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出发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思路

2015-03-20 04:17文/徐
传媒 2015年12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国家

文/徐 佳

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要破解市场垄断者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微型信息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参与竞争提供条件,真正破解由市场垄断造成的人为垄断、认知垄断和思想垄断。

今天的互联网早已超越了技术与产业的范畴发展成为一个综合事物,且互联网关联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与社会本身相交织。从“世界互联网”到“全球网络空间”,近年来相关的国际讨论不断升格,议题范围不断延展。其中,2013年斯诺登事件以后“网络安全”议题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随后在短时间内,“网络安全”又升格为“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议题升格至“国家安全”

美国是这次升格的主要发起者和主导者。

在斯诺登事件曝光之前,美国率先提出网络“国家安全”。2011年美国发布第一版《网络安全战略报告》,以此为依据奥巴马政府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在维护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名义下,美国将互联网与军事、外交等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从政治、经济、安全、司法、军事等多个方面提出全球互联网空间未来发展、治理与安全的战略目标。这是美国从自身的立场与意志出发为全球网络空间设定的发展目标,且融入军事、外交等国家力量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施。美国的所谓“国际战略”引起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反对。

美国于2015年4月发布的第二版《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更加强调了“国家安全”议题。报告将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四国列为威胁美国及全球网络安全的潜在对象,在此基础上首次公开宣示将其防御性网络行动战略转为进攻性战略,首次明确美军在网络中的作用任务及行动力量。同月,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斯坦福大学发表题为《为五角大楼重新“布线”——为创新和网络空间安全描画一条新路》的演讲,希望硅谷助力美军发展军事优势。

中国国防部就此作出了回应,认为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技术最先进,顶层资源最多,网络作战部队全球规模最大、建制最全、能力最强;在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国公开宣布强化进攻型网络威慑战略,这不仅无助于国际社会加强网络安全的共同努力,无助于管控和消除现有的分歧,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剧网络空间军备竞赛。

同时中国国内也在采取一些行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提请会议二次审议《国家安全法》草案,二审稿中增加了“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规定。在2015年4月由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报告2015》提出“中国应以军队为主体整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力量”。

新出现的军事词汇“Hybrid Warfare”(混合战)恰好能描绘今天各国之间正在开展的网络军备竞赛。北约称:“当网络作战嵌入一个更大的军事力量结构时,其能力才是最大的”,而“如果一个军队的武器库中不包括进攻性网络作战能力,那么它可以令人信服地声称拥有先进的能力吗?”

当前的事实是,传统的军备竞赛备受谴责,但网络军备竞赛似乎理所应当、甚至成为了某种潮流!全球网络空间也正在变成一个超大级别的综合战场,包含军事战、科技战、政治战、智力战、精神战等人类历史上一切形式的战斗。

“国家安全”是一个悖论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面对似乎已成定势的趋势,我们应该对一路走来的过程、尤其是近几年网络空间议题的升格作出反思。

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国家安全”,第一种“国家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及其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立存之本;第二种“国家安全”则是一个不可反驳的理由,它可使任何以之为名的行为都具有无比的正当性。从世界历史上看,以“捍卫国家安全”为名发起战争是西方经典的外交和扩张模式,西方对“提出安全理由—发起战争—停火—谈判—获利”这一路径存在严重的依赖。

认识到这一点,就有理由指出,将全球网络空间狭隘定义为关系“国家安全”的综合战场,是一种人类斗争的老思路!

同时也要认识到,过度乃至单一强调网络空间中的“国家安全”是违背网络社会发展趋势的,这仍然是一种边界的划分且隐含了攻守两方、敌我对抗的存在,是一种建立在封闭基础之上的斗争意识与路径。而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没有空间特征、不受边界限制,全球正在进入一个以高度开放且动态为特征的网络社会,由于技术进步不可逆转、生产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社会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带给人类的变化都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人类也不可能逆回到“前网络社会”了,我们必须直面这种新型的网络社会。

人性自由:超越“国家安全”的全球共同目标

既然全球向网络社会发展的趋势无法逆转且不可违背,那么是否存在一个超越“国家安全”、超越一切形式斗争的人类共享目标呢?互联网及网络社会的高度开放且动态的特性可否帮助我们去实现这个目标?思考这一组问题对于我们探索当下非常关键且迫切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命题尤为重要。

世界日益多元,人本身及人的诉求也呈多元多变,环古至今,唯一不变的是人对自由的追求,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宏观微观环境下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自由的诉求!

