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若干思考

2015-03-18 11:43唐旅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民计划体育

□唐旅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若干思考

□唐旅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早已家喻户晓,实施多年。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体育实践和跨世纪的伟大事业。体育工作要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向,把发展群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全民健身计划”就是大力倡导开展群众体育,保持一生身心健康。

全民健身 实施 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一方面对人体的质量要求,以及人们对健康、文明、愉快的休闲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为了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和现代文明对人体提出的挑战,终身体育也就应运而生。

21世纪将是终身体育的时代。“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实施,就是倡导和鼓励全社会都投入到健身运动中去,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把“全民健身计划”渗透到“终身体育”中,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一体的原则,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1、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体育的整体连贯性,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先决条件

现在我国只强调青少年的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但婴幼儿和老年体育卫生常识内容没有统一的规范。婴幼儿的体育卫生常识是青少年体育卫生常识的前提和基础,中老年体育卫生常识是青少年体育卫生常识的延续和发展。这些保健常识的教育是从一而终的连贯内容不能间断,但现在出现严重断裂现象。这种断层现象的发展,直接影响“终身体育”,使“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象走崎岖山路举步艰难。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保证家庭、学校、社会体育的连贯性至关重要。

在家庭体育方面,各个家庭所进行体育教育要共同化,社会各体育组织应该开设家长体育培训班,各家庭进行体育的内容、方法形式要强调社会性的配备,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打基础。

在学校体育中,除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展,更重要的是把“给予体育教育”发展成“自我体育教育”,改变过去那种认为体育应由父母、教师等教育主体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要培养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使运动能力和习惯延续到社会中,达到终身受用的效果。

在社会体育方面,要在现有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完善和发展健身环境,结合各地区人们的锻炼习惯和需要,动员社会各层搞体育健身活动,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之间协调发展,使三者关系系统化,填平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鸿沟,拆除壁垒,才能把全民健身计划贯穿到终身体育的各个层次中。

2、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

(1)学校体育为全健身活动培养大批骨干,一名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毕业,要接受十几年的正规学校体育教育,基本上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知识,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可以在群众体育活动充当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2)学校体育有能力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指导员。各级学校都组织各种运动代表队的训练,不仅为国家竞技运动提供后备理,而且他们的体育文化水平、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都高于其他非体育专业人群。

(3)学校体育师资是全民健身活动不可忽视的力量。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是开展人们健身计划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的特长,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学习班、培训班、培养教练员、裁判员、组织体育俱乐部,进行体育竞赛或表演,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启蒙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

(4)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逐步走向社会化可以促进或带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各级学校一般都配备较完整的运动场地设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向社会开放,将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支持和扶持的作用。

3、“全民健身计划”赋予学校体育的新任务

(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用体育知识的传授,在教材选择上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专业学习特点以及今后职业需要,充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要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科学锻炼知识,并能为他们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工作带来好处的体育理论知识为主的教材内容,这样使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用得上、有兴趣、愿意听。

(2)加强体育锻炼的实用性。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专业所需的职业身体素质,开展具有康复性、矫正性、职业实用性的体育锻炼,可有效的增强学生专业必需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预防与纠正专业学习、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专业学习、工作时的身心疲劳。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和掌握与今后职业劳动特点相适应的体育锻炼项目与方法。

(3)重视养生与保健方法的传授。锻炼与保健的有机结合,才是健身的最佳手段。学校体育的任务能使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站在健身的角度分析,似乎还不够,应该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应包括养生与保健方法的教育,教会学生保健功法、按摩技术、简易自救、互救法、诊断运动损伤的方法、太极拳等。做到体育锻炼身体与养生保健相结合。

(4)重视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的传授。要参加体育锻炼,离不了体育器材,如何使用爱护体育器材或者说科学的使用体育器材,更好地为健身服务,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求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健身器材”。所以,应重视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传授,如哑铃、拉力器等,还应重视学生研究锻炼的新方法、新手段的能力培养。

4、适应“全民健身计划”改进学校体育的建议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能否发挥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三个条件,即终身体育意识、健身参与意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一定要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快改革步伐,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健身参与意识和较强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并与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1)要传授与社会体育密切相关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很多。应选择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工作相关的项目,选择社会体育较流行的项目,如羽毛球、自行车、跆拳道、瑜伽等。

(2)要重视学生体育俱乐部建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兴趣爱好,组织多种适合学生身体要求与专业特点的锻炼组织,并在运动器材上给予支持,教师可加强技术上指导和医务监督,以达到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兴趣,弥补课外体育活动单调乏味之不足。

(3)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薄弱环节的教学,针对学生耐力素质较差,中老年心肺发病率高,人们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中,基本姿势、协调性和灵活性差的现状。建议要加强学生耐力素质的训练,不能因为耐力素质锻炼枯燥、运动量大,学生不喜欢而放弃,应鼓励学生通过耐力素质的锻炼。

总之,搞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工作是一项利国利发的好事,广大体育工作者应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让我们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富国强民的体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1]刘光肃.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1994,4.

[2]刘吉.谈谈全民健身计划[J].中国体育报,1994,3.

[3]能斗寅.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及对策[J].天津体院学报,1994,3.

[4]赖天德.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M].北京体院出版社,1993.

[5]王则珊等.终身体育[M].北京体院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全民计划体育
全民·爱·阅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暑假计划
可持续全民医保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