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

2015-03-14 09:36裴少云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思维

裴少云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城关镇北关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

裴少云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城关镇北关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学数学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对自然学科认知的开端,除了要对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之外,还必须拥有数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根据思维能力探析的方式来制定教案,另一方面要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本文以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研究。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方法初探;教学活动

一、设计轻松的上课环境,提高学生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思维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环境支撑,而开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适应于学生兴趣心理的思维环境。

(一)进行兴趣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讲解加法运算时,教师用“猴子捞月亮”的小故事,进行问题讲解,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而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意识被激发。

(二)进行模具教学。在三角形判定学习中,教师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两个多边形放在一起,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的同时,标准上三角形的类型,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锻炼的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通过小问题设置,来实现了学生思维判断力的提升。

(三)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学习,创设开放与和谐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各表己见,进而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实现思维的扩展与延伸,如在统计学习中,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核对、检查,并实现小组内部分工,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针对统计过程中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解决,交流问题原因,这不但形成了思维融合,而且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转换至理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向学生传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同样地,学生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教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具体方法。如果说完成数学任务、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是将数学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那么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锻炼其思维能力,则正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但是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其合乎逻辑的地方。

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数学教学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对于课本上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应该认真讲解和分析,不断启发学生,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看懂例题的解析,而且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渐学会自己推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集中在数学学科本身或者某一个数学知识点上,而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题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好,老师的讲解都能听明白,可是一旦自己做题就会“卡壳”,怎么也想不起解题思路。这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本例题或者课后练习题时应该不断启发学生,巧妙设置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三、制定适宜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

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其他一切目标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再加上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常常会碰到障碍,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具有畏难情绪,不喜欢上数学课,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应该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或者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数学基础知识,使得学生不仅了解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及数学定律等基本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简单的推理,明白这些概念、法则和定律的深刻内涵。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能够抓住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或者直观的方法讲授出来,将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必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效地推动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框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另一方面,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有利于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提出问题,塑造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设置、陷阱问题、多元问题整合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如在教学中,教师故意将概念、定理运用错误,或是创设错误问题情境,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思维走向进行问题分析后,发现问题设置错误,刺激学生“不要轻信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再如设置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解法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解答方式进行比较,这就刺激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1]吴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学周刊,2012,23:66-67.

[2]季加良. 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37-440.

[3]林森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分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3.

[4]薛玉芝.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37-138.

[5]黄淑娜.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08:146.

[6]高永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才智,2010,24:4+21.

G623.5

:A

:1671-864X(2015)10-0099-02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