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矫治器治疗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护理

2015-03-18 00:24
护理与康复 2015年9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矫治器口腔卫生

MRC矫治器治疗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护理

方津慧,方林仙,陈瑶,王建芳,彭周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总结30例MRC矫治器治疗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治疗前加强疾病及治疗的健康宣教,矫治器佩戴前做好患儿口腔准备、影像与模型准备及矫治器准备,加强初戴MRC矫治器的护理,指导正确肌功能训练,做好电话回访及复诊护理。25例患儿有效纠正不良口腔习惯,3例患儿未纠正不良口腔习惯,2例患儿失访。

关键词:口腔不良习惯;儿童;肌功能矫治系统;护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9.016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指在儿童期出现口呼吸习惯、吐舌习惯、吮指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1],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可引起肌肉群运动失衡,如不及时纠正将导致肌群功能紊乱,牙合功能异常,严重者会导致错牙合畸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错牙合畸形矫治的关键。肌功能矫治系统(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mpany,MRC)[2]是在不同型号的预成矫治器的辅助下,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舌肌、唇颊肌及口周肌群,帮助患儿纠正各种不良习惯,引导颌骨充分发育,牙齿正位的一种治疗方法。MRC矫治器结合了唇挡、舌珠等多个矫治功能,其硅胶材质较传统矫治器[3]更舒适,无需24 h佩戴,对患儿发音、进食及心理均没有干扰,且破除了传统矫治器设计上对牙齿的依赖,替牙期患儿也能在早期进行干预治疗。2013年10月至12月,本院儿童口腔科收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患儿30例,通过MRC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7±0.8)岁;不良习惯:吮指7例,吐舌6例,咬下唇4例,咬上唇1例,口呼吸10例,偏侧咀嚼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牙合畸形。

1.2治疗方法通过对X线片、模型、面牙合像、患儿口腔情况、不良习惯以及患儿配合度的评估分析,结合错牙合方式、牙弓大小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向患儿及家长讲授矫治器正确戴用方法和肌功能训练方法,嘱患儿每日坚持佩戴并记录佩戴情况,同时按医嘱进行肌功能训练。每月复查1次,检查矫治器佩戴情况、肌功能训练情况以及咬合关系和口腔不良习惯纠正情况;半年评估口腔不良习惯纠正情况,根据需要更换MRC矫治器型号。

1.3结果干预半年后,25例患儿有效纠正不良口腔习惯且咬合关系有明显好转,3例患儿未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咬合关系稍有好转,但仍有错牙合情况,2例患儿失访。

2护理

2.1治疗前宣教了解患儿的不良习惯及出现频率、家长的态度,利用宣传页、PPT、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家长及患儿明白不良习惯的危害;告知家长MRC原理、目标及局限性,纠正家长过高的期望,提醒矫治结束后,仍有可能进行二期矫治。同时检查患儿口腔情况,如有需要先行治疗。本组患儿家长在宣教后能理解原理及目标,了解督促患儿佩戴的重要性,并愿意配合治疗。

2.2矫治器佩戴前准备

2.2.1口腔准备治疗龋齿,乳牙早失患儿进行间隙保持。指导患儿及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高口腔卫生情况,必要时进行牙周洁治。本组患儿24例完成龋齿治疗,2例完成间隙保持,4例口腔卫生良好直接进行矫治。

2.2.2影像与模型准备

2.2.2.1X片拍摄护理拍摄全口曲面体层X线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观察乳恒牙的发育、替换情况,有无牙齿缺失、多生牙,有无牙根吸收及畸形,通过测算分析为牙颌颅面的检查提供诊断依据。在拍摄前对患儿进行行为管理可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使用童语教会患儿配合技巧,如:把机器比喻成飞机,提醒患儿飞机会绕着他飞1圈,飞机在飞的时候保持不动。拍摄前为患儿穿好防护服。本组患儿均在正确防护下1次拍摄成功。

2.2.2.2面牙合摄像护理面像可记录患儿面型、面突度、颜面对称性及口唇情况,口内牙合像则反映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开牙合、后牙牙合关系。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同意后用童语指导患儿配合,加强对眼睛的保护,避免闪光灯刺激眼睛。加强对黏膜的保护,涂凡士林滋润嘴唇,选择合适的拉钩,拉力适中。选择大小合适的反光板,指导患儿鼻呼吸,用三用气枪去除雾气,使用抓拍技术。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摄影,无眼睛及黏膜的损伤。

2.2.2.3制取模型的护理石膏模型是记录干预前的原始状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设计过程中完整提供患儿牙列情况,也用于治疗中及治疗后比对牙弓变化。操作前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取模的目的,采用患儿能理解的方式告知患儿取模的过程,如:把托盘比喻成盛蛋糕的小碗,印模材料比喻成魔法蛋糕。选择合适的托盘,在患儿口内试托盘大小,教会患儿缓解不适的方法,确认患儿能正确配合取模。印模材料可选速干型藻酸盐材料,用量合理,不可过多、过稀。先制取患儿感受较舒适的下颌模型,再制取上颌模型。本组患儿均1次制取成功。

