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视野下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3-20 01:43宋跃良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国防军事

王 磊 宋跃良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国家战略视野下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 磊 宋跃良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教学存在问题的剖析,从“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导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军训模式”四个方面建构了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为推动国防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家战略; 高校;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国家战略视野下新时代预备役军官的重要举措。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突破固有的国防教育教学弊端,创新国防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培养路径,提高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当前国防教育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着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民族宗教矛盾、海上风云变化等错综复杂的国家新安全问题,迫切需要从“大国防观”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化国防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开拓国际视野、强化战略思维,筑牢强军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1 国家总体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2014年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是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种安全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也说明确保国家发展的稳定和持续已成为我国安全的头等大事,需要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担当精神,同时还要与强化战略定力结合起来,强固安全底线,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2 国防和新型军队建设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作战样式,还拓展了战争的空间和领域,也对当代军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12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因此,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需要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增强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培养“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现代“四有”预备役人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1.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国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到位、支持不到位,只把国防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辅料,轻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所带来的育人功效。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说过,“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转型,人才培养更应该适应当前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目标需求,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国防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国防教育的育人水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战略性、全局性、进取性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国家战略视野下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储备。

2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国防教育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随着国际军事变革的不断变化,我国处在新的发展和安全战略机遇期,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下加强国防,建设国防。而沿用到现在的国防教育课程大纲标准,仍然是2006年修订的国防教育课程大纲规定即突出“军”的概念,体现了“传统国防观”的教育价值导向,注重“军事理论知识”传授和“军事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塑造,特别是文化层次提升和灵魂塑造方面。在大安全时代,国防教育的核心育人价值应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2.2 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1) 内容上不能与时俱进,“顺时而动”。很多高校的军事课程内容侧重军事知识的介绍和军事技能的培养,未增设总体安全观体系下的内容讲授和新军事变革下的军事素养的培养,缺乏从“国防观念”到“国家安全观念”、从“国家安全意识”到“国家安全发展意识”、从“军事知识的战术思维”到“国家利益的战略思维”三个层面内容的提升,进而无法实现课程本身的教育功效。

2) 逻辑上模块相对独立,未形成统一体系。现行课程主要以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5个内容为主,但是内容上彼此相对独立,未形成统一体系,每个章节甚至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导致现行课程内容“杂而不精”、“广而不统”。

2.3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但仍有很多教师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生动化、立体化、多维化的教学效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播放视频和PPT课件,进而使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另外,不少军事理论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重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对国家安全、现代国防、新型人民军队的关注和兴趣,无法培养国家战略视野下的“大国防”意识和战略思维。

3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有效路径

3.1 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导向,增强教学目标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仍然以“传统安全观”、“传统国防观念”教育教学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传统安全观”重点强调的是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安全,而随着国际新军事变革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家安全已演变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管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完善。作为担负人才培养的高校,更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历史发展的主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新定位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导向,改变思维定势,突破“传统安全观”教学目标的藩篱,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和民族自信,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综合安全观”和“大国防意识”,使教学目标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2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体系,提高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对接度

为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国防教育课程育人的针对性,提高国防教育课程育人的实效性,结合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需求,国防教育课程需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一方面增设“总体安全观”范畴内的相关内容,如“海权斗争”、“网络安全”等内容;一方面删减“军事色彩”过重的内容,如“军事高技术”中的武器装备等内容,还有就是教学条件高、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军事地形学等内容;一方面调整“国防”、“军事思想”、“信息化技术”等教学内容所占的教学比例,融入“内部安全”教育,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从纯粹“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培养到“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从“国家局部视野”到“国家战略视野”的转变、从“理论知识学习”到“思想启迪”的转变,提高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对接度。

3.3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的融合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影响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发展,同时也刺激着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和创新。首先改变授课PPT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将信息技术如视频、声音等融入到PPT设计中,代替只有文字堆放和图片简单罗列的形式,丰富PPT内容,使PPT内容和形式呈现出立体化、层次性和唯美度。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一方面将新媒体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新媒体参与课堂的教学和互动,如利用微信、课堂APP等进行问题的检索、问答、探讨,甚至答题等;另一方面就是改变“一言堂”形式,通过讨论、参观、邀请校外军事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答疑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最后就是调整考核评价的内容,摆脱纯“军事知识”强记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时代热点问题,启迪思考,把握国际动态,培养对大国防和战略问题的分析、思辨能力。第三,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作用,将其合理有效的融入到常规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的丰富感和层次感。总之,通过更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3.4 勇于创新军训模式,提升技能训练与思想浸润的结合度

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理想、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现代预备役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军事技能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塑造和精神的培养,不断创新军训模式,一是技能训练方面,改变原有“老三样”即站军姿、走正步、队列训练的军训固定模式,增加核生化防护、战场救护、防恐救护、面对公共危机时自救、呼救技能等时代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内容,提高学生危机时刻下的应对处理能力;二是内容方面,引入时代热点问题讲座、参观革命遗址、走进军营、重温红色回忆等,不断丰富训练内容。总之,通过形式的转化、内容的丰富,使训练内容刚柔并济、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军训的现实意义和吸引力,还能提升技能训练与思想浸润有效的结合。

3 结束语

国防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符合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把握好国家总体安全和社会发展需求这条主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才能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程的育人功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李科.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J].教学研究,2014(3):77-80.

[2] 李水宝,王向方.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136-137.

[3] 李科,张正明,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2):63-66.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Strategy

WANG Lei SONG Yueliang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urgency as well as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curriculum,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overall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as "newly orientating teaching targets", "timely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continually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 and "courageously innovating military training model".

national strate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2015-09-08

王 磊(1983-),男,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

G 641

A

1672-2434(2015)06-0057-03

猜你喜欢
安全观国防军事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