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扶助研究

2015-03-20 01:43左素素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教园区群体

左素素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23)

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扶助研究

左素素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23)

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落后的高教社区,社区信息群体已沦为新生代的信息弱势群体。高教社区的信息弱势群体扶助应遵循整体、共建共享等原则,成立图书馆联盟与政府、社区协调机构,以公民信用为基础,联合企业、商业数据库商等多方联动共建、共享,构筑一体化服务制度,为社区信息弱势群体进行信息扶助,消除其信息弱势,实现信息公平。

高教社区; 信息弱势群体; 信息扶助

0 引言

信息群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信息活动的信息人口集体[1]。近些年来,高教社区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信息群体,在其发展进程中因经济、技术、教育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信息主客体在信息检索、获取、理解、判断、处理和利用诸方面能力的局限而不断地进行着分化,一部分主客体条件较好、信息能力较强的人员成为信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而另一部分则沦落为信息弱势群体。处于边缘化的信息弱势群体,长期被人们忽视甚至漠视,不仅影响着高校社区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社区的社会示范、辐射、引领的价值和作用。文献研究表明,高教社区的信息弱势群体并未引起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探讨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的扶助策略,对于改革完善其信息服务业务、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信息服务功能,无疑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1 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的构成

1999年,国际图联曼谷大会将如下五类人群定义为信息贫穷者: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处于弱势人群;缺乏与外界交流处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人群;文化缺乏的弱势群体,尤其是文盲、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种族、信仰和教育而受到歧视的少数人群;生理残疾者[2]。这里的“信息贫穷者”就是指“信息弱势群体”。关于“信息弱势群体”,我国学者已有不少研究。江源富将信息弱势群体分为四类:生理性信息弱势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环境性信息弱势群体,如偏僻地区人群、灾民等;经济性信息弱势群体,如低下阶层、边缘化群体等;新生信息弱势群体,如一部分身体健康、经济富有但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群等[3]。笔者认为,信息群体的弱势与强势之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区分,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区分,两者之间划分不是非常明显,弱势中有强势,强势中有弱势,将两者区分开来只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群体信息需求的扶助工作。基于此,笔者比较认同江源富教授的观点,认为生理残疾者群体、低收入群体、孤寡老人与儿童群体和一些身体健全收入尚可但无信息能力的群体等也应纳入信息弱势群体。

高教社区是城市的一个缩影,居民中的群体类别多样。其中,信息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生理残疾者群体;低收入群体,即高校园区征用土地带来一批当地失地农民、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孤寡老人与儿童群体;信息能力缺乏群体,如个体户、文盲和半文盲等,这一群体还包括一部分身体健康、经济富有但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群;高校学生群体,如外地考研群体、刚毕业的就业群体等。由此表明,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来源广泛,结构复杂,社会影响面较广。

2 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的成因

高教园区作为教育专属区域,园区内一般都建有多所高校,因此也称为大学城,如深圳大学城,南京的仙林大学城,重庆大学城,杭州、宁波高教园区等。高教社区是在高教园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政府在规划大学城建设之际,以大学、科研机构等为核心和依托,以开放或半开放办学、资源共享及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高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商业地产等五位一体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新型社区。因此,高教社区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其信息群体理应成为信息强势群体,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2.1 公共图书馆建设落后,形成信息孤岛

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与探索,高教园区已形成了区内各高校图书馆联盟共同承担周边社区信息服务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模式,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并存模式,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4];单一馆模式,即仅有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如南京仙林大学城图书馆。按照文化部和住建部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规定,5~20万常住人口的地区就应该建立小型公共图书馆,因此,符合该标准的高教社区应该建立公共图书馆。但笔者据调查,大部分大学城社区内都未建或未分布有公共图书馆,这就使高教社区读者的信息需求无法通过公共图书馆来满足,使得高教社区成为信息孤岛。

2.2 远离城市文化交流,成为文化孤岛

与传统的大学相比,新建的高教园区大都位于城郊地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交通不便,成为地理孤岛,导致市内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难以覆盖,社区信息群体很难就近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于城市市区来说,高教社区就是农村乡下地区,高教社区的投资者只注重地产的开发,而不注重社区文化、生活、休闲、教育等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上班族鲜有公共文化休闲之资,而留守居民因与市区的闭塞,也基本选择看电视、打麻将、跳广场舞等方式娱乐休闲,与现代城市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形成文化孤岛。