2.2.3矫治器准备根据患儿口腔不良习惯、口内外检查情况、头颅影像测量、模型分析后选择MRC矫治器型号。准备标尺,协助医生进行测量上颌4颗切牙的宽度以确定MRC矫治器的大小。本组患儿3例选择T4K、1例选择I3n-S、6例选择K1-S、20例选择K1-M矫治器。

2.3矫治器佩戴后护理

2.3.1初戴MRC矫治器的护理介绍矫治器的各部位及作用,教会家长及患儿正确佩戴矫治器,白天清醒状态下佩戴1~2 h,可累加,晚上睡觉时整晚佩戴。佩戴期间不可说话,不可进食。告知家长及患儿初戴时可能会有恶心,牙齿酸痛,流口水等症状,要坚持戴,通常1周左右可适应,如晚上佩戴时有脱出现象,可增加白天佩戴时间,逐步达到整晚佩戴的要求。指导家长认真记录佩戴时间及佩戴情况,并教会家长矫治器的清洁方法。本组患儿8例3 d后整晚佩戴,14例在1周后整晚佩戴,7例1月后能整晚佩戴,1例2月后能整晚佩戴;5例牙齿酸痛在2周后缓解,3例恶心感在指导鼻呼吸及正确舌位后逐渐适应。

2.3.2肌功能训练的护理在MRC矫治器可稳定整晚佩戴后,针对患儿的不良习惯进行肌功能训练指导,常用方法有鼓腮训练、弹舌头、抿线训练、嚼口香糖训练、舌体上抬训练等[4],由护士指导完成。告知家长训练的原理,如口呼吸常与舌体位置不正确、颊肌紧张肌群失衡有关,可导致牙弓狭窄、上下切牙唇倾等,可通过鼓腮训练、舌肌训练、抿线训练调整肌群关系。向家长及患儿说明肌功能训练的效果与每天练习次数和动作是否标准的相关关系。增加训练的趣味性,邀请家长及患儿一起参加进行比赛,比如夸奖患儿动作做得标准,回家坚持训练,下次复诊时可录视频做其他孩子榜样,年幼患儿可许诺一定奖品。本组患儿均学会肌功能训练动作,其中6例患儿的抿线动作未按要求上下唇一起运动,4例对弹舌头动作不熟练,进行再次指导后均能掌握正确动作。

2.3.3电话回访电话回访是一种将护理干预延续到院外,形成患儿与医院之间无障碍沟通渠道的护理方法[5]。将患儿的病历、模型进行编号,对患儿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并做好记录及提示。初戴矫治器的患儿1周后进行电话回访,询问佩戴情况,解答家长的疑惑;对白天佩戴困难的患儿指导其利用看电视、放学回家途中、做作业时间佩戴;佩戴时经常说话的患儿提前安排复诊,检查矫治器有无破损,并指导家长正确监督患儿,必要时使用训练器先进行训练。本组7例患儿反馈不能整晚佩戴矫治器,且白天佩戴时间不足,指导家长重视白天佩戴的作用,延长佩戴时间;5例患儿反馈牙齿酸痛,嘱患儿进软食,加强口腔卫生,鼓励患儿坚持佩戴,其中1例牙齿酸痛严重的患儿提前安排复诊。

2.3.4复诊护理准备好模型、照片、器械,方便医生检查口腔不良习惯是否有改善;查看口腔卫生情况,及黏膜有无破损;了解患儿佩戴情况,告知家长复查结果,帮助家长及患儿树立信心。未明显改善的患儿查找原因,继续强调认真佩戴矫治器、正确进行肌功能训练及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本组28例患儿按时复诊,复诊中发现患儿口腔卫生情况有待提高,告知家长及患儿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龋齿的关键,佩戴矫治器后对口腔卫生要求更高,要求家长在佩戴矫治器前督促患儿清洁口腔,半年复诊时口腔卫生情况有改善,未发现龋齿;2例患儿失访。

3小结

MRC矫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效果易受患儿及家长的主观意识影响。治疗前充分沟通让家长理解错牙合畸形与不良习惯的关系,树立家长及患儿配合治疗信心;矫治器佩戴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有效避免原有的口腔疾病加重,收集完整的病例资料为设计治疗方案及治疗中、治疗后观察患儿的牙弓改变提供依据;初戴矫治器时指导家长及患儿都学会佩戴方法,让患儿参与治疗,家长负责督促;提高肌功能训练的趣味性,用玩游戏的方法让患儿每天足量标准的完成训练动作;通过电话回访对患儿在家中的佩戴及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答家长疑问;复诊时准备患儿资料数据,及时记录观察效果,将患儿的变化直观的展示在家长及患儿面前,增强了家长及患儿继续治疗动力。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5-166.

[2] 方林仙,张丽文,陈瑶.MRC矫治器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90.

[3] 孙嫱,吕晶.乳牙列前牙反牙合的矫治进展[J].中华美容医学,2012, 21(5):882-883.

[4] 李娟,许桓溪,黄瑾.肌功能训练和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10):583-586.

[5] 叶丽娟,俞雪芬,戴莉.电话回访在微创拔牙术后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12(8):800-801.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9-0847-03

收稿日期:2015-05-04

作者简介:方津慧(1984-),女,本科,护师,副护士长.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矫治器口腔卫生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美日荷三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口腔卫生师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