度的降低,5组图像的客观噪声逐渐升高(图2)。

表1 5组年龄、BMI、扫描范围、CDTIvol、DLP、ED比较

图 5组患者肺窗冠状位图像质量对比

注:Ar:ROI测量面积;Av:平均CT值;SD:CT值标准差。

3讨论

C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物体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然后获取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CT比胸片较为明显的优点是具有无组织重叠,分辨率高(为普通平片的10~20倍[6]),诊断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度高;但常规CT辐射剂量较大,是普通胸片的10~100倍[7],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降低辐射剂量至关重要。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抑制偏心状及条带状伪影的生成,提升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结合其独有的滤过函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并且保持图像的真实性,操作简便且能快速重建,能够实现在更低剂量下获得优质图像,对于筛查肺孤立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发现更是有了突破性进展[8,9]。而传统的FBP算法虽然快速、简便而可靠,但不能分辨采集数据的基本成分,忽略了采集过程中量子噪声和电子噪声对投影数据的污染,造成重建图像噪声较大,影响重建图像质量[10]。

大量研究表明,根据BMI采用合理的扫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11],但在临床工作中如果过度区分BMI,又会明显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有研究表明降低管电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12],但是过度降低管电压会导致射线穿透能力减低,散射线增加,造成周围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不足,所以本实验选择降低管电流进行临床研究。

我们首先对iDose4各水平的降噪能力进行了前期研究,即对A组进行了iDose4(1~6) 6种水平与FBP的重建,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结果得出在iDose4-5水平来优化临床扫描方案是较为合理的,iDose4-7水平一般限于Lung-enhanced算法,所以未采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电流强度降低至15 mAs时在iDose4-5水平重建图像,多数图像肺尖部伪影较重,局部模糊效应增强,肉眼难辨伪影与病灶,分析原因可能是肩胛骨及肩部肌肉、脂肪影响所致。D组采用电流30 mAs,在iDose4-5水平重建,平均ED为(0.63±0.11)mSv,比常规扫描剂量降低77.01%,且图像质量仍可满足诊断,可以作为临床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Miéville FA, Gudinchet F, Brunelle F, et 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n two different MDCT scanners: Physical metrics and 4-alternative forced-choice detectability experiments—A phantom approach[J]. Physical Medicine, 2012,2(5):326-327.

[2] 柳澄.低剂量CT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3,48(11):15.

[3] 袁小记,马祥兴.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随访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8):1302-1305.

[4] 刘士远,于红.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4):295-300.

[5] 钟朝辉,贺文,陈疆红.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肺部低剂量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2):2248-2251.

[6] 白人驹,张学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

[7] 敖正杰,黄炎标,杨兴桂,等.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32.

[8] Johnsson AA, Vikgren J, Bath M. Chest tomosynthesis: tech-n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4,35(2):17-26.

[9] 张勇,洪群英,施伟斌,等.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8):3011-3014.

[10] 吴瑶媛,王万勤,刘斌,等.FBP、ASiR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常规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3):575-578.

[11] Hosch W, Stiller W, Mueller D, et al. Reduction of radiation exposure and improvement of image quality with BMI-adapted prospective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J]. Eur J Radiol, 2012,81(11):3568-3576.

[12] 杨利莉,汪芳,赵艳红,等.基于iDose4 迭代重建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1):128-132.

(收稿日期:2014-10-12)

通信作者:徐鹏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LZR2014_020)、佳木斯大学科研项目(S2013-045)。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9-0039-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9.014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胸部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