2.3 高教社区高校馆难以满足信息弱势群体的需求

对于信息弱势群体而言,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享受不到,社区内的高校图书馆基于安全问题、资源占用、图书损坏等理由又拒绝对校外信息群体开放。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适当地对外开放,但效果并不明显。例如,某高教社区高校图书馆自2012年正式对社会开放以来,至今仅办理过社会阅览证610个,共借阅图书99册。相比该校近5万名在册读者一年近200万册的借阅数可谓九牛一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借书不免费,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会收取一定的资源使用费和办证费;办证手续繁琐,办证需出示很多证件,有的学校图书馆还要有担保人;借阅文献受限制,图书馆为了保证师生的使用,或出于保护文献资源的目的,对图书外借册数和期限进行限制;不宣传或宣传渠道狭窄,一般只通过本馆网站宣传[5]。

3 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扶助策略

3.1 建立高教社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高校图书馆在对社会开放中,难免会产生问题,但并非解决不了。诚如成都市图书馆馆长胡健强所言,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是件好事,是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的一种新模式,开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门槛和瓶颈,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一一解决,也需要各高校的深度配合。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联合起来,按照平等对待、友好协商的原则建立图书馆联盟,形成有效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不仅对内服务,还要一致对外服务;不仅要在信息资源建设上联合,更要在对内、对外服务上进行联合。联盟运营机制既要承担制定联盟内的资源建设政策、对内服务方式、发展规划等决策任务,也要负责对外开放的政策制定、宣传等事务,还要解决与社区、政府的协调、评估、矛盾等问题。只有这样,园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才能顺利进行。

3.2 成立政府主导下的利益各方协调机构

与高校图书馆联盟对话不能是个人、社区、企业等,而应是社区的上级政府,由他们将管辖区的街道、社会、企业等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与高校图书馆联盟对话的机构。该机构参与图书馆联盟政策规章等的制定,并负责宣传和执行;负责社区信息群体的办证;负责组织社区信息群体的图书馆业务培训的召集;负责图书馆联盟开放的绩效评估与奖惩;负责解决社区信息群体与图书馆之间的纠纷等。该机构成为高校图书馆联盟与社区社会信息群体的联系纽带与沟通桥梁,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破解行政多头化管理、利益隶属多样化的管理难题。

3.3 建立公民借阅信用制度

《中国文化报》曾报道“上海公共图书馆将读者借阅信息纳入信用服务平台”,称上海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办证将用信用代替押金来确保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图书借阅约定。高教园区图书馆联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用押金并不能长效解决社会读者的违章,而将公民利用图书馆的行为纳入公民征信体系就不一样,读者的违约成本提高了,就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图书馆就可望与读者建立起更为牢固的信任关系,使长期困扰工作的诸多难题迎刃而解。这种以公民诚信度为衡量指标的方式为社区信息公平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并可以更好地促进弱势群体利用文化信息资源。

3.4 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利益主体协调联合,与商业数据库商、出版商、书店、社区信息中心等信息源机构建立起具有当地特色的信息数据库,如高教社区历史名人特色数据库、社区地名特色数据库、社区科技特色数据库、社区企业特色数据库等。这些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宣传社区的历史、文化、人物、产业等,有利于学习型社区、文明社区的建设,推动高教社区的长足发展。

3.5 推行一体化管理制度

在联盟内实行管理、服务等制度的一体化是实现高教社区信息扶助的重要保证。不仅社区内高校图书馆之间一体化,还要做到校内读者与社区群体一体化。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则时,应达成图书馆联盟与政府协调机构的统一认识,多方纳言,换位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政策和制度。一体化管理制度能够为高教社区信息弱势群体扶助提供切实的保障。

4 结束语

近二十多年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各类图书馆系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读者服务方式不断丰富,服务成效不断提高,这些都值得高教社区高校图书馆扶助信息弱势群体时学习和借鉴。如果高校把本社区内的每一个信息个体都当作本校师生用户,那么高校图书馆所有的服务方式都将从根本上发生变革,惠及广大社民,高教社区信息群体将不再弱势,高教社区将会发挥出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 潘洪亮, 王正德. 信息知识词典[M].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 564.

[2] 肖雪, 王子舟. 国外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历史与现状[J]. 图书情报知识, 2006(3): 21-28.

[3] 江源富. 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服务研究[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12: 15

[4] 王静儿, 颜务林. 一种新的办馆模式——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剖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2): 70-71.

[5] 王玉林, 曾咏梅, 崔然, 等. 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 图书与情报, 2011(6): 26-32.

Research on Helping for the Information Vulnerable Groups of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ZUO Susu

(Dept. of Librar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In public library construction lagging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information group has become a new gener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Help them shall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overall,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nd etc. Establish the library alliance coordination with government, community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civil credit, combining enterprise with commercial database developers such as linkage, sharing, and construct the integrated service system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information vulnerable groups to remove their information vulnerability and realize information fairness.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information vulnerable groups; information helping

2015-06-10

左素素(1980-),女,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史

G 250

A

1672-2434(2015)06-0094-03

猜你喜欢
高教园区群体
高教明星“猎鹰”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双月刊)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