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20 05:27
船舶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丁 化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1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崇高人格力量的体现;其次要规范文明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才能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1.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广大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了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整体形象,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面对教师队伍出现的新情况,面对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一定要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真抓、抓实、抓出成效,切实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升行业风气、提高教师素质。

1.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相对受到抑制,需要尽快加以矫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研究与管理,加强思德教育,及时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培育合格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要走向一线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好为人处事的基本技能,与社会接轨、被社会接纳和认可。

1.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合格高职院校的内在需要

合格的高职院校就是以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流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前提条件:一是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本专业技能;二是要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相关领域知识,要不断地吸收和更新知识体系,以满足学生更多、更广的求知欲;三是要求教师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高尚道德的示范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以人格魅力、思想精神、行为规范积极影响、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2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奉献,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的普遍尊敬和爱戴。但同时也不难看到,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2.1 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作风不踏实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合格、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实用型人才。但是,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教师把功名利禄看得越来越重,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教育热情,工作作风不正、纪律松弛、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教学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很好地钻研教材、上课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上课迟到等,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2 师表意识淡薄,职业思想不稳定

为人师表是对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同样也影响着教书育人者的形象。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有极少部分的教师师表形象不佳、说话不分场合、工作方法简单,不能很好地抵制不文明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社会现象,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的职业思想不稳定,对教师事业不够热爱和敬业,从而对学生缺乏爱心和关心,在教育教学中得过且过,不能按照教师的职业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2.3 学术不够严谨,缺乏创新精神

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术的道德建设。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学术建设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也不够端正。有些教师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有些教师纯粹是为了评职称、谋福利,在撰写论文时,敷衍了事、拼拼凑凑,大量盗取了他人的观点和科研成果;有些教师甚至还请人代写论文,这些现象屡屡出现,完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从而扩散了学术不端的歪风,阻碍了学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学术质量的提高。

2.4 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学历比较高,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上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他们授课的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广度和深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书本知识,而缺少真正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能力发展。

上述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教育的神圣和庄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与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与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3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及研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传承着传统优良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要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并将它注入到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中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观,高职院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求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意识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觉悟,加强党员教师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成为社会奉公守法的模范。

3.2 注重思想培训,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首先,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端正教育指导思想,增强依法执教意识。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内容,坚决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社会不良风气,着重围绕“三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使职业道德的规范、社会公德的标准、家庭美德的要求深入人心;其次,在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每个教师要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查,寻找差距、查找问题、撰写自查报告。院领导对分管部门的教师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巡查,确保自查报告实事求是、客观具体,防止假大空不切实际,防止形式主义敷衍了事;最后,对于自我查找出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时限,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

3.3 制订考评方式,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成立由专职领导负责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考评小组,全面负责师德师风的调查研究工作,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激励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激励收入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高职院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加大政策的倾斜度,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一项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意识、规范教师行为,是我们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其基础和前提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推进高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合格高职院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洪汀,刘锦,王金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28-30.

[2]张雪.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2):24-26.

[3]徐德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8-140.

[4]刘焱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26.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