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媒体 读懂抗战

2015-03-18 22:49辰目
传媒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八路军新四军蒋介石

七七事变纪念日过去了,“9·3”大阅兵结束了,九一八的钟声也响过了。在此期间,媒体关于抗日战争的报道比比皆是,有纸媒、有网媒,有文字、有图片。文字里面有整体上总结抗战经验的,也有个体回顾某一次战役、某一次战斗、某一次残杀、某一个英烈的稿件等。总结经验的文章中,既有正面的成功之道、胜利之道,又有反面的失败史实及教训思考。关于抗日战争,是媒体告诉了我们这诸多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媒》编辑部本期组织了这个抗战宣传专题。我们应该感谢媒体,让我们大致能够读懂抗战。读懂抗战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中流砥柱的问题,二是正面战场的问题,三是民族觉醒的问题。

关于中流砥柱的问题。在很长时期内,关于谁是抗战主力有不同声音,海峡对岸不少人认为是国民党,共产党只是打擦边球而已,甚至说共产党在抗战中占了多大的便宜,等等。但媒体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等确实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从真实的态度看,蒋介石曾秘密告诉当时调解中日关系的德国大使,假如其同意日本要求,中国政府就会被舆论浪潮所冲倒,就会发生革命,唯一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会在中国占优势,这意味着日本不可能与中国议和,“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蒋介石在指挥陕北“剿共”时,曾经给汪精卫写信答应考虑当时的“广田三原则”:时任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提出的“共同消灭反日运动,中日满合作,共同防止共产党”。这样想和日本强盗媾和的统帅,怎么可能是中流砥柱呢?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则在九一八事变后,就立即通电全国,号召组织武装斗争,反抗日本侵略。1932年4月,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主席正式对日宣战,要求通过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从政治节操看,整个抗战期间,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及20余个国民党中央委员先后投敌,国民党58个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地叛变。而共产党的高级领导无人向日本投降,八路军、新四军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去当伪军。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英雄铮铮铁骨,震慑敌寇,彪炳史册。从抗击侵略者的数量看,仅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就抗击着58%~75%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关于正面战场问题。从媒体披露的史实中我们能够得知:因为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又掌握着全国的军队、财政等主要资源,所以他们主导的战场顺理成章地成为抗战的正面战场,但是这个正面战场实在是经不起考量的。松沪战役将士很英勇,但蒋介石在日军不断增派援军之时,却不增援而任前线部队消耗殆尽,反而将精锐部队派往江西去围剿红军部队。南京保卫战,蒋介石居然异想天开地宣布撤退,日本报纸报道说:“兵不血刃,一仗未打。”联想到日本关东军为何敢于以1.9万兵力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日军为何敢以8400余兵力挑战拥有十万将士的宋哲元部队呢?再看,抗战期间,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对我新四军的残酷剿杀,对八路军的断绝供给。可以说蒋介石和当时的国民党中央与正面战场的名分是不能相匹配的,事实上一直具有严重的投降主义作为!

关于民族觉醒问题。从媒体的资讯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族觉醒是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个最大亮点,而中流砥柱对正面战场的救助,对东方主战场的支撑都可以归结到这个亮点上来。从1840年以后到抗战之前的百年沉沦,是因为没有觉醒。为了民族的觉醒,多少志士仁人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做了不懈努力,付出了血的代价,经受了难以言说的曲折和腥风血雨。一直到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这种觉醒发生了质的变化与量的扩张。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宗旨、理论和实践,唤起中华民族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觉醒,唤起整个民族和民众的觉醒,极大地克服了百年沉沦中最要命的病症:一盘散沙和无组织状态。毛泽东讲: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是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于是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军,运用人民战争的法宝,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必然的,无可阻挡的。

今天,我们能否把这种民族觉醒很有效地转化成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包括文化自信,值得我们思考和践行。我们如何汲取当年集体性人格沉沦的刻骨教训,如何珍惜已有的民族觉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作出自己的回答。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任务,也是媒体对我们的期盼!

猜你喜欢
八路军新四军蒋介石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留守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