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视点

2015-03-13 11:09
浙江国土资源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土资源整治土地

信息视点

浙江:全面排查地灾隐患 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11月19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开展地灾隐患大排查,进一步落实地灾防治责任,全面落实地灾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灾风险,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明确,一要排查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内容包括:查明地灾隐患点的稳定性,裂隙发育及位移变形情况,地下水出露情况;威胁户数和人数、房屋面积、设施设备、工厂、公路等,以及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出现险情征兆时的预警信号,群众撤离路线和临时避险场所;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监测设备、警示牌、监测记录的落实情况;“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二要排查新发现的地灾隐患点,内容包括:核实并确定地灾隐患点的规模、危险区范围、威胁对象、危害性及危害程度;制定防灾预案,设置警示牌和遇险撤离路线图,确定临时避险场所;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建立监测点。三要排查在建工程,内容包括:检查在建工程地灾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相关防灾措施落实情况;生产区和生活区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工地需配套建设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是否同时进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警情况等。四要排查地灾避让搬迁项目,内容包括:列入搬迁对象但尚未实施搬迁的农户和正在实施但尚未完全完成搬迁的农户,是否制定了具体的搬迁计划和工作措施;农户周边隐患点的稳定性情况;已经搬迁的农户,老房子是否已拆除,未拆除的原因和拆除计划、工作措施。

上海:对“十三五”城市土地利用作出四项部署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市规划国土资源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全市2040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谋划明年工作及当前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中贯彻好全会精神。据悉,“十二五”以来,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2014年,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较“十一五”期间下降16%,尤其是2014年以来,年度新增用地从原来的50平方公里降到目前的30平方公里以下,2014年单位建设用地GDP比2010年提高27%。会议围绕“十三五”上海城市土地利用,作出4项工作部署:一是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按照“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目标,全面优化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村庄”的城乡体系。二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存量规划特征,严守“四条底线”,落实“五量调控”。以存量用地更新利用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通过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科学合理配置好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筑复合使用,为城市功能提升和布局优化完善做好土地资源保障。三是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改善城市综合环境。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品质。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统筹优化住房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推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

重庆:搭建农村产权交易三级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从加强平台建设、拓展进场交易规模、建立长效机制着手,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重庆局搭建了市级、区县平台和乡镇服务窗口与村级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有形市场服务平台。一是依托市级平台----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负责组织地票等指标、农业知识产权和大额农村产权标的流转交易等;二是区县平台统筹辖区不动产登记相关资源建设,市国土房管局积极推动区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三是乡镇服务窗口、村级服务点做好乡镇范围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工作。利用电子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互联网+农村产权交易”要求,重庆局积极构建农村产权在线交易体系。目前,耕地、林地、“四荒地”、养殖水面经营权和农业机械等品种在线交易已在部分区县试运行。拓展进场交易规模,推进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今年前10个月,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组织农地经营权流转交易10.91万亩,成交1.99万亩、合同金额1.33亿元、惠及农户4149户;二是组织养殖水面经营权挂牌流转交易76.4亩;三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产权交易会员87家。

河南:国土资源科研院注重业务培训

今年以来,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上到下狠抓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从开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有关的政策、技术规范和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出发,共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期,选派5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为做好教育培训工作,该院主要采取3项措施。突出重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针对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工作经验不足的现状,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把抓好基础知识培训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该院举办了4期基础地质知识系列讲座。每期讲座一个专题,邀请传统优势专业及优势专业的带头人,围绕河南省地层古生物概况和河南省地质构造背景漫谈等基础地质知识进行授课。灵活多样,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该院结合重点工作,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邀请中科院和中国地科院有关专家到院进行专题学术报告,并与技术人员就相关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通过积极组织参加全省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利用、评价高级研修班,全省矿产资源规划培训和矿政管理培训会等,达到以会代训的目的。健全机制,促进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在修订了《职工教育管理规定》,加强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该院把部门内部培训作为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各项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湖南:三步走 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

湖南省近日出台了《湖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五部分,明确了不动产登记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湖南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方案》提出,按照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要求,分三步构建权属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便民高效、法治保障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一是试点突破阶段。浏阳市、澧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3个试点市县在今年底具备统一登记发证能力。二是全面推进阶段。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2016年底前,实现统一登记发证。三是规范完善阶段。2017年底,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到2020年,形成政事政企事企分开、管理规范、部门协调、运行有序、便民高效的不动产登记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四大改革任务。一是整合登记职责,组建登记机构。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为本地区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要将不动产登记的各项职责完整地统一到国土资源部门,理顺登记与审批、监管等行政职责的关系,整合设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加强统一登记窗口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二是优化业务流程,统一登记发证。要确定统一登记范围,设计统一登记的业务流程,做好工作衔接过渡。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推进互联共享。要加强不动产基础数据采集,加快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建立统一登记应用平台,推进信息共享与应用。四是完善法规制度,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不动产登记地方配套立法,完善登记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建立不动产权属纠纷调处机制。此外,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担负起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主体责任,将不动产统一登记纳入本地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中统筹考虑,建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议事协调机制。湖南省委、省政府已经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列入重大改革督办事项,近期将组织开展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安徽:五年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703万亩

“十二五”以来,安徽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703万亩,新增耕地104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5年来,安徽省全面加强耕地保护,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分别可达8810万亩、7380万亩以上,比2020年目标任务分别高出270万亩和19万亩。及时调整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办法,省级平台累计交易指标14万亩,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完工193个,验收146个,完成率和验收率分别由“十一五”末的37.1%和18.6%提高到91.5%和60.79%。177个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完成率达100%,兑现了部省协议承诺。5年来,安徽省认真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合肥、淮北、淮南、马鞍山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已报送国土资源部,编制全省其余12个市城市周边暨全省全域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1.5亿元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补助经费,12个省辖市、2个直管县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包已生产完成。编制《安徽省土地整治规划》,先后出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工作指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并在宿州、淮北两市开展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责任离任审计试点。

宁夏:部署“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区各市、县(区)和农垦集团认真做好“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确保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级规划编制工作。通知明确,“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整治全面、有序展开;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并逐步提高废弃土地复垦率;确保土地整治开发复垦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知要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以2015年为规划基期,规划期至2020年;规划数据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补充调查基础上,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确定本地区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任务。通知强调,市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应着重明确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明确本地区范围内补充耕地的区域和政策,确定土地整治投资方向等。县级“十三五”土地整治开发规划应着重划分适宜开垦区和土地整治区,明确土地整治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和优先顺序,并落实到图上,作为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的依据。各市、县(区)要建立由本级地方政府负责,国土资源、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协调重大问题、落实编制经费等。

黑龙江: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

为构建国土资源综合服务体系,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让“互联网+国土”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日前,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出台《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互联网+”行动计划》。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充分依托“国土资源云”建设工程,为“互联网+”行动稳步实施筑牢基础;创新管理理念,转变服务方式,重点建立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深挖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巨大潜能,充分依托大数据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坚实保障;规范“互联网+国土”信息服务产业行为;全面提升行业大数据运用保障能力。行动计划包含五项重点实施内容:一是整合现有存量数据,建设“互联网+国土资源大数据”。二是应用“互联网+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行政审批”,配合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网上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同时,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供地审批,以及新立采矿权审批等并联审批事项。三是建立数字地质档案馆和数字地质博物馆,面向政府实现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查询服务。四是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统一登记模式”,公布相关不动产统一登记统计数据,发布相关信息。五是以“互联网+全省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入手,发布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通过与气象、民政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联合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猜你喜欢
国土资源整治土地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我爱这土地
专项整治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