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会更好

2015-03-19 11:09
少先队活动 2014年8期
关键词:主力扣球中国女排

1986年9月,中国女排取得了“五连冠”的赫赫战绩,叱咤排坛,称雄世界。此后整整沉寂了17年。直到2003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重振雄风,以3:0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日本队,并以11场全胜,横扫全部参赛队。17年之后再夺世锦赛冠军,令女排姑娘们个个笑逐颜开,人人热泪盈眶。在这些姑娘当中,有位身高1米97的赵蕊蕊特别引人注目。在这次世锦赛中,她以冷静沉稳的风度,令人生畏的高度,和她扣球杀伤的力度,早被记者们盯住了。记者避开了她获得“最佳扣球手”的话题发问:“过去中国女排有个被人们誉为“天安门城墙”的周晓兰,你这次三场比赛,14次拦网都是直接得分,除了扣球外,你今后还有什么打算?”赵蕊蕊信誓旦旦:“我立志要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拦网手,筑起中国网上的万里长城。”“在这次世锦赛中,哪一场比赛你表现得最好?”赵蕊蕊想了想,笑着说:“下一场吧,下一场会更好!”

“下一场会更好!”这是赵蕊蕊的座右铭。她永远把下一场作为目标,有追求,有创新。

赵蕊蕊出身在排球世家。她父亲赵怀富,身高2米,是江苏男排主力。她母亲是辽宁女排主力副攻手,身高1米8。赵蕊蕊5岁时,她已经蹿到了1米50。坐火车去看望姥姥,带了户口簿,没人相信1米50的孩子才5岁,非要她买一张儿童半票才让上车。可她父母为她的身高而骄傲,决心要把她培养成郎平第二。

赵蕊蕊到了11岁,正上小学,却吵着要去打球,她父亲把她送进了八一队,接受部队的严格纪律训练和体能训练。这时,赵蕊蕊对父亲说:“我先在青年队打三年基础,然后争取进一队,然后再争取打主力,再然后争取进国家队……”她把每下一个“然后”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她父亲听了很高兴,说:“蕊蕊,爸爸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一个蕊字三颗心,两个蕊字六颗心,爸爸要你树立起:永攀高峰的雄心;勇往直前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决心;坚持到底的恒心;永不满足的虚心;为国争光的忠心。从此,赵蕊蕊积极训练,她才17岁,以全队最小的年龄入选国家队。

常言说,祸兮福中伏。进入国家队后,她老伤复发,必须做膝盖半月板的摘除手术。她父亲担心手术有风险,万一手术失败,女儿将不能重返球队。蕊蕊却非常坚定:如果怕风险不敢去搏,哪来成功的希望?手术成功了,不受老伤拖累,对国家对我都好啊!手术后,父亲带女儿回家住了20多天,为了让女儿恢复体能,每天5分钟的膝关节静立,痛得蕊蕊咬着牙,眼泪巴嗒吧嗒往下掉,一旁掐表的父亲也咬着牙,板着脸喊:“坚持,坚持!”赵蕊蕊何尝不知道“坚持”的重要性?在国内像她一米九几的高个有二三十个,成才的有几个?要想打主力,等是等不到的,保也保不住,只有靠实力去拼搏。蕊蕊经历了手术关的考验,当主力个高自然好,可她肌肉、体重都影响她扣杀的力度。为此,教练给她下了最后通牒:“今年再练不出来,给我滚回去!”为了增加体重,练出肌肉的力度,蕊蕊一口气吃了11种营养品。在全国九运会上,人们发现这丫头的确壮实了,扣球无论速度、力度都大大增强了。2001年国际排联大冠军杯女排赛,蕊蕊作为副攻手,与队友一起勇夺冠军。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结束,蕊蕊当选最受欢迎的球员。2003年12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决赛,蕊蕊与同伴再次捧回胜利的金杯,她个人还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称号。每一场比赛结束,记者都会问蕊蕊:“哪一场球赛你表现得最好?”

蕊蕊总是笑容可掬地回答:“下一场会更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力扣球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排球的扣球技术分析及运用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当90后成为团队主力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