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附33例报告)

2015-03-11 02:21肖以磊周杰陈秋兰李忠民种宗雷朱伟杰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山东聊城5000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山东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

肖以磊,周杰,陈秋兰,李忠民,种宗雷,朱伟杰(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山东聊城5000;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附33例报告)

肖以磊1,周杰2,陈秋兰1,李忠民1,种宗雷1,朱伟杰3(1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2聊城职业技术学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EPO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rHu-EPO,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处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感觉功能评分提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提高不明显;而EPO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PO组未发现明显发热、皮疹、瘙痒、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安全有效。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促红细胞生成素

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疾患,是一种后果极其严重的创伤,常引起截瘫。近来我们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33例,近期效果良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PO组33例、对照组31例,其中EPO组男24例、女9例,年龄(38.8±10.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11.6±2.6)h,损伤部位为颈椎7例、胸椎12例、腰椎14例,手术例数为9例,运动功能评分为(39.4±7.5)分,感觉功能评分为(91.4±12.4)分。对照组男23例、女8例,年龄(41.4±11.2)岁,入院时间为伤后(12.3±3.5)h,损伤部位为颈椎6例、胸椎12例、腰椎13例,手术例数为7例。排除标准:年龄≥71岁或≤15岁;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血红蛋白>130 g/L,红细胞比容>50%;严重缺铁或铁代谢障碍;对实验期望值过高或有不切实际要求者;不同意EPO治疗者。两组年龄、病程、损伤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予脱水、激素冲击、神经营养、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腰穿压颈试验(Queckenstedt试验)阳性、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椎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均辅以物理康复、高压氧等综合治疗。EPO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均于入院当天及第3、6、9、12天给予rHu-EPO 6 000 IU皮下注射,5次注射为1个疗程。监测EPO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水平。观察EPO组有无发热、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

1.2.2功能测评方法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进行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定。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治疗时间和EPO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有一定的影响(F分别为124.8、261.3,P均<0.05),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F为24.3,P<0.05)。

2.2两组血压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压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ΔP<0.05。

±s)

注: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P均>0.05。

2.3不良反应EPO组未发现明显发热、皮疹、瘙痒、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

3讨论

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致死率高,幸存者也常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神经组织的直接损伤和继发损伤。首先是外伤导致神经自身组织的直接损害,其次是原发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继发性神经损伤[1,2]。

近年关于减少和限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药物研究较多,EPO作为一种新型神经保护因子,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3,4]。研究已证实人类的神经系统存在内源性EPO及EPO受体(EPO-R),并可被缺血缺氧等因素诱导。当出现外伤、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时,局部神经组织水肿、变性,导致缺血缺氧持续存在,引起内源性EPO增多,其与EPO-R结合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由于急性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时,机体短时间内不能产生足够的EPO,若此时给予外源性EPO,其可与神经组织内增多的EPO-R结合,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5]。已有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机体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时,给予外源性EPO可起到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效改善预后[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两组感觉功能恢复较运动功能恢复更为明显,EPO组感觉功能评分提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提高不明显;而EPO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实EPO可有效减轻和抑制急性脊髓损伤病灶周围神经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还显示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趋势明显变缓,而EPO组神经功能仍有明显恢复。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时间和EPO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恢复均有影响,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推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所采取的一些常规治疗措施(如脱水、激素冲击、神经营养等)对病情恢复起到了作用,而在此基础上,如果应用EPO,则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EPO的不良作用主要包括发热、瘙痒、头痛、呕吐等反应,长期大剂量应用还会增加患者发生高血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Abrishamkar等[8]应用EPO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隔天给予静注EPO 2 000 IU,疗程为2周,结果发现试验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与对照组比较并没有明显升高,也没有发生发热、瘙痒等不良反应,证实应用此剂量的EPO是相对安全的。在本研究中,我们给予的EPO剂量为6 000 IU,整个疗程也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支持文献结果。但由于本文病例数较少,未能提供针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期患者的疗效分析,这在后续研究中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Fumagalli F, Madaschi L, Brenna P, et al.Single exposure to erythropoietin modulates nerv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following traumatic injury: comparison with methylprednisolone[J]. Eur J Pharmacol, 2008,578(1):19-27.

[2] Sims B, Clarke M, Njah W, et al.Erythropoietin-induced neuroprotection requires cystine glutamate exchanger activity[J].Brain Res, 2010,132(1):88-95.

[3] Talving P, Lustenberger T, Kobayashi L, et al.Erythropoietin stimulating agent administration improves survival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a matched case control study[J]. Ann Surg, 2010,251(1):1-4.

[4] Shankaran S, Laptook AR, Ehrenkranz RA, et al. Whole-body hypothermia for neonate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phalopathy[J]. N Engl J Med, 2005,35(3):1574-1584.

[5] Brines ML, Ghezzi P, Keenan S, et al. Erythropoietin crosse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to protect against experimental brain injury[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97(19):10526-10531.

[6] Mausberg AK, Meyer ZHG, Dehmel T, et al. Erythropoietin ameliorates rat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 by induc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in macrophages[J]. PLoS One, 2011,6(10):26280.

[7] Sargin D, Friedrichs H, EL-kordi A, et al. Erythropoietin as neuroprotective and neuroregenerative treatment strategy: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12 years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J].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 2010,24(4):573-594.

[8] Abrishamkar S, Safavi M, Honarmand A.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on Glasgow Coma Scale and Glasgow Outcome Scale in patient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J]. J Res Med Sci, 2012,17(1):51-56.

(收稿日期:2014-10-18)

通信作者:朱伟杰

基金项目: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10gxjs019);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WS0045)。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9-0046-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9.017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神经”病友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