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2015-03-20 01:43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素质高职

陈 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陈 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创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创业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从而助力大学生创业。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广大大学毕业生更应该以创业促就业。当今,高职院校不仅仅是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所,而应融合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1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含义

过去认为,创业精神来源于先天,而创业能力来自于实践。随着对创业行为的深入认识,人们发现,创业及其相关内容是可以被教的。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业素质的培养。所谓大学生创业素质,是指个体在接受教育环境影响下,获得稳定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展现组织领导的创新素质能力[1]。这四种素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2 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现状

在笔者所在高职学院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初是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中的一个模块来实现的,这两门课程教学重心集中在就业指导,对创业素质的培养只是做一个介绍。现在,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在各二级院系普遍开设,大学三年期间共安排32个学时,其中8个学时为课堂教学,24个学时为实践教学,穿插各种形式的创业讲座报告;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加入了创业教育,让那些来自生产一线、掌握前沿知识、专业突出的骨干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来;另外,学院还每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赛促学,挖掘创业人才。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有创业相关知识、创业相关政策法规、创业相关理论(社会、职业、经营管理、投资等)。

尽管学院在创业教育上投入很大,但效果不明显,学生创业意愿较低,应届毕业生大多倾向于就业而没有选择创业之路。因此,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掘大学生创业潜力,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核心素质,培养一批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3 深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发展方向与措施

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还是集中在创业知识的教授上,要对培养进行深化,需要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三个创业核心素质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3.1 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应该是一种内在力量的驱动。创业行为的产生,来源于个人对改善自身处境、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不会存在于个人潜意识中,也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产生,它源于大学生强烈的内在需要,当这种内在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便会产生创业行为。创业动机在创业过程中不断积累、巩固并且逐渐强化,当创业动机与创业兴趣、创业理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成为较为成熟的创业意识,成为支撑发展创业行为的心理和精神支柱。

受中国“中庸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学而优则仕”、“重仕抑商”等传统思想影响,中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和创新创业意识。跟西方国家大学生自己贷款读大学不同,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是由家庭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用,加之传统教育将金钱视为万恶之源,以蔑视金钱为高尚的气节,压抑了人性对金钱的欲望,导致大学生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理财观念淡薄。综合社会上其他的原因,导致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在创业素质的培养过程,首要之举就是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马云、牛根生、史玉柱等创业前辈最初的创业动机无非是赚钱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一点无可非议。在创业教育中,要重新认识金钱和欲望对创业动机的产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使大学生能够将对金钱的欲望转化为创业的动力;同时,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追求人生的挑战性,提高个人自身能力,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意识。

3.2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发展。创业精神,包含着“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现,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创业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2]。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创业精神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即从存量思维到增量思维的转变;其二是成本收益分析,即从粗放化的经营方式到集约化的经营方式的转变。

1) 目前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更多的思维方式还是集中在存量思维上。所谓存量思维是一种从1到N的线性增长,即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并试图将其发挥到极致。在创业过程中为取得竞争优势,解决方法往往为扩大生产分工,降低生产成本,从细节入手提高产品质量,从服务入手对现有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和深度挖掘,激发消费潜能。存量思维争夺的是红海市场,即现今市场上存在的行业,富士康就是其中业界最著名的代表,它以自己最大化的规模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微利的竞争优势。而所谓增量思维,是指从无到有,从0到1的增长方式,它可能是一种几何级甚至指数级的增长方式,即不跟存量较劲,不在红海中厮杀,而是寻找增量,进行边缘创新,发现未知的蓝海市场。2015年4月,住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的一位64岁的老人为了宣传自己的故乡,吸引韩国游客,自掏腰包在韩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朝鲜日报》上刊登了广告:“到中国除了张家界,还有宁乡!”吸引了大量韩国游客的关注。在国内旅游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向国外进行拓展,正是体现增量思维的一种创新形式。高职大学生创业,由于其规模较小,如果进入红海这片已知的市场,里面充斥了大量的强大竞争者,往往前途堪忧。着力于边缘性创新,寻找增量,正是高职学生创业所应遵循的方向。

2)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它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大学生创业者,要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用集约化的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力图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把乔布斯、雷军、黄章做为自己的创业偶像,以怀有完美主义情结为荣,一心追求产品完美无瑕疵,愿意为客户服务和产品开发耗费巨资。认为只要自己比别人多花时间、多努力、多投入资金就能够把事情做好。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创业中的许多问题是熬夜或者加大成本投入都无法解决的。资金的无节制投入导致产品成本过高,产品价格过高,消费者就不会买单。而时间成本的损失则更大,除了等同于资金流失,还伴随机会的错失,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创业团队士气低落,自信心不断消磨。过度追求完美,还会使得创业者对于重要性的敏感度大为下降,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在一些不重要的琐碎事务上,并乐此不彼,而这些事务其实是不影响创业最终结果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学会寻找正确的问题而不是正确的答案,华丽产品的失败案例数不胜数,问题找对,及格即可成功。大学生创业者要锁定真正重要的问题,即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Market Fit (PMF),创业的目的不是“产品”,“市场”才是创业真正的目的。做出一个目标客户喜欢,能够为他们创造价值,并且产生粘性,吸引更多用户的产品,在这过程中,市场是不变的,产品是唯一的可变量。

3.3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3]。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团队协作,获得资源和他人帮助的能力;二是总结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发现新机会的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少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在创业初期,往往依靠自身努力或者从自己周边来寻找创业资源,认为靠个人单打独斗就取得创业成功。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拥有的是一种有让周围人都愿意来帮助自己的能力,讲究团队的协作配合才能更加保障创业的成功,一个由研发、技术、市场融资等各方面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法宝。一群人同心协力,集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创业,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远远大于个体。因此,高职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拓展人脉关系,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以期获得最大的帮助和资源整合优势。其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平台优势不断显现,众筹以及外包服务的出现,使得获取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大学生在创业时应把握时代节奏,最大限度的去利用去中心化平台资源。

2) 高职大学生创业,很多是出于一时的激情,加之常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缺乏应变和总结归纳发现新机遇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经营、财务、组织等实际问题时便手足无措,创业热情大减。在创业教育中,提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演算、推导的能力,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找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总结规律,寻找预期市场发展的新机会。

4 结束语

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当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需要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一重任。

[1] 周男. 大学生创业素质问题研究[D]. 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3:1-2.

[2] 谷力群. 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沈阳:辽宁大学,2013:19.

[3] 陈艳,雷育胜,曹然然. 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 高教探索,2006(4):80-83.

On the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Wei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is the preliminar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as well as the core cont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help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uild 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nrich business knowledge, and develop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so as to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id them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5-04-20

2015年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 (CXCX2015014)

陈 巍(1981-),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学生管理

G 717.38

A

1672-2434(2015)05-0076-03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素质高职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