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语声调的声学分析

2015-03-16 07:24冼文婷吴宇晴唐七元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平调男声单音节

冼文婷,吴宇晴,唐七元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仫佬语是仫佬族使用的语言,一般划归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族自称mu6lam1,主要集中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罗城临近的柳城、柳江、忻城、宜州、都安等县市。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仫佬语的声母系统近于侗语,韵母系统和毛南语接近。除龙岸一带同其他地区语音差异较大外,各地仫佬语的语音大同小异,一般以罗城县东门镇口音为标准。在仫佬语中有较多的汉语借词。[1]289

一、仫佬语声调的相关研究

关于仫佬语声调的研究成果列表如下:

表1 仫佬语声调的传统记录

表1描写的主要差别:6调,有21和11调的1度差别;8调长元音调有调值31和11的不同,8调短元音调的描写却迥然不同,有的是低降调21,有的却是低升调12。另外,1调和3调调值非常接近,除了记音人听感上的差异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依据?

关于双音节声调,除了《银村仫佬语参考语法》谈到部分前字韵母弱化造成前字变调之外,其他材料没有论及仫佬语是否存在变调。对于以上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仫佬语声调的声学实验

1.研究方法

(1)信号采集

单音节声调按10个调类进行选词,每个调类选6个发音词。单音节声调发音词表如表2所示。对于双音节声调,按10个调类两两组合,得到10x10=100种双音节声调组合,每种组合选词3个。双音节声调组合词表由于篇幅关系不列出。

发音人男女各选2人,都在50岁左右,每个例词发音2遍。这样单音节声调每个调类有48个样本,双音节声调每个组合有24个样本。采用Cool Edit Pro 2.1录音软件录音,单声道采集声音信号,采样频率为22050Hz,采样精度为16位,保存为windows PC.wav格式。录音时间为2015年7月。

表2 仫佬语单音节发音词表

(2)获取基频(F0)的方法

声学分析软件为praat 5.3.56。首先将语音信号进行标注,然后利用脚本提取10个数据点的基频值、时长值。将这些数值输入Excel,选取男女两组样本的基频值分别进行平均,生成仫佬语单音节声调和双音节声调的基频曲线图。

三、声学实验结果及分析

1.单音节声调

图1 男女声舒声调基频平均值曲线图

图2 男女声促声调基频平均值曲线图

首先来看1调和3调。在图1中,无论是男声还是女生,1调较紧促,3调较舒长。虽然1调和3调的基频曲线都是下降的,但是下降的方式不同。1调是一个高降调,下降较快,而3调曲线的前半段是平缓的,有一小段的过渡,后半段下降迅速。3调曲线前半段平缓的部分可能是造成3调较舒长的原因。

2调是曲折调,呈“升降”型。4调为升调,起点位置基本和2调起点平行,起点有轻微下降,然后持续上升到整个区间的顶部。5调位于整个声调基频声学空间的中上部,调型持平。男声基频均值图可以看出6调是一个很明显的降调,女声6调起始部分持续下降,而后段保持平缓。

7调和8调为促声调,无论男声、女声,7调(长)为降调,起点较为平缓,之后迅速下降,与3调的曲线相似。7调(短)为平调,终点有轻微下降。从男女声实验结果上看8调都是低升调,8调(短)要比8调(长)高1度,与4调的调型一致。

为方便与表1中仫佬语声调的传统记录作对比,以及方便对双音节声调部分进行论述,我们把基频F0值转换为5度值,下面我们采取T值法来确定实验中单音节声调的五度值。T值法运算公式为:T=[(lgxlgb)/(lga-lgb)]*5

其中,a为调域上限频率,b为调域下限频率,x为测量点频率,所得到的T值就是x点的五度值参考标度[6]。仫佬语单音节声调实验调值与传统调值归纳如下:

表3 单音节声调实验值与传统调值归纳

表3男女声实验调值,我们发现男女声的1调和5调调值是相同,故把1调和5调的实验调值定为42、44。2调、3调、4调、6调男声调值和女声调值的差别都很小,调型都一致,只是在调值上略有差别,结合听感,我们把2 调、3 调、4 调、6 调的调值分别定为:232、551、24、31。

对于促声调的调值,因为侗台语族语言中促声调调值往往可以在舒声调中找到调值相同或者相近的声调,而且促声的奇数调和舒声的奇数调相配,促声的偶数调和舒声的偶数调相配[7],故将7调定为长调42,短调44,长调调值正好和1调、5调相配,8调定为长调13、短调24,短调刚好与4调相配。综上,从五度值可以看出,实验得到的仫佬语单音节声调调值和传统志书对仫佬语单音节声调的描写从系统性上来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调值在具体的起点或终点有一度之差。至于差别最大的8调长调,以前研究结论为中降或者低平,本次声学研究结果为低升,声学分析的结果对这种听感上的区别提供了声学上的证据,而且结合听感,我们认为8调(长)确实是低升调。

