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申遗”可行性研究

2015-03-19 14:00莫春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太湖无锡

莫春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 214153)

太湖“申遗”可行性研究

莫春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 214153)

世界遗产是对属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的充分认可,能够极大提高该地区的地位和知名度,为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文中论述了太湖“申遗”的价值,运用SWOT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太湖“申遗”的可行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太湖“申遗”提供理论支持。

太湖;“申遗”

世界遗产是对具有普遍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给予国际范围的最高认可,其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影响促使各地的“申遗”愿望水涨船高,申报数量也因此逐年递增。截至2015年7月,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8项,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江苏是中国世界遗产申报的主力军,现已有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大运河江苏段等三处遗产地,更有大批自然、文化遗产有待申报。太湖风光秀美,人文荟萃,影响广泛,历史文化丰厚,是申报世界遗产的不二佳选。太湖“申遗”对于提升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吴文化优秀传统、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提高城市影响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州、无锡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基础上,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将地区的影响力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更广的区域。

一、太湖“申遗”的价值

1.太湖“申遗”的普遍价值

普遍价值是指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意味着自然和文化的意义超越了民族界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全人类有共同的重要性,遗产永久保护对于国际社会有极高的价值。太湖是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中国名湖,是中国景观审美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太湖风景名胜以碧波荡漾的太湖水、沿湖峰峦叠嶂的山丘、以及散落在湖中的一个个岛屿等山水景观为特点,蕴含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包括位于苏州的木渎古镇、石湖景区、光福古镇、东山古镇、西山古镇、甪直古镇、同里古镇以及位于无锡的泰伯庙、泰伯墓、梅梁湖景区、蠡湖景区、锡惠、马山景区等。从古至今,太湖地区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迹丰富,以书画、评弹、昆曲、建筑、水乡民俗等为代表的太湖历史文化景观,其浩渺清秀而不失典雅丰腴的特点为吴地文化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2.太湖“申遗”的价值内核

近两个世纪以来,频繁的天灾人祸使得全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面临枯竭,人类终于意识到这些不可替代的自然文化遗产对全世界人民及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今朝得游泛,大笑称平昔。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连空淡无颣 ,照野平绝隙。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疏岑七十二,山雙 露矛戟。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艗[1]”。风景秀丽的太湖景观蕴涵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综合儒家、道家“辅相天地”、“道法自然”的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之本“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境界最理想、最典型的景观体现。

二、运用SWOT法分析太湖“申遗”的可行性

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与否与遗产所在地的保护规划是否科学完善、沿岸“申遗”点的多寡以及风貌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有着密切关联。在太湖“申遗”的可行性研究中,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入选标准,采用SWOT法,从太湖“申遗”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解,将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通过系统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太湖“申遗”所面临的各种形势,找到问题所在及努力方向,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机遇,沉着面对可能的挑战。

1.太湖“申遗”的优势

1.1 独特的地质奇观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横跨江、浙两省,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位居第三,山清水秀,有地道的江南水乡风情,周边主要城市有无锡、湖州、宜兴、苏州等。本次“申遗”的范围主要是苏州、无锡范围内的太湖及沿岸地区。太湖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从形状和地质构造方面来看,源于陨石撞击。周边的西山岛国家地质公园内有石公山、林屋洞等地质景观,内含众多怪石嶙峋的水蚀风景,闻名世界的太湖石就产自这里。太湖是天然的多岛屿景观湖,其中三山岛出土古生物化石,有“动物化石博物馆”的美誉。烟波浩渺的湖面散落着72个岛屿,形成了山水环绕的天然画卷。

1.2 政府高度重视

苏州、无锡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早在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苏州市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在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无锡、苏州等运河沿线参评城市共同拥有了这份遗产。2015年年初,国家文物局在昆山召开了“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会,苏州 甪有周庄、同里、 直、锦溪、千灯、沙溪、黎里、震泽、凤凰等13个古镇参与到该项目的“申遗”工作中,无锡也拟将惠山祠堂群、寄畅园等名胜古迹申报世界遗产。无锡地区在文化史上先后经历了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和当代乡镇企业文化,有鸿山遗址、伯渎河等众多自然、文化遗产,形成了文物的生态保护模式,鸿山遗址、阖闾城遗址先后获得“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称号。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苏州、无锡在太湖“申遗”道路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

1.3 资金保障充足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经济实力雄厚。而在江苏的十三个城市中,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在经济实力方面位居第一和第二,无锡市发改委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万元。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8.0%。2015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3%、出口增长5%。过硬的经济实力,为“申遗”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2]。

1.4 区位条件优越

江苏位于长江下游大陆沿海中部地区,濒临黄海、太平洋,与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等地接壤,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省内平原辽阔、物产富饶,江河湖泊密布,太湖、洪泽湖横卧,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苏地区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有吴、金陵、淮扬、中原等古代文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盛产文学家、艺术家,例如顾恺之、米芾、唐寅、郑板桥、朱自清、梅兰芳、徐悲鸿、林散之、李可染、傅抱石、柳亚子等大家名流,妇孺皆知的四大名著其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皆出自江苏,更有昆曲、苏绣、南京云锦、淮阴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陶器、扬州盆景等工艺精品享誉海内外。

2.太湖“申遗”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一曲吴侬软语唱尽太湖水的柔美风情,使太湖风光名扬海内外。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心脏”。然而过去的十几年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环保意识淡薄,太湖水质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这一现象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太湖沿岸的苏州、无锡等城市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全力治理太湖水体污染。

