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5-03-14 09:36魏谦丽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科学融合

魏谦丽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乡王营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

魏谦丽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乡王营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门对学生课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改革。其中在进行幼儿教育改革的同时,加强了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旨在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本论文从幼儿艺术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相互融合方面出发,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且分析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主要特征,最后加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艺术教育;科学教育;有机融合;意义;策略

一、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幼儿的年龄较低并且没有较多的处事经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时不能全面的接受课程传输的理论知识。而且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正在萌芽,他们往往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所以,不宜过早对幼儿实施分科的艺术教育,不宜过早进行学科技能训练,应着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的整体感受。

(二)符合当前阶段艺术教育的特点。

由于艺术是由艺术家心中所想,是各种思想与物质材料共同组成。总体来说,艺术具有一定的相互沟通的能力,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的特征。而详细来说,不同种类的艺术是由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来感受艺术家心中所想。

人们常说音乐就是一幅画,而这幅画是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感悟的心灵之画,以此来说明音乐与美术的情意沟通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综合性是艺术活动的一大特点。这种在感觉上通同一气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通感”,它具有感觉经验沟通的特点。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并且建立一定的思想联系,实现人与人心灵的共享。由于人体感官的这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功能,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互相沟通和互相包容,使得艺术之间的综合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各类艺术活动的综合正是为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整体地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渠道。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主要特征

(一)物质层面: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物质层面的融合主要以科学家教育为主体。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常常只在表面上将二者进行融合,所以在未来阶段需要对二者的物质融合方式进一步研究。

(二)思想层面:在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中,通常需要人们的各种感官对艺术进行了解,并通过深层次交流体会艺术的美感。换句话说,艺术只能通过人们思想层面的交流,才能提高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所以,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时,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的想象力,正确引导,不能直接判断其正确性,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三)本质层面: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幼儿培养成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才。艺术教育使学生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而科学教育则能保证幼儿观察了解各类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

三、加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多元化技术形式之间的紧密性。

1、表现在艺术作品之间的形式综合,幼儿教师可通过艺术作品进行开篇,通过对幼儿进行艺术作品的讲解,使幼儿以显性形式带动隐性形式进行感知、体验、表现、创造。如:从音乐欣赏切入,感受、理解和表现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继而发现文学和美术中的旋律和节奏。

2、将各种艺术形式结构引起主体的不同情感体验之间的对应性和沟通性进行综合。如以文学为欣赏对象,以音乐美术为背景进行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艺术类型选择较为舒心的艺术活动。

3、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进行凝聚选择,从中选取较为通用的艺术主体进行幼儿的教育活动,加强幼儿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艺术感觉与感官的有机结合。

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自身对于艺术的了解与体验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幼儿未来的艺术表现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情感和态度是通过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表达获得的;表现与表达是感受与体验、情感与态度的具体体现,它体现在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活动中。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情感与态度、表现与表达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幼儿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从侧面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通过幼儿对艺术作品进行感性的认识,再有科学教育确保幼儿艺术本质的认识。启发幼儿学会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通过视听器官和更多的动觉参与去感受和体验艺术的美。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使幼儿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形成初浅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幼儿自由表达、精神创造的活动。

(三)增强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影响。

艺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要求教师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选择艺术教育内容,组织幼儿观察、寻找动植物、建筑、橱窗、街道、居室和幼儿园游戏、学习等环境中蕴含着的美,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同时授课教师可以实时记录幼儿在生活当中所表达的艺术形式,例如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和交流中,应随时把握幼儿想唱、想跳和想表现的愿望,顺着他们情感的自然产生开展艺术活动,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

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科学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解艺术表现的本质以及美化生活环境的空间与机会。由于幼儿一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布置过程中,可运用艺术作品对其进行装饰。如教师可在活动室一角,放置各种绘画工具、废旧物品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录音机等,供幼儿自由进行艺术活动。可以放置一些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民间工艺品和幼儿自己的作品供大家欣赏。还可以适时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和优美的散文,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生活的环境充满艺术氛围,发挥艺术教育的最大效益。

[1]柳志红.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2]王磊. 幼儿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融合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5,20:318.

[3]刘迎杰. 幼儿艺术教育的生成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4]黄海涛.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石胜钱.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对儿童天性的违背与顺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6]黄海涛. 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6:38-41.

G612

:A

:1671-864X(2015)10-0103-02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科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