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2015-03-11 02:21唐沛毛桂华巩玉刚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8000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银屑病

唐沛,毛桂华,巩玉刚(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8000;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唐沛1,毛桂华2,巩玉刚3(1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2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摘要:目的研究卤米松乳膏(HC)联合窄谱紫外线(NSU)照射治疗银屑病(PR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36例P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HC联合NSU治疗,对照组仅给予H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IL-4、IL-10水平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6.76%(59/68)、总有效率为98.53%(67/68);较对照组的35.29%(24/68)、80.88%(55/68)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两组INFγ、IL-2水平均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 HC联合NSU治疗PRS患者较单用HC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银屑病;卤米松乳膏;窄谱紫外线

银屑病(PRS)属于慢性炎症型皮肤疾患,其病程长、易复发,部分患者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PR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和免疫因素等有关。研究显示,窄谱紫外线(NSU)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较好,而卤米松乳膏(HC)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1,2]。本研究采用HC联合NSU照射治疗PRS患者,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就诊的136例PRS患者,均符合《银屑病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3]中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均无系统性红斑狼疮,无光敏史,2个月内未外用或口服其他治疗PRS的药物。排除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观察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13~65(36.1±4.5)岁,病程(14.6±4.2)年。临床分型为寻常型31例、脓疱型24例、红皮病型13例。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14~63(37.9±4.1)岁,病程(15.6±4.7)年。临床分型为寻常型33例、脓疱型23例、红皮病型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0.05%的HC(香港澳美制药厂)外用,2次/d,每周5 d。对出现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者减量至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SU治疗,采用UV100L型紫外治疗仪(Waldmann公司)进行照射,波长310~315 nm,峰值311 nm,照射区距机器20 cm左右,照射时注意戴好防护眼镜。初次照射剂量为最小红斑量的70%,0.3~0.4 J/cm2,每次照射量增加0.1 J/cm2;若照射区出现痛性红斑、水疱应立即停止,待皮损恢复后再实施下次治疗,且照射量减少0.1 J/cm2。3次/周,共10周。

1.2.2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NFγ、IL-2、IL-4、IL-10水平,试剂盒由明睿生物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2.3疗效评价方法痊愈:病患脓疱消失,鳞屑以及红斑全部消退;显效:病患脓疱消失,鳞屑以及红斑消退60%~90%;好转:病患脓疱消失,鳞屑以及红斑消退30%~59%;无效:病患脓疱未消失,鳞屑以及红斑消退不足30%。愈显率=(痊愈+显效)/总数×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数×100%。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6.76%,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3例,有效31例,无效13例,愈显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80.88%。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INFγ、IL-2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均<0.05)。见表1。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对照组1例于给药15~20 d时用药部位出现红斑、丘疹及皮肤萎缩,减少给药次数至1次/d后症状缓解。观察组10例照射部位出现干燥、脱屑、瘙痒,经对症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痛性红斑及水疱,停止照射后缓解。上述不良反应均不严重,未影响治疗。

3讨论

PRS的病理特征为角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层微血管扩张,血管数量增多,通透性增高[4]。PRS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免疫球蛋白、维甲酸、环孢素等,价格昂贵,且疗效不甚理想[5]。近年研究发现,NSU照射可促进PRS患者皮肤炎症细胞凋亡,抑制表皮细胞DNA合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6]。本研究对PRS患者分别采用HC联合NSU照射治疗和单用HC治疗,结果显示前者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后者,表明HC联合NSU照射治疗PR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Th1/Th2失衡在PR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2、IFNγ为Th1类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IL-4、IL-10为Th2类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体液免疫。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INFγ、IL-2均显著降低,IL-4、IL-10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INFγ、IL-2较对照组更低,IL-4、IL-10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Th1类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与文献[7]报道相符。这可能是因为NSU照射对皮肤中的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8],从而使得Th1/Th2反应转型,起到抑制Th1类免疫反应、提升Th2类免疫反应的作用,对PRS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HC是常用的治疗PRS的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药,对局部皮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9,10]。但HC作为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单独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病患皮肤出现萎缩、多毛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11,12]。导致使用受限,病患耐受力低。而HC联合NSU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有起效快、效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

综上所述,HC联合NSU照射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失衡治疗PRS。

参考文献:

[1] 肖敏,徐洪来,邓桂艳,等.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6):32-34.

[2] 王振华,张伟杰.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保湿霜对寻常性银屑病的作用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2):135-137.

[3] 刘随,金汶,沈艳,等.半身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40-42.

[4] 周兆坤.银屑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291-294.

[5] 孙彩虹,张俊,蒋国方,等.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和地塞米松霜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的自身对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2):112-114.

[6] 陈玉新,朱亚刚,陆振中,等.不同起始照射剂量NB-UV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11):782-784.

[7] 张春敏,魏国,张春红,等.中药熏蒸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7):491-492.

[8] 韩莉,赵杏苗,张红,等.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149-150.

[9] 韦千里,蒙雨明,肖文,等.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6):350-351.

[10] Park KK, Wu J J, Koo J, et al. A randomized, 'head-to-head' pilot study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etanercept monotherapy vs. etanercept and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NB-UVB) phototherapy in obese psoriasis patients[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3,27(7):899-906.

[11] Coimbra S, Oliveira H, Belo L, et al. Principal determinants of the length of remission of psoriasis vulgaris after topical, NB-UVB, and PUVA therapy: a follow-up study[J]. Am J Clin Dermatol, 2013,14(1):49-53.

[12] 张秋婷,万媛,黄如茜,等.卤米松乳膏包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包敷频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3-44.

(收稿日期:2014-08-28)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资助项目(140076)。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9-0048-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9.018

猜你喜欢
银屑病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寻常型银屑病之日常饮食管理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蒙医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维吾尔医治疗儿童银屑病的护理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