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剧本创作”教学方法的改革

2015-03-20 01:30陆小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动画创作

陆小玲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引 言

动画剧本创作属于影视剧本创作的范围,它的理论基础也属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框架内,但它又有着区别于影视剧本创作的规律和思维方式,动画剧本除具有影视剧本的一般特点外,更强调剧本创作对“动画”这种特殊形式的突出和表现。因此,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既不能仅仅按照一般的“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的模式来讲解,也不能将其限定为单纯的理论课,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讲到为止,而要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动画的特点,进行必要的作品分析和创作实践。

一、动画剧本的主导性决定其重要性

动画是一门集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计算机、建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一部动画片的制作包括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特效与推广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前期策划,它常常决定了一部动画片的成败,而在前期策划中,剧本创作便是其核心所在。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说过,“一部电影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也就是说,剧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成败,动画也是如此。

目前,在我国的动画市场,美、日、韩动画吸引了绝大多数的观众群,国产动画虽然数量逐年猛增,但其质量却被广为诟病,故事无趣、内容低幼、人物形象呆板、说教严重等几乎成了国产动画的代名词,这些缺陷归根到底还在于动画剧本创作薄弱。而在众多的国产动画发展研究论文中,动画剧本创作人才缺乏也经常被谈到。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的播出平台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动画作品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网络用语和流行时尚既是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也表达了人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对文化和艺术的新需求。这些新变化与新需求势必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走在时代前端的动画剧本创作人才。

许多“动画剧本创作”课程在教学中往往偏向于一般的影视剧本创作,甚至将其等同于写作课,这既不能体现动画剧本的创作特点,也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动画本身的特点,不但参考国内多所同类高校同类专业的相关教材,而且结合国外优秀动画师的创作访谈、著作与国内最新的研究报告,对教材、案例、讲稿等进行及时的修正与更新,注重动画剧本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及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动画剧本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在原有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优秀经验,更要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

一般来说,动画专业招收的学生为艺术类大学生,他们与其他文、理科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艺术类的大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相对要弱一些,对于书本中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作理论讲解,他们并不能较好地掌握。而他们在自己创作时,运用文字表达内心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也往往力不从心,文不达意。因此,在教授课程时,可通过结合实际作品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鼓励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作品,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可运用以动画、漫画作品反推文字剧本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第二,个性张扬,追求标新立异却忽视作品的中心。艺术类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学艺术的,就应该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他们在创作中往往追求个别的细节和某个特殊的词语、理念的运用,而不去考虑这些细节、词语与自身作品的相关度和贴合程度,以整体去迎合个别,本末倒置。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肯定创新创意对作品的重要意义,其次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主题与细节之间的关系,强调主题对作品的主导作用,并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画蛇添足”与“锦上添花”的区别。

第三,学生进入全面“读图时代”,对文字性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善于进行文学剧本的创作,甚至有的学生在创作时采用先绘制画面分镜再创作文学剧本的前后颠倒方式来规避对文字的思考。对这类学生,一开始不应否定其做法,而应和学生一起分析绘制的画面分镜中所体现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镜中的问题,如个别设定的前后矛盾、故事内容的脱节、主题的偏离等导致画面分镜需要大量返工,以此让学生明白文学剧本设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各自写一段描写自己班级同学的文字然后交换给其他同学去按描述绘画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动画剧本中文字应用的特点。

第四,缺乏创作定位,对自身作品的受众范围没有明确的概念。学生在创作剧本时,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己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而不去考虑作品所针对的受众群。虽然我国对动画没有明确的分级制度,但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对作品有着不同的需求。作品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也有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一些过于暴力、血腥、阴暗、惊悚类的作品,更不能不加限制地推广。在课程教学中应先针对不同受众群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作品。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动画剧本创作”课程与其他动画专业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老师在讲授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

首先,“动画剧本创作”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从动画剧本的概念、思维特点、分类到创作方式、写作格式等,与学生以往所接触到的写作文大有不同,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与接受,并且会因为理论的枯燥晦涩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其次,“动画剧本创作”课程从创作步骤到不同作品类型有许多创作方法和技巧,但又不能原封不动地去生搬硬套,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采取最适合自己和自身作品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图。

再次,“动画剧本创作”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如果仅仅依靠课堂讲解而不进行创作实践,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一,结合优秀案例讲授基本理论。在给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将一些时下流行的优秀动画剧本以庖丁解牛的方式进行分解,再结合基本理论,帮助学生理清作品的基本构思、主题、矛盾冲突和情节点设置等。

第二,小组练习与讨论相结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创作练习,练习的作品先在小组内进行评比与讨论,然后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接着大家一起讨论这些作品在创作上的得失,并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最后挑选出的优秀作品将进入其他课程实践之中,如角色创作、故事板、flash动画制作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创作具有连续性。

第三,创作与演练相结合。由于动画制作的工作量大,周期较长,无法让学生创作的所有作品都制作成动画,但要在短期内让学生理解自己作品的得失,积累创作经验,可安排学生按小组表演自己的作品。对于小组内选出的剧本,学生先进行角色的挑选与定位,并根据剧本要求进行人物的化妆,道具、场地的布置等,然后进行演出。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和理解动画剧本的特点,动画剧本创作的注意点,作品中人物、场景、情节、对话的设置等等。

第四,作品欣赏与动画思维练习相结合。在给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挑选一些优秀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在欣赏短片的同时写出作品的动画剧本,以逆向的思维和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图文结合与图文转换能力。

第五,竞赛与激励相结合。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一些相关比赛,可以挑选一些在课程范围内,时间段设置也较为合适的竞赛鼓励学生报名参加,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磨炼自己,在实际竞技中得到成长。

第六,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创作实践。在课程中,挑选一些学生的好的创意,指导他们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在项目中对学生作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在老师的一些横向项目中,带领学生团队进行创作,让学生既了解项目化运作的整个过程,也在商业化的制作过程中得到实际的锻炼,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创作能力。目前,我们与常州市外经贸局、工商局、地税局等合作的多个项目均已在全国范围内获奖。

在当前社会迅猛发展,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是既让我们教授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也让我们教师队伍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推动这门课程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发展。

[1] 秦佳.动画剧本创作[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徐正军.国产动画片的困扰与前途浅探[J].电影艺术,2001(3):91-93.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动画创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