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联动”打造湘西黄牛第一县

2015-03-18 13:39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419200陆志前
湖南农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晃黄牛湘西

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419200) 陆志前

“四化联动”打造湘西黄牛第一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419200) 陆志前

新晃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握新晃黄牛肉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化建设,成功列入国家级湘西黄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湖南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湖南省优势农产品肉牛生产重点县、湖南省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基地县。2014年,全县肉牛饲养量14.97万头,出栏5.64万头,产值5.41亿元,农民养牛年人均收入1135元。

1.政策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①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引导资金,用于肉牛品改、品种选育及规模示范场建设。对能繁母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户按照每头牛9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养牛户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对养牛户建栏、建设青贮氨化池减免一切税费,并给予适当补贴。②整合部门资金。将肉牛养殖列入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贫困村、贫困户予以扶持。畜牧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对肉牛养殖大户予以重点支持。移民局、科技局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肉牛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近年来,为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各部门共投入开发资金近3000万元,各乡镇也相应出台了政策措施。③引导社会投入。对企业创建肉牛养殖基地予以财政贴息,并鼓励企业以“公司+农户”模式扩大养殖基地。积极争取并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扶贫贷款700万元。

2.科技引领,严格标准化养殖规程 ①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新晃黄牛选育工作,“新晃湘西黄牛高产优质杂交组合”通过省级验收,“商品肉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成功选育F3代杂交牛3000头。②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建立县级黄牛品改中心、6个乡镇区域品改中心和22个乡村品改站(点),组建专门的黄牛冷配技术服务队伍,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黄牛冷配网络。全县黄牛冷配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入户率达76%,牛冷配受胎率在80%以上,杂交牛出肉率从原来的37%增加到50%。③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制定了《新晃黄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湘西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标准化栏舍建设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目前,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8家,占规模牛场总数的36%。

3.龙头带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①壮大加工集群。启动实施占地20公顷的湖南新晃黄牛肉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拟将县内牛肉骨干加工企业全部整体搬迁入园,组建牛肉加工集团公司,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加工基地。目前,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信食品有限公司、小肥牛食品有限公司3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完成入园搬迁,年肉牛加工能力达1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②打造产品品牌。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组织生产,统一质量,统一贴标,积极鼓励支持肉牛加工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品,对获得省市和国家级品牌的企业予以重奖。目前,全县企业共获得肉牛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4项。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富桥牌牛肉系列产品入列省级名牌产品。③拓展产品市场。依托嘉信、老蔡等龙头企业,在全国13个省市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点,部分产品进入香港、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地。

4.多方联动,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①加强技术服务。建立了黄牛产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共有技术员117名,其中高级职称的有2名、中级职称的有19名。建立了技术人员帮扶联系制度,与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建立结对联系,实行技术风险责任抵押金制度,将技术指导责任落实到人、到户。②加强市场服务。先后建立肉牛交易市场17个,其中西南肉牛交易市场活牛年上市量4.9万头,交易量3.8万头,对周边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一些县市形成了强大的辐射。组建了一支6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有30多个肉牛养殖和运输协会,吸纳会员358人。③加强防疫服务。全县选配了82名村级防疫员,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同时,加强动物疫情预警预报防控机制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建设,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运行有效的指挥体系,确保肉牛产业安全。

猜你喜欢
新晃黄牛湘西
新晃:努力办好优质均衡教育
新晃侗藏红米:世界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
黑牛和黄牛
新晃有颗“红宝石”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湘西 国画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