2.双音节连读变调

仫佬语存在连读变调现象,主要有“两个降调连读时第一个降调变成平调”、“2调在其他音节前时往往由曲折调念成低平调”两种现象。因男声和女声的声学分析结果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故以男声为例,比较前字和后字的不同情况,每个调类分别论述如下:

1调、3调、7调(长)都是降调,在后字为降调音节时这三调都呈现出下降幅度减小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三个调两两组合时前一个调发生变调,由原来的降调变为平调。由图3和图4的右图可以看出(7调(长)变调曲线与1调一致,故不再列出,可参考1调的基频曲线。),1调、3调和7调(长)与其他6个调组合作为前一音节时,没有发生变调,整体趋势是下降的,基本和单音节声调无异;但是与1调、3调和7调(长)组合作为前一个音节时时,这三个调的音节末尾原本“下降”的特征消失了,而且在听感上“平”的特征很明显,1调、3调和7调(长)两两组合时前一个声调发生了变调,由降调变为平调。

图3 男声:前字为1调的基频典线

图4 男声:前字为3调的基频典线

2调是曲折调,曲折调在语流中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声调。由于发音省力以及语流中协同发音的作用,曲折调往往有时单念前一部分,有时又单念后一部分,或者变化为一个新的非曲折声调[7]。仫佬语中2调在双音节前一音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些特点。图5直观表现了2调在双音节前一音节的变化:除了与6调组合不发生变调之外,2调在其他9种声调前都变为平调,曲线前半段是平的,尾部带有一个轻微的弯头。从听感上看,2调在这些声调前听起来是“平”的,很明显不是单音节声调“升降升”的曲折特征,而是平调的特征。而对于在6调前的2调,可能因为6调是降调的缘故,2调尾部自然保留了“降”的曲线,没有发生变调。

图5 男声:前字为2调的基频典线

剩下的4调、5调、6调、7调(短)、8调(长)、8调(短)在双音节前一音节时不发生变调。其中,4调的所有曲线也呈上升趋势,但低于单音节声调的基频曲线,升的幅度比单音节声调有所减弱,呈缓降趋势。5调的所有曲线与单音节声调一致,保持平调调型。6调曲线基本和单音节声调一致,降调曲线最高点比单音节声调时要低一些。位于前一音节的7调(短)曲线基本都保持平调调型,与5调相似。8调(长)和8调(短)曲线保持低升调型。

所有10个调类作为双音节的后一音节时,都不发生变调,基频曲线都保持了和单音节声调相同或相似的调型特征。我们把仫佬语10种双音节声调变调的模式列表说明如下:

表4 仫佬语双音节连读变调模式

通过表4,我们可以归纳仫佬语双音节声调的变调规则为以下三条:

(1)双音节前一音节声调发生变调,后一音节不发生变调。

(2)除6调以外,2调作为其他9个调类的前一音节由曲折调变为平调,在6调前不发生变调。

(3)两个降调组合为双音节声调时,前一音节的降调变为平调。

3.时长对变调的影响

表5 男声:1调、2调、3调、7调(长)时长平均值(ms)

在对两字组连读变调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仫佬语的变调都发生在前一音节,而且发生在降调和曲折调。前一音节的调型由降调、曲折调变为平调,后字却不发生变调,与单音节声调保持一致。从表5的四个声调在不同位置的平均时长值可以看出,这四个声调在前一音节的时长要比单音节的时长短一半,而后一音节的时长跟单音节的时长非常接近。降调1调、3调以及7调(长)作为前一音节时,发音都只保留了单音节前半段“平”的调型,省略了后半段“降”的调型;曲折调2调亦是如此。因而我们推测仫佬语前一音节发生变调可能受到了前一音节时长缩短的影响。

四、总结

基于上述分析,仫佬语单音节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写为:1调:42,2调:232,3调:551,4调:24,5调:44,6 调:31,7 调:42(长)/44(短),8 调:13(长)/24(短)。

仫佬语的双音节声调存在变调,但只发生在前一音节,后一音节不发生变调。从10种连读变调的模式中归纳了3条变调规则:(1)双音节前一音节声调发生变调,后一音节不发生变调。(2)除6调以外,2调作为其他9个调类的前一音节由曲折调变为平调,在6调前不发生变调。(3)两个降调组合为双音节声调时,前一音节的降调变为平调。

通过时长数据推论双音节前一音节发生变调受到了前一音节时长变短的影响。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2]王均,郑国乔.仫佬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3]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编.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

[4]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5]银莎格.银村仫佬语参考语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6]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77-90.

[7]杨若晓,孔江平.毛南语声调的实验研究[C]//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猜你喜欢
平调男声单音节
非遗传承视角下菏泽大平调传承人才“四位一体”培养研究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及保护策略研究*
长江梦
中 年 人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成武大平调概述
天下父母心(男声独唱)
初中男声合唱教学的探索
大平调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