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为例

2015-03-20 01:43邢光晟谢燕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邢光晟 谢燕兰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为例

邢光晟 谢燕兰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开展以“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为依托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课题调研,发现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高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机制; 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

1 调研背景

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是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意见》实施以来,各个高校相继开展了有关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党员培养和发展、党员监督等为内容的大学生党员管理机制的探索。我院本科生党总支率先成立了院级“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工作。

2 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一般包括党的理论学习、党员综合能力开发、党内外监督和激励机制等内容,各个高校都会开展为期半年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对党员实施集中管理。这种方式是高校积极探索党员创新管理的一次展示。但是,高校党员教育中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不足,落实不到位。制度建设对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目前,在大学生党员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缺少规范明确的学习制度。调查发现,68.6%的学生党员没有看过一本党的理论知识专著;仅有25.1%的调查者表示,每次都认真完成网上学习活动,剩余的都是对网上学习内容完全不看或粗略浏览应付了事的。从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党员在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学校对于党员课后的学习未加规范和引导,党员学习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有的学校虽然要求学生课外定期进行网上学习,但是成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固然存在一部分党员学习意识淡薄,入党动机功利性强的问题,但根本原因则是未建立党员的学习制度。

其次,学生党员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在监督方面,目前的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培训过程中,采取的是以培训中是否签名参加为依据,监督主体单一,管理方法老旧,缺乏全面的监督和妥善的管理形式,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采取找人替代培训或签名的方式逃脱本应承担的义务。在调查中,有36%的学生党员表示曾经有过找人代替培训或者代替签名的行为。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在培训过程中使用过电子设备,做与培训无关的事情。党员的日常考核关注的因素主要是学习成绩、平时培训出席率、班级或社团职务等,而对于其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社会实践能力、义务志愿者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注较少。单一的考核方式下必然造成一些党员应有的素质的缺失。另一方面,实施考核的主体单一,以团委教师居多,而将一个党员真正应该服务的对象——学生的观点排除在外,这样即便考核优秀,也难以保证党员的素质真正达到要求。

第三,选拔培养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为选拔公示制度不足,选拔流程不合理,缺乏坚实的群众观点的反馈和舆论监督。一般学校的学生党员的选举工作,范围较小,这些工作一般由正式党员和团委教师负责,对于入选前的公示和广大学生的意见反馈和搜集则相对不予重视。这在一定情况下可能造成暗箱操作和广大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产生。其次,在对党员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一个长期的跟踪机制,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2) 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创新性不足。在党员教育上提高创新意识也成为改革当前党员教育现状的关键。创新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管理方法落后,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仍然采用大规模集中式的教学管理,教育者高谈阔论、空谈义理,学生被动接受,无从参与,这就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查发现56.9%的学生党员对集中授课培训的方式排斥;32.6%表示无所谓。

其次,教育内容和实际结合不紧密。我们目前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学生所热切渴盼的内容和热点话题,空乏的讲解一些学生早已知晓的历史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对于当下的最先科技和先近发生的问题漠不关心,使得课堂活动趋于枯燥化。殊不知,党发展历程上教育的内容异常的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不胜枚举。

第三,继续教育问题突出。目前,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往往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最薄弱的环节。89.5%的被调查者表示,成为正式党员后除了每月例行的党日活动外基本不参加党支部活动;相应的,党支部也没有提供继续学习和受教育的平台。因为在党支部日常工作中往往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发展新党员的环节上,而入党以后就主要是靠支部生活和自身的约束。因而一些新党员可能会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甚至有一些预备党员因预备期松懈怠慢导致一年后达不到转正要求。所以既要重视学生入党前、入党中的教育,更不能忽视入党后的培养教育。

3 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 建立并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和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适合大学生的党日活动,如针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参观考察工农业生产、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党员谈心、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组织生活的时间和质量,提高学生党员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兴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二是在学生党员中树立良好的党风。建立一定的机制,如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帮扶和目标考核等制度,让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创新管理形式。

2) 完善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机制。一方面,完善党员选拔培养的流程。发展学生党员需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培养与考察的关系以及党组织与团组织的关系,并建立一个“评议—推荐—面试—培训—初拟—公示—预审—确定”的选拔流程和模式。“评议”环节包括考察对象自评及民主评议;“推荐”环节要求推荐人中有一名是被推荐人的专业课任课教师,有助于严格要求待发展学生的思想进步,有助于加强考察发展对象的业务学习能力;“面试”环节主要考察其入党动机、对党的立场和态度,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时事政策的了解程度;“培训”环节包括常规党课培训及形式丰富的互动式培训,如党章党史知识竞赛等;“初拟”环节指学生党支部在评议、推荐、面试、培训的基础上拟定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并采取宣传栏进行公示和网上公示的方法,将公示材料贴到系部网站上,在网上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增加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预审”环节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对党的认识是否深刻正确,现实表现是否符合标准等情况,考察发展对象在公示期间党内外群众对其的反映情况;“确定”环节指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后,党支部专门召开支委会,确定年度计划发展对象,及时报告上级党委。

3) 注重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时刻拉紧他们的心弦,防止学生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入党只是提高思想水平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终点,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开展多样化的党组织生活形式,如组织学生党员到校外的党史纪念馆参观学习,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先进事迹来感召学生党员。举办党的知识专著阅读报告会,通过“自行阅读——统一讨论——整理心得”的模式将读书报告会常规化、系统化。

4) 建立、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在系部网站上

设立支部领导信箱,接受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党员实行实时监督。通过设立各院、系的“党员示范岗”和学生宿舍(公寓)党员责任区,让党员在学生中亮出自己的风采,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同时也时刻提醒学生党员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5)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多与学生党员进行沟通。党员是党员教育的主体,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党员的权利落实到实处。真正好的教育活动、教育形式是得到广大参与者认可的活动、形式。探索什么样的活动是参与者乐于参加的活动,最简便的方法是回到参与者中间去,深入学生党员,了解他们的兴趣,并且将他们的兴趣与党员教育活动相结合。

6) 丰富、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创新性相统一。一方面,开展菜单式培训,根据党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党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成立学生党员活动的组织平台,比如我院的“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让学生党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服务自己,在实践中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总之,要把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创新观念、优化内容、创新形式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1] 高雯晶. 高校辅导员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J]. 亚太教育, 2015(17): 228.

[2] 吴俊萍, 杨婷.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 管理观察, 2015(13): 130-132.

[3] 李一男, 王赢. 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现状[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10): 101 .

[4] 张涛. 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文教资料, 2015(6): 92-93, 119.

[5] 高巍, 陈志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J]. 学苑教育, 2015(4): 24.

The Study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Student-Communist in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Student-Communist Service and Practice Center in Soochow University

XING Guangshen XIE Yanl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 China)

In the new situation,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student-communist in colleges to give full play to pioneer exemplary role and retain forever the vitality and dynamism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student-communist in colleges which supported by "Student-Communist Service and Practice Cen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communist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student-communist in colleges;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Student-Communist Service and Practice Center

2015-10-26

2011年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SJB880116)

邢光晟(1968-),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 267.6

A

1672-2434(2015)06-0082-0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