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弯道超越

2015-03-14 05:28魏延安
江西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业

◇文/魏延安

“互联网+农业”的弯道超越

◇文/魏延安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一亮相便引起热议,各个行业都在讨论互联网加了自己会怎么样。如果说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在奔向现代化的征途上,能否有一个后发制胜的超车弯道,“互联网+”必定是一次时代赋予的绝佳契机。

“互联网+农业”:是什么?

互联网与农业,一个现代一个传统,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互联网与农业逐渐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农业来说,“互联网+”的关键要素在于通过互联网能给农业方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而不是让农业可以链接互联网。

“互联网+农业”,就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再放眼未来的话,农业也可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走上一条智能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这将取决于互联网在农业中的渗透程度与实际运用融合程度。

“互联网+农业”,正让农业驶入信息化快车道。凭经验,靠感觉,看别人的样子,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而加速改变,大量的农民正在运用互联网决策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农业新媒体开始活跃,微博、微信、手机平台相继出现,农业信息化向纵深挺进。在江西省弋阳县,“一亩田”APP农产品信息商务平台的推广使用,将该县大禾谷、雷竹、草龟、鲟鱼、娃娃鱼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销往天南地北。

“互联网+农业”,已为农产品销售搭建新平台。利用互联网,将产销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形态得到根本性改变,农产品电商2014年就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与电商结合来推销农产品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微营销中农产品的身影频频出现。2014年6月,江西新余泓兴农产电子公司注册了“新余果业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号”,建立了“客商微信服务群”。该平台不仅为国内外所有在册客商提供新余特色果业信息、产销信息等多功能服务,同时还把各地客商反馈的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家果园,为农民增收打造新的平台。

“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的结构变革

在过去,传统观点认为农业与互联网的链接只是电子商务,在这种观点统领农业互联网多年后,O2O的爆发终于让大多人意识到这种观点是片面性的。

在今天,O2O和基于O2O形式的新型农业互联网,通过凝聚了服务与品质而变得更具市场竞争力,另外一方面,当前的农业O2O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农业互联网依托“互联网+”理念迎来变革,正当其时。

真正推动“互联网+”概念落地并带来切实效应的举措,则在于互联网链接平台本身所作出的努力和改观,比如江西派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派啦连锁超市,以超市为据点,打造B2B、C2C、O2O电商运营平台,实现供应商、终端门店、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互动,使农户实现全方面的需求服务。在这样的基础上,农业链接“互联网+”的进程无疑就迈上新的台阶。

“互联网+”为第三方领域重新梳理与优化常规经营业务的方式,实际上也透露着这些第三方垂直领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盲点。这也就等同于,贯彻互联网形式的O2O和新商业模式,在未来势必是一个利好的趋势和选择,但达到这个进程的过程中,需要大多第三方领域的观念转变、思路成熟,以及对全新互联网方式的拥抱与融合。而这样的情况下,也预示着未来的农业互联网全面推进工作,将迎来全新的热潮。

“互联网+农业”: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农业流通模式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网上买卖”。

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就开始尝试农业EDI电商,随着9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浪潮,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对美国农业经营效益的转型有很大帮助。中国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增长空间和速度毫不逊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江西省涉农电商交易额超过70亿元,涉农电商企业3000余家。九江南方粮食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平台成交金额已超48亿元;万年贡集团和金农米业集团网上销售大米分别达3.4亿元和1.8亿元;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广昌白莲、铜鼓竹制品成为网络热销产品,其中赣南脐橙年网络交易额超4亿元,实现翻番增长。

江西将积极做好全省农产品电商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出台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尽快打造省级平台和网络体系,实现农产品电商跨越式发展。同时,江西还将大力支持有产业特色的县积极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让农村电商百花齐放,加快农产品触网进城,让有特色的本土产品实现本土上线销售,助推江西农产品在全国有影响力。

“互联网+农业”:热风口下的冷观察

“互联网+”的确是催化行业、企业变革升级的加速器,但是,庞大而传统的农业体系想做“互联网+”没那么容易。

尽管互联网与农业有太多可以融合的地方,但大部分“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都还处于产业进入期,唯互联网是从,盲目进入,跳下去也许是个坑。

生鲜电商竞争两极化,红海很红,蓝海很难

互联网兴起多年,但“互联网+农业”却进展缓缓,主要是因为农产品具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因此造成的物流配送问题。因此,目前农产品电商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端农产品,高昂的物流成本造成生鲜电商在中高端领域竞争激烈,高价是暂时的,血拼才是永恒主题,联想一进入农业就选了高端水果也是因此。另一类是大众产品,大众生鲜做电商,就像路边的李子,没人摘是因为太难吃,做大众产品必须面对高昂的成本和低廉价格的挤压,有销量无利润,甚至盈利不够物流损耗。

