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育人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03-20 01:43吴云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导师师生学院

徐 畅 吴云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育人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徐 畅 吴云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通过育人状况的调查,发现教学管理方面,专业导师需要加强育人意识,学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学生管理的育人功能方面,师生对学生社团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学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总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院奖学金评比制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育人工作需要继续、物管人员的育人作用不可小视。对策方面,需要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四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局面。

高职院校; 育人; 调查分析; 对策建议

0 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强调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那么三全育人在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育人机制、育人体系、育人效果又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基于这样的思考,调查组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育人状况进行了调查。

本调查以常州某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为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教师问卷50份,回收问卷45份。

1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由10道题目构成,主要涉及如下内容:第一,教学管理育人功能的影响;第二,学生管理育人功能的影响;第三,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影响。着重调查育人方式和育人效果。调查还分别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进行,下面是对这三部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结果。

1.1 专业导师的育人功能得到肯定

从学生角度看,2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指导很有帮助,但42%的学生希望专业导师能给予更多职业发展的指导,有23%的学生希望对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帮助,可见,设立专业导师是必要的,但需要提升专业导师的专业社会指导能力尤其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指导能力。也有8%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没有特别的帮助。从教师角度看,67%的教师认为专业导师对学生很有帮助,对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有利。16%的教师认为专业导师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11%的教师认为这是学校的要求,7%的教师希望自己不要承担这个工作。可见教师对专业导师的态度存在一定分化现象。

对比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导师的看法,说明需要加强专业导师的育人意识,高校需要激励教师积极投入专业指导中。

1.2 拥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期许

调查发现,拥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期许,59%学生希望每个班级有自己特色的活动,71%的教师希望每个学院有自己特色的活动,形成“一院一品”。在具体特色上,教师和学生一致希望能够务实,接近学生的需要,形成班级和二级学院的特色文化。只有9%的教师认为只要学院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就可以,二级学院无需开展。

教师和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环境改善寄予很大期望。45%以上的师生希望能够有些让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空间,如学生可以自己出宣传画、学生各类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在走廊练习舞蹈,显示屏幕播放自己喜欢的内容。

就校园增加人性化设计来看,师生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45%的学生希望增加方便师生使用的运动器材或便于休闲的桌椅,24%的教师表达了这方面的希望。这也提示学院关注不同视角的需求差异。

1.3 学院网络的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55%的学生、47%的教师认为使用学院网络最多的功能是教务处学分查询、选修课程。对于学院新闻,有16%的学生表示感兴趣, 22%的学生对二级学院的新闻感兴趣,11%的教师认为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新闻具有育人功能。在校园日记或视频新闻板块,9%的学生感兴趣,31%的教师认为具有育人功能。

从数据看,师生对于网络育人功能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学生更关注二级学院的新闻,强调自我存在感,教师低估了网络新闻的育人作用。对校园日记或视频新闻板块的师生观点差异,提醒这个板块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动感新闻和视频内容,让学生更愿意关注。

1.4 学生管理的育人功能

1) 师生对学生社团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程度达82%,不满意为5%。教师对社团育人效果的满意度总体低于学生。55%的教师表示满意,29%的教师认为社团的育人效果无法判断,16%的教师对社团的育人效果基本不满意。

2) 帮困助学工作总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和教师对帮困助学的育人作用持有非常接近的想法。调查发现,53%以上的师生认为帮困助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帮助。也有26%的学生和22%的教师认为帮助不大,13%的师生认为无法判断。可见学院帮困助学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3) 学校奖学金评比制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学校奖学金评比制度总体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60%的学生和69%的教师认为奖学金评比制度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但在奖学金与优秀的关系方面,13%的学生认为奖学金的评比与学生的优秀状况没有实际关系,10%的学生和22%的教师认为奖学金仅是奖学,不一定能够激励优秀。

这些数据,提示学校需要关注学生对奖学金评比公平性、激励先进作用的思考,学校需要研究奖学金对奖励优秀和激励学习的关系,努力使奖学金发挥更大作用。

4) 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育人工作需要继续。学校对毕业生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帮助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师生持肯定态度。57%的学生认为学校就像家人,学生毕业后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69%的教师持有这个观点。但在学校和毕业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的选项中师生观点比较接近。 这也说明学生和学校一旦建立起学习关系,就希望这种关系能够继续保持,并能够互相帮助。这也提醒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与关注。

2 调查结论

通过对师生关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环境三个方面育人功能的调查,以及教师和学生对育人效果的反馈,高职院校育人状况总体良好,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以提升育人效果。

首先, 专业导师需要加大对学生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学校也需要制定措施,鼓励专业导师利用专业优势教书育人。

其次,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师生对校园文化特色总体印象不深刻,希望形成有二级学院、班级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希望校园环境设计更加人性化。学校网络的育人功能有待加强,二级学院新闻、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需要增加。

第三,师生对学生管理育人功能的看法存在差异。学生对社团满意程度高于教师,师生总体认为学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认为学校奖学金评比制度与激励优秀的关系需要研究,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育人工作需要加强。

3 对策建议

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的育人体系在体制机制上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书育人方面,专业教师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管理育人方面,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服务育人方面,学生多元化需求满足程度不足;实践育人方面,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质量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同,这与高职院校每一位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与育人体系的欠缺有着直接的联系。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1 建立四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局面

教书育人体系:即构建专业导师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影响力;尤其是专业导师对专业发展前景的展望与指导、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的影响力。

管理育人体系:各级管理部门要挖掘育人潜能和育人资源,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完善奖、勤、助、贷、补等制度,探索鼓励优秀、多元发展的育人机制。

服务育人体系,倡导服务学生成长的理念,满足学生共性与个性的需求。关注心理问题、家庭经济贫困、情感困惑、就业困惑学生,关注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需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实践育人体系:建立三大平台,即科技创新平台,每年举办专业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科技项目园科技成果展;社会服务平台:建立专业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服务、技术传播,提高科学素养,增强职业素质,寻求价值实现。校园文化平台:各二级学院要重点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一院一品,百花齐放”的灿烂局面。

3.2 为育人体系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要在制度中得到充分落实,建议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如实施育人科研分制度,即根据不同岗位人群的不同特点,设置育人科研分,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岗位津贴,必须和育人科研分的完成与否挂钩。另外,教职员工的育人业绩要在绩效考核中得到充分体现等。

3.3 建立一支优秀的育人队伍

高校要加强对各类人员,包括教学人员、各类管理人员、物业后勤服务人员的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形成一支有责任心、热心、爱心、有能力的育人队伍,引导学生获得优质的大学教育。

当前,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主要是全员育人的体系还不够健全。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构建四大育人体系,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良好氛围。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育人体系不仅是创新学生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形象提升的需要。

[1] 梁颖,苏一丹,丁宇. 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2(20):44-47.

[2] 申经云. 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1-14.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Education Conditions

XU Chang WU Yunfei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 situation, professional instructors should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education; to build special campus culture is the common goal bo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students and staff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to student clubs. In general, work of assisting the poor students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college scholarship encourages students’ studying. The follow-up service from college to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be continued and we cannot ignore the effect of property management stuffs’ function. We should build system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and practice to form the education for “all the people, all process and all dimensio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2015-09-11

徐 畅(1972-),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素质教育

G 711

A

1672-2434(2015)06-0067-03

猜你喜欢
导师师生学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初等教育学院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V eraW an g
导师榜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麻辣师生
爱情导师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