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事件处理及其思考

2015-03-13 06:14戴东祥
中小学德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友家长学校

戴东祥

【事件描述】

2014年11月28日下午放学后,学校初二学生小梁到同学家玩游戏至深夜才回家,因害怕家长打骂,就谎称被同校初三学生勒索,放学出校门时被蒙眼带至一网吧跪了四个多小时。由于事发时为周五晚上,家长邓女士未与学校沟通,就带小梁于次日到派出所报案,因对派出所的处理不满意,遂报料《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等几大主流媒体,导致此后三四天多家媒体到校围堵采访。

报道引述家长邓女士的话说“孩子是第五次被恐吓”,并刊登了被恐吓的日记(实为编造),以及家长意见:“希望警方和学校能迅速调查、严肃处理,而不是回避或相互推诿。”同时电视台主持人对学校妄加批评、指责,给学校带来空前压力,学校声誉受到严重损毁。

事发后,分管治安的市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批示,公安部门抽调警力高效办案,学校密切配合,至12月3日下午事件真相大白。警方第一时间在官微中发布详情,同时倡议社会关注学校办学,呼吁家长加强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解决子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应急处理】

当学校面临这类危机事件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一是沉着冷静,正确决策。学生撒谎而导致的事件在学校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学校都能顺利解决。但该事件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特点:第一,事件发生在周末。第二,学校处于广州核心区域,比邻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第三,事件主角来自单亲家庭。

基于这种现状,学校达成一致意见:以冷静的心态、积极的态度、谨慎的言行,派出学校负责德体卫艺工作的雷主任,谨慎发布了学校意见,为学校进一步了解事实争取了时间。

二是群策群力,及时沟通。事件发生后,校领导沉着冷静,群策群力,统一意见,制定了整套应对策略:由主管主任先行面对媒体,涉事老师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及时到位,密切配合警方调查,最后再由校长亲自出面与家长交流、接受媒体采访。通过有条不紊、环环相扣的布置,为解决事件奠定了良好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事件曝光后,相关领导、部门没有胡乱批评、指责,反而表示理解、信任,并为查明真相给予了大力支持。

三是据势借力,化危机为契机。事件发生后,前期的报刊和电视台的大肆报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事件后的两三天,接送孩子的家长明显多起来,校门口的交通更加拥堵,过问学校事情的领导多了,向学校了解情况的电话短信多了,微信、微博及互联网上的相关评论更多,学校深感压力山大。为此,学校冷静面对,专门开会研究,学校从行政领导到全体师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校友们的关切,更使得全校内外的凝聚力空前提升,师生、校友对学校的认同感、荣誉感大大增强。真相大白后,不少师生校友要求追究媒体责任,恢复学校名誉,学校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事情已解决,不必再深究。

宽容厚德为学校赢来更好口碑。一个月后的建校60周年庆典日,按以往经验,原预料回校庆祝的校友在三千至五千人之间,但当日回校校友接近万人,学校周边500米范围内车辆严重阻塞。校庆盛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凝聚力的空前提升。

【案例反思】

以前,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涉及政府、农村、城郊、厂矿企业等居多,但此类事件也时刻潜伏在中小学校园内外。如何做好此类突发公共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工作,理应也该成为当今学校管理中的大事。

1.如何看待依法治校和学校的责任?

首先,学校不承担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指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法理上的界定,为人们判定责任提供了参照。

同时,学校没有管理方面的过失责任。《侵权责任法》关于学校过错责任的规定是这样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事件发生后,根据家长所述,“勒索”发生时间是在放学后,地点是在校外,可见学校并没有管理上的过失责任。

最后,学校积极配合,采用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学校积极和警方联系、沟通,并承诺如果存在家长提到的情况,学校定会做出相应处理。这种积极的态度,冷静的立场,在真相查明后,给学校的进一步处理留下了余地。

2.如何处理好家校关系?

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更有些家长总是将学校摆到自己的对立面,致使家校关系变得复杂。据此,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教育就很有必要。

事件真相清楚后,我代表学校约谈该生家长并与之进行了细致的沟通,确保以后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该事件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对其他家长处理自己孩子的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学校在开学家长会上,主办“家长与学校的职责划分、分工合作”的专题讲座,向家长讲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案例,界定家长与学校的相应责任,通过案例教给家长处理类似突发事件的方法,而不要遇事就去媒体曝光,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也给自己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让家长明白,老师和学生从来不是“狼与羊”的关系,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场所,大家在同一领域分工合作做着目标一致的工作。

3.如何建立良好的学校生态?

学校作为一个人群高度密集的高关注度场所,如何面对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公共危机,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并做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常态宣传教育工作和防范机制及应急处理预案。针对特殊的家庭和特殊的学生,我们更要做特殊的细致而耐心的教育工作。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意外伤害事件屡见不鲜,其中大多数事件都能和家长友好协商顺利解决,有些甚至不需学校出面家长们之间就可友好地解决,有些后来还成为了好朋友。这给我们诸多思考: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崇尚“得理饶人”“礼让三分”之美德。然而,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却相对滞后,这更要求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不但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对家长做好传统美德教育工作。

当前,虽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已渐入人心,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但任何好的制度法规都不能完美地教正人们的行为,因为有些行为是法律所无能为力的,它需要“恭谨谦让、礼义廉耻”等内在的力量才能解决,这些力量来自道德和文化,因此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增进我们的精神丰满,共同形成独特的学校育人生态,我们的家校之间乃至整个社会关系之间才会越来越和谐。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095)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校友家长学校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家长错了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