另外,由于网络的扁平化,一些企业的地方优势甚至区域保护完全没有了作用,没有独特性、差异化的大众产品,进入的效果不会那么美好。

点评:生鲜电商经过迅猛发展,个体电商已经错过了最佳投资期,正是农产品企业的天下。其机遇一方面在于规模化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利用规模成本优势,整合品类,打造网络品牌。另一方面在于,地方强势企业要打造好区域强势物流,与已有的全国性平台形成割据之势。

观念转变需要教育,走得快,死得快

央视报道中,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尝试者都是城市创业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目前中国农业绝大多数成熟企业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虽然有一些大型企业自建基地,但经营主体还是个体农民或者由农民组成的夫妻档、合作社等形式,他们高度依赖原有的经营和方法,对传统模式越是自信,采用新模式的抵触越大。

“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应用,还需要一个教育过程,同时,规模化企业多是整合一个区域的农户,统一实施难度更大,从技术到实现,需要时间和教育成本。

点评:在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新种植和经营模式中,规模化企业、全产业链企业,或者拥有自有基地的企业,更容易完成观念教育,实现经营模式的快速转化,抢占先发优势。如联想佳沃、新希望、中粮等大型企业。

互联网营销看起来很炫,没有产品支撑,烟花还是易冷

互联网营销给了企业创意和讲故事的机会,互联网的扁平化给了品牌推广实现奇迹的可能。但是,无论互联网营销怎样吹嘘传统营销必死之类的论调,也永远无法避开产品才是销售力根本的本质规律。

互联网本质之一就是追求超过用户想象的极致产品,而很多传统农业企业要么是差不多先生,要么还在自我欣赏,他们面对的将是更汹涌的负面评价,甚至安守一隅都难做到。

点评:农产品的高度均质化是绕不过去的坎。传统营销模式下,十几秒时间创意内容有限,很多好产品很难进入消费者心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创意呈现,给了优质产品充分展示的机会,就像江西的赣南脐橙,果大色艳、甘甜味鲜、营养丰富,堪称果中佳品,一经推出就快速获得市场认可。

精细化高效化种养殖不是装上设备就万事大吉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还处于1.0的小农时代,而精细化种植是跨过机械化的农业3.0时代,他们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装上设备,连上网络就OK的。农业物联网是多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农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土质、气候、水肥等不同的影响因素,企业需要相当时间的操作调试和数据积累。尤其是目前,农业大数据信息仍在开发完善中,整个行业处于萌芽期,进入门槛低,盲目进军农业物联网精细化种植具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大投资后收不回本钱,并不是不可能。

点评:这种投资大、管控严、目前应用范围小、大规模应用尚未到来的精细化高效化种植农业,不但要求企业懂技术、会种地,更要求企业已经具有可支撑的规模市场和一定的资金能力,尤其适合具有一定规模化的中高端产品,所以,这种模式主要适合具有适当规模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以及具有政府支持的示范性农业基地,如江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乐平市光伏蔬菜产业园等。

信息透明,极速分享是把双刃剑

进入社群经济时代的互联网模式,让粉丝主动化,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精准度。但是,对企业来说,互联网的分享性是把双刃剑,与营销无真相的消费者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比如自己员工一个很简单的分享,就有可能经过网络发酵,甚至被有心的竞争对手发现,酿成企业极大的损失。

恒大刚刚重磅推出“一处水源供全球”的长白山水源基地,农夫山泉就快速跟进,用有力的证据表明自己才是长白山水源地最早且最大的水源基地,甚至建设了专门的运输铁路,恒大的巨资,就这样给农夫山泉做了嫁衣裳。

点评:信息透明是优质产品和企业的机遇。去年,蒙牛推出了国内首款二维码可追溯牛奶精选牧场纯牛奶,借助百度的云技术和二维码可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看到文字、图片,甚至是牧场、工厂生产全过程的视频信息,推出后就有超过1900万人参与促销活动。用可信的透明信息,让蒙牛成功地“洗白”,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展示优势提供了一条直达消费者的快速通道。

唯互联网模式陷阱

互联网热风下,不少企业老板成了唯互联网论,张口闭口都是“互联网思维”、“网络化手段”,在他们眼中,似乎“网民不上街,路人不上网”。事实上,人是多场景消费者,转型中的农业更需要多消费场景,唯互联网模式只能是营销飘在天上,销售跌到谷底。

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创造顾客,而唯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抛开顾客的渠道论,与企业价值早已背道而驰。”“互联网+农业”大多还处于行业进入期,适合一些在农业产业链上某一环节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借助互联网新模式强化优势。

点评:毫无疑问,“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将带给农业巨大的模式变革,但是,作为企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大变革下,有成功,但也永远不缺失败的案例。当农业遇到“互联网+”,农业企业家们必须考虑清楚的是,农业企业能否选择“互联网+”和企业原有模式的最佳接入点,新模式能否真正落地执行,并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