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困境与理念探究

2015-03-18 11:43张经纬尚超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普通高校体质

□ 张经纬 尚超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困境与理念探究

□ 张经纬 尚超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本文通过运动文献法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以论证造成这种困境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亟需竖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新理念。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生最后的学校体育教育,既承担着锻炼学生体质的问题,又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使学生学得体育项目,以便于学生进行终生体育。而实事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以至于出现了大学毕业生体质连年下降、学校虚报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甚至出现了极端个案的运动至死。造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这种状况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各种研究数据、研究资料证实需要进行改革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已然无法解决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问题,难道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就只能如此,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吗?基于此,本研究运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以论证造成这种困境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析,因为改革首先是思想,或者说理念的改革,其次才是落实到具体实践,因为实践最终会因理念的改变而改变。本研究有利于我们清晰地认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所存在的困境,有利于探索科学合理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可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困境

基于我国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情况,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开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所遇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具时代性,缺乏现代体育知识与体育教学实践的融合,过分重视竞技教学和运动技术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课的娱乐和健身性。其二,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系统和方法封闭僵化,使体育教学丧失了生动活泼的特点。其三,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注重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体育的多维价值,体现不出体育教学的意义。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足,现行改革措施无法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具有的思想性,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最终陷入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境地。

这直接导致了难以调和的改革困境。首先,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大部分高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任务,将“健康第一”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主要思想。这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成了片面的体育锻炼课。这种做法虽然达成公共体育教学的短期效益,但忽视了公共体育教学的长远意义,也忽略了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其次,素质教育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然而公共体育教学却出现了为中学体育教学“补课”的现象,将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也延续成为“应试教育”,无法达成高校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最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片面追求“健康第一”和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应试态度,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低下、参与意识淡薄,“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在夹缝中难以实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行中“顾此失彼”,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融合,使得改革进程步履维艰,至此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

2、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反思

2.1、思想与理念的辨析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思想是宏观系统的,指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理念是中观的,如体育理念,它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思想与理念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理念不仅要有思想的引领,思想也要有理念的具体指导,这样才能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指导实践。

2.2、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反思

当前国家从宏观层面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调控,推行了“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引领着学校体育的步伐。但是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以及对体育一没兴趣、二学不会、三学不乐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指导思想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符合时代发展的脉搏,但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难以落实。首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没有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抱着修满学分的心态参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并且体育教师没有将“健康第一”思想深入到每一课时,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仅仅是应付差事,不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进健康的意识。其次,没有彰显“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较小,这制约了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客观上讲,并未落到实处。比如在公共必修课方面,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过多,学生在学分的要求下没有精力任选其他课程,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构成要素,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知识就无从体现。所以,发展身体素质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体育设施不完善,这些问题降低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让“素质教育”成为空洞的口号。

终身体育以全民健身意识的萌芽为背景,是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产物。但是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终身体育没有发挥自身价值。第一,终身体育缺乏针对性。终身体育主要体现在全民健身领域,指导着人们如何健身,如何提高生命与生活质量,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并不是主要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第二,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衔接不紧密。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侧重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与身心健康,而对于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应建立与终身体育的紧密衔接,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会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的习惯,进而将这种习惯融入到日程生活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结语:亟需竖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新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社会环境的改革使得人们身体运动量比过去更少,这就对身体锻炼提出了显著性要求,人们必然摆脱体育只是一门课程的单一认识,改变原来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模式。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不仅相关部门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状态与实情,更应该看到社会对体育认识度的改变,把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推动变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使“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风向标,体育工作者们秉承着指导思想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更要使学生们切切实实地领悟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在确立指导思想的同时,更需要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该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学进行指导,使得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1]韩冬.体育理念之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

[2]黄超,胡美兰.健康第一思想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4).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普通高校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