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5-03-18 11:43普晓燕刘同政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术老师教学

□ 普晓燕 刘同政(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 普晓燕 刘同政(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华武术传承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组成部分,其中健身、表演等表现形式以及养生保健功效,使众多的人民纷纷参与到武术运动中。目前,武术已成为高校学生锻炼和体育学习的主要手段,是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病治病和娱乐表演等功能,它是对全民健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对提高青年身体素质以及武术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对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进行研究。

高校武术 武术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前言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其中之一,它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以及修身养性的功能,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在1961年武术就被列入到普通高校教学行列中,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经过数十年,在高校的发展中武术已形成一种带有特色的体育文化。目前,武术教学在高校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对策,进而达到提高武术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

1、高校武术教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武术教学内容少,教学方式单一

通过各校研究调查发现教学的科目主要包括初级剑、24式太极拳和五步拳,其中一些高校教授掌握初级长拳三路,学生反映学到的武术科目太少,但学校并没有开设过多的武术教学项目,使武术选择面太少,内容贫乏,武术教学项目单一,从而降低武术教学的吸引力。其次,武术对于我国的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武术可以与其他的综合知识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在武术的“德”这方面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长足的发展,从而发扬武术的真谛。然而许多高校采用轻理论重术科的教学方法,造成关于武术的一些理论得不到重视,导致武术的理论与实际脱轨,影响了武术教学的质量。由于武术教学方式单一,造成武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武术老师只是上了几次大课,然后不断的重复武术套路内容,完全没有把学生的个人特长以及个人思维当做重点培养,课堂上无聊、单调、枯燥的武术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从开始的那股热情慢慢的淡化,甚至对武术变得没有兴趣。这些都影响武术在高校教学当中的发展。由于学生对武术的热爱淡化,会使武术项目变得越来越少,这样就阻碍武术的长足发展。

1.2、高校师资力量弱

高校师资少,师资武术水平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武术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对于武术而言,也不能例外,因此武术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学好武术的理论知识,掌握好武术教材,想好武术教学方法,要有学好、教好武术的素养。而且老师在教武术动作时,力求每个动作要标准,要保证突出武术精、气、神的特点。在讲解时表达要清晰,对每个动作的攻与防都要做到详细地讲解,从而保证武术教学的质量,但现实中的情况与这些教学模式相差甚远。首先,部分高校中的武术教学老师是非“科班”老师,大多数都是由其他项目老师来传授武术,虽然在武术方面这些教学老师有一定的武术修养,但是与专业的武术老师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于有些武术教师自身对武术知道的比较少,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是边教边学,学生模仿着老师学习,这就严重影响了武术教学的效果,挫伤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大多数大学中存在着武术老师兼任多项武术教学的工作,这增加了武术老师的教学压力,降低教学质量。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武术师资中不乏存在有理论知识全面,技术水平高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师,但也存在武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武术师资匮乏的现象,这阻碍了武术教学的质量。

1.3、高校武术发展经济得不到保障

高校武术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随着目前高校不断地扩招,导致许多学习武术专业学员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给学习武术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压力,使学习武术的学生对于未来的经济保障堪忧,影响到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态度。其次,高校武术地域经济差别大,武术产业规模小,学院对武术教学投入多、产出少,因此学院对武术的投资越来越少,导致武术办学条件差。而且武术的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没有传播到周边环境,得不到当地人的支持,因此拉不到赞助商,造成武术发展资金匮乏。

1.4、学生对武术价值认识模糊

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各种思想潮流冲击,致使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转变,容易被“金钱”扭曲,产生“功利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在现实中,一些缺乏理想抱负的人,重物质轻奉献,重金钱轻实惠的理想追求,使许多大学生看中功利价值,追求物质实用性。实用性价值经历跌宕起伏之后趋于稳定,成为了目前大学生的主要价值观。通过一些功夫片以及暴力片,使他们对于武术的认识转变为从中获取利益,这违背了传统武术思想,与学习武术的初衷相悖,这种价值观导致学生对武术产生肤浅的认识,进而阻碍武术的发展。

2、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对策

2.1、采用多种模式教学,把学生作为主导

高校武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能力锻炼和自我学习的功能,不能单一授课,传授多少知识,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由于在体育类武术教学属于不达标项目,因此授课时间为一周两个小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的少,如果不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造成学生将所学的武术知识全部归还于教学老师,这不仅违背了武术教学的初衷,而且也浪费金钱和时间,对于学生来说百害无一。因此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主导。近几年,一些高校提出了“按层次分组”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解决了学生个体发展与教学的统一性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提高了武术教学的质量。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班授课,精讲理论知识,多练习武术动作,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提出更多关于武术方面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将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设不同的课程,如选修课与专业课进行搭配,选修课注重其他专业与武术专业的联系,从而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如武术与足球的联系,武术与舞蹈的联系等。必修课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对武术有着全面的了解,知道东西方武术文化的差别。此外,将武术与社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2.2、对武术教师进行考核,增加武术教学的投入

武术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双向教学。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关乎着教学质量。因此对教师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对武术专业老师进行培训、考评,竞争上岗。同时学校应该增加武术专业的投入,增加与武术相关的硬件设施,进而增加老师发挥的空间,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然而对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是放在武术的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在医疗保护措施方面的培训。此外,可以模仿其他专业,由学校组织教师建立精品课程进行培训等。

2.3、提高大学生武术教学的文化素养

想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习武的文化素养。端正习武的动机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首要任务,许多习武的学生都是把习武当作是打架斗殴的资本。习武之人要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习武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除暴安良以及匡扶正义,习武者要多做一些见义勇为以及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其次,使大学生明白武术的价值,学习武术可以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一些专家提出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方向,通过对高校武术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论述,提出把教学观念更新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以适应社会对武术的新要求。

3、结束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意识将会越来越强,武术将会成为人们健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高校武术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武术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武术教学不断深入的发展,将会推动中华武术广泛的传播,有助于向着武术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华武术定会为全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1]何凌翔.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2).

[2]苏克强.文化传承视域下山东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9).

[3]张君.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

[4]贾鹏飞.河北省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武术老师教学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老师,节日快乐!
武术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