3.太湖“申遗”的机遇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大大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运河“申遗”期间,苏州、无锡等运河沿岸城市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充分发掘历史遗迹,着力打造吴文化重镇,建成了城水相依的环古城市河旅游风貌区,实现了对城市文化存量的挖掘、梳理和整合,盘活了城市的文化存量;同时依托古运河两岸人文古迹、水利工程和都市风貌,包装古运河水乡之旅,提出将古运河沿线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及能与巴黎塞纳河媲美的世界级旅游品牌。在“申遗”过程中,城市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得到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历史遗存得到充分保护和挖掘。太湖周边的原住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还湖于民的理念。按照“天人合一”、“古今同源”理念,以“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乡风情”为主题,把遗产筑成融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风景线。这些都为太湖“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外部竞争激烈

太湖“申遗”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做出的《凯恩斯决议》规定:限制已有较多世界遗产的国家申报,一国一年只能申报一项。2004年,《凯恩斯决议》修改为:容许一国提名两项世界遗产,但其中有一项必须是自然遗产项目。截至2015年7月6日,世界遗产总数为1031,遗产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评选的要求将逐年增高。据统计,目前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最多审议45个申遗项目,预计今后还将有所下降。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遗产大国,每年还将有大量的遗产待申报,竞争异常激烈。这些都为太湖“申遗”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对于太湖“申遗”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强太湖水体保护力度

太湖流域因水而得利、因水而兴盛、因水而秀美、因水而文明。太湖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太湖流域的生存问题,治理太湖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做好太湖水体保护工作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教化民众,加强环保教育,增强生态理念,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其次,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水排放,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或个人严惩不贷;再次,调整太湖周边企业的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旅游、养殖等生态产业;最后,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总体协调、统筹兼顾、因地治理的太湖治理方案。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太湖治理的骨干工程基本完成了,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但仍存在防洪标准偏低、水污染问题。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民的倾力支持下,持续加强保护和整治的力度,太湖水质逐年改善,近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2.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吴文化)

以无锡、苏州等太湖流域为发源地与核心区域的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今物质、精神文明的精华所在。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3200年,泰伯在梅里建城,梅里即现在无锡的梅村。之后,公子光在无锡胡埭建立阖闾小城,又在苏州建阖闾大城,至今无锡还保留着阖闾遗址博物馆。由此,无锡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成为了吴文化的传播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3]”春秋时范蠡功成后携西施归隐于太湖的历史故事传为民间的佳话,也使太湖更加声名远播。

文化和生产力是共同发展的关系,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力长足进步。千年来,吴地人民通过长期艰辛的劳作产生的丝、茶、米、鱼、果、肉等特产都和太湖的文明息息相关。吴文化是江南古文明的源头,几千年古老而深邃的吴文化在太湖流域的吴地山水中得到最为集中的展现,吴文化是太湖的优势,更是其特点所在,深入挖掘太湖所蕴含的吴文化精髓能够为“申遗”带来更多的文化认同,

3.整合资源联合申遗

太湖渔业始于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沿湖而居的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在每年的开捕季节渔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请神、会餐,祈求平安和丰收。几千年来这项传统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成为该地区的传统文化,秉承“还节于民、感恩太湖、延续渔俗”的理念被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渔民们世世代代的传承。在苏州的光福镇,至今仍能感受到浓重的太湖渔文化风情。该地区凭借优美的湖山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渔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地推出渔文化体验的项目和生态艺术摄影,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

“游太湖,吃船菜”,太湖船菜以太湖美景与美味佳肴相互映衬,吸引着海外大量的游客。太湖船菜源于春秋,唐、宋、元、明、清时代普及于民间,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近二十几年来得到持续发展相传。春秋时代,吴王阖闾泛舟太湖时在船上摆上精致的酒菜,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传扬开来,无锡、苏州的民众也纷纷效仿,形成了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佳肴。太湖船菜讲究就地取材,鲜货鲜做,用家常烹制的手法,最大程度上保留湖鲜的原汁原味,在漫长的传承演变中逐渐发展成有两千多道菜品、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和鲜明民俗风味的菜系,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海内外。

太湖是记录人类活动的活化石,太湖开捕仪式和太湖船菜是太湖流域两项颇具亮点的传统文化代表,渴望“申遗”的呼声由来已久,借太湖“申遗”的热潮,把太湖流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将有“申遗”潜质的遗产联合起来申报,可以为太湖“申遗”增添更多的影响力、感染力、说服力。

四、结论

太湖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经过多年不间断的综合整治,太湖流域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太湖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太湖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太湖内拥有大量保存完整的自然、文物资源,历经千年的变迁,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其次,太湖“申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鼓励和支持,综合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较突出、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外部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再次,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有效整治周边环境、深入挖掘吴文化内涵、整合有利资源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等建议,希望能对太湖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措施加快整治、深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遗产保护力度、打造精品旅游、提高景区知名度,太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指日可待。

[1][唐]皮日休.皮子文薮·太湖诗·初入太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43.

[2]无锡人大政府门户网站.关于无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http://www.wxrd.gov.cn/rdhzt/dswjrdhy/dswjrmdbdhdsichy/dhbg/7107523.shtml,2015-01-28..

[3]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6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547.

G122

A

1671-5136(2015)03-0063-03

2015-09-05

2015年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KX15-B-06)。

莫春华,女,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太湖无锡
太湖茭白
中国的“世界遗产”
无锡一棉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太湖思变2017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