在今天及未来的网络社会里,如卡斯特所言,对认同感的抵制深深地浸入在社会机体之中,正是由于人们抵制这种认同感,反对被剥夺经济、文化和政治权利的公民却趋向于形成一种新的认同感,而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很少来源于步调一致的战略和整齐划一的行动,很少由一个(权力)中心来决策,通过多种形式的网络处理后,社会将逐渐形成新的认同感。

这种新的认同感即是自由,是一种使得人生的合理目标得到满足的“积极自由”。尽管在每个特定的时空情境下对每个不同的个体而言,自由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追求自由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和方法论,从本质上讲是人性。

实现信息的充分获取、使用与分享一直是人类获取自由的途径,这也正是互联网信息传播迅猛发展的原动力。包括捍卫“国家安全”本身在内的一切活动原初意义也正是在于捍卫人性自由。

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思路

追求自由并非意味着不需要治理,相反,为实现人性的解放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加入网络空间治理的队伍,即便是法国、芬兰这些主张网络不治理的国家最近也开始有了认知上的转变。恰如福柯所言,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是程序和行为在推进局势,今天所谈的治理就是为已具雏形的全球网路空间设置程序、采取行为,来破解那些束缚人类自由的事物,这些事物有时看似是先进的。

举例来说,在基础设施层面,IP地址资源有限问题一直束缚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尽管中国发明的IPv6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上一代IP地址有限且不可扩展的缺陷,为全球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作出关键贡献,但十余年来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标准在全球推广不利,来自西方国家的阻碍较大。这是因为西方掌握的IP地址仍十分充裕、足够支撑其互联网今后较长时间的发展,转向新一代地址技术则必将使西方失去不少先发优势和利益。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首先要破解这个僵局,跳出局部的利益束缚,赋予全球最广大人群以充分获取、使用及分享信息的自由。

在产业领域,出现了包括谷歌、微软、苹果以及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在内的数家全球性的大公司。这些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一段时间以后其创新能力与意愿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其在市场上仍然占据难以超越的垄断性、排他性的地位,进而出现了一个现象,这些大企业的软件、硬件产品正在固定人们的诸多行事方式和诸多方面的能力,既包括手势、眼界、思维等的方式,也包括获取知识、认知环境、思考问题、组织人际关系等能力。在这些垄断性产品的操控之下,人们的世界是变大了还是小了?人是自由还是受约束了?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要破解市场垄断者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微型信息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参与竞争提供条件,真正破解由市场垄断造成的人为垄断、认知垄断和思想垄断。

那么,在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思路的过程中,中国应发挥什么作用,应提供什么样的智慧?

首先,中国不会陷入与美国争夺世界政治主导权的争霸之中,我国外交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一点,但会坚决维护国家权益。关于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入法的讨论以及以军队为主体整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力量的建议均是对西方经典扩张模式的应对,然而对美国智慧的质疑不应成为中国智慧的全部,美国的确为人类互联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美国模式确实到了该改变的时候,毕竟是只对部分人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模式,具有伪普遍性的发展模式是无法支撑起全球发展的。

更重要的中国贡献应在于路径创新,在于提出一种建立在彼此分享、彼此仰仗基础之上的中国智慧。应认识到在今天的全球社会,一个主体的成功是建立在相关主体成功基础之上的,一个主体的受益是建立在全球社会整体受益基础之上的。2014年以来我国提出世界互联网的“共享共治、互联互通”以及“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七点共识”,我们的理念与姿态是好的,但也要意识到,中国路径的创新应从国内入手,从打破束缚中国自身的事物开始,比如技术保护主义、市场保护主义等,狭隘的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束缚。

全球正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跨国调整空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思考:国家是什么?国家的边界是什么?诚然今天的国家仍然是以国境线为边界的,同时正日益以实力、能力为边界,未来将以认知和理念为边界。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是对一种亚洲乃至全球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在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过程中,这种体现开放性、共享性、以普遍受益为目标的中国智慧也是适用的。

互联网是自由的原乡也应该是自由的归宿,互联网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并赋予人类真正的自由,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开放与合作才是走向自由!然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文学家加缪便大声疾呼,在强大的历史理性和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多么微不足道,维护人性的价值又是多么的艰难!但今天看来,维护人性自由又是多么重要!有鉴于此,当我们继续全球网络空间议题的探讨之时,应有一个人文的转变,从人性出发来探索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