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炮制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2015-03-20 06:50黄丽丹张亚中刘军玲
安徽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物碱饮片药典

吴 杰,黄丽丹,,张亚中,,金 斌,刘军玲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主要指蔓生百部S temona japonica(BL)Miq.、直 立 百 部 S 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和对叶百部 S 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1],其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湖南、广西、云南、湖北等地。甘、苦,微温,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的功效[2]。主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老年咳喘、肺结核、皮肤疥癣、蛔虫病、蛲虫病、湿疹等。

百部的炮制品及其炮制方法较多,目前临床应用中以蜜炙为主,但严重缺少关于百部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本文在对古今炮制方法整理之外,重点分析了蜜炙这一颇为受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全面了解百部炮制工艺的同时,为百部现代炮制工艺拓宽思路,也为今后研究蜜百部奠定基础。

1 炮制历史沿革

1.1 历史溯源 百部炮制历史久远,最早出现在南朝刘宋时代《雷公炮制论》[3]“凡使百部,采得后,用竹刀劈破,……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细剉用”。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首次提到了“百部汁”,之后,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及王焘的《外台秘

要》中也记载了取新鲜百部汁的方法[4]。其后陆续出现百部相关的炮制方法[5],唐朝首次提到了“熬”的方法,《外台秘要》记载:“百部,切,熬,疗积年咳”。宋朝首次出现“酒制、焙制、炒制、净制”,且“酒制、炒制”为当时主流炮制方法,《扁鹊心书》云:“去芦土”、《小儿药证直决》云:“新瓦上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以酒炮制”、《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云:“焙干”、《证类本草》云:“火炙”。明朝与宋朝相比无太多变化,仅在时下以“酒制”为主流炮制方法,《本草原始》记载:“火炙酒渍饮之”、《本草蒙荃》记载:“用帷取根劈开去心,酒浸火炒”、《医学入门》记载:“去心,酒洗炒”等。清代记载的炮制方法较多,与前两个朝代相比多了“蒸制”,如:《增广验方新编》记载:“饭上蒸一次再炒”、《增广验方新编》记载:“蒸、焙”、《握灵本草》记载:“根渍酒、炒”、《本草述》、《本草拾遗》记载:“炒”、《医宗说约》记载:“酒洗”、《得配本草》记载:“切片,晒干炒取净末”。现代常用的蜜炙法古书中并无记载,只是在清代首次将蜜与百部联系到一起,清代《握灵本草》中记载“百部炒,蜜丸,治小儿咳嗽”[6]。

1.2 现代炮制方法沿革 随着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医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炮制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版《中国药典》以及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对百部炮制品及炮制工艺均作了详细的规定,虽然各种规范各有差异,但目前百部药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切制、炮炙等方法。

1.2.1 净制法 《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提到了净制法,一直沿用至今,净制法主要为“除去杂质,洗净”[7]。

1.2.2 切制法 《中国药典》(1963年版)最初记载“润透、切段”,至《中国药典》(1977年版)修订为“润透、切厚片”,之后历版药典均无变化,《中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百部,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切制法主要划分为洗切法、润切法,但在关于饮片厚度、干燥方法、药材软化、是否去除根须等方面,各省份中药炮制规范中记载差别很大。例如切片规格[7],《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规定“切片3~4 mm厚”;《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铡成短节片”;《天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切段”;《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切中片或厚片”。对于闷润时间[8],《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吸润约12 h,以身软透心为度”;《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闷润6~12 h,至内外湿度一致”。

1.2.3 炮炙法[9](1)甘草制:《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中记载,取甘草加水煎汤,加入百部片浸泡后捞出晒干。每百部片100 kg,用甘草8 kg[4]。

(2)蒸制:《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中记载,取净百部药材切片于蒸笼内,蒸至圆气(2~3 h)取出,干燥,以清除麻喉感,降低毒性,以温肺止咳为主[10]。《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1]增加了“蒸百部”规格饮片,规定“将百部置蒸具内,上汽后蒸1 h,取出,干燥,筛去灰屑”。

(3)炒制:《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中记载,取百部用文火炒至微黄色[4]。

(4)蜜炙:《中国药典》(1963年版)最早记载了百部蜜炙方法,之后《中国药典》关于百部蜜炙方法并无变化。《中国药典》(2010)记载“取百部片,照蜜炙法炒至不黏手,每百部100 kg,用炼蜜12.5 kg。即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百部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放凉。”

2 蜜炙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蜜炙起源于蜂蜜药用,最早记载于《山海经》,是蜜参与方剂配伍的药用形式。《神农本草经》论述:“蜂蜜安五脏之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

目前,蜜炙法为百部的主要炮制方法。现代百部蜜炙的方法[12]划分为三类,包括:(1)先拌蜜后炒法: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百部拌匀闷润,润透后置锅内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此法与《中国药典》蜜百部制法相近,该方法对蜜吸收比较彻底;(2)先炒药后淋蜜法: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再加入一定量的炼蜜,拌炒至不黏手,取出摊晾。《天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3]就采用此方法,该方法先除去百部中的部分水分,使其受热膨胀,质地略变酥脆,有利于蜜的充分吸收;(3)沸蜜后加药炒法:先将炼蜜置锅内加热至沸,然后加入百部拌炒,用文火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14]采用此法,该方法使百部与炼蜜同时受热拌匀,以达到蜜被较好吸收的目的。针对于蜜炙方法的各个环节展开研究,赵文娟等[15]先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备蜜百部,分别是直接高温炒制和先闷润后炒制,后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其生物碱含量,对比生物碱含量受不同炮制方法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蜜百部的生物碱含量受炮制方法的影响,直接高温炒制的生物碱含量比先闷润后炒制低很多,可能是受热影响较大的缘故,因此百部蜜炙的优选方法为先闷润后炒制。

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发展,百部蜜炙工艺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余跃龙等[16]在研究百部炒法与烘法差异时,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炒制品与烘制品之间成分的差异,用容量法测定其指标成分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蜜百部,外观相似,有效成分相同,指标性成分含量也相近,故认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伴随着蜜炙现代工艺的发展,包括:机器蜜炙法、烘箱烤制蜜炙法[17]、远红外烤箱法[18]、微波法[19]、控温鼓风干燥箱法[20]、蜜酒炙法等方法也日增完善,百部蜜炙的工艺也将进一步得到改进与发展。

3 百部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成分变化

相关研究文献报道百部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两类,包括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类成分。

3.1 百部生物碱[21]目前百部生物碱已经被分离超过70种,主要包括:原百部碱型、细花百部碱型、斯替宁碱型、蔓生百部碱型、对叶百部碱型、混合型等。很多成分已经通过化学方法和光谱技术鉴定了化学结构,并有很多生物碱合成研究。三种基源不同的百部所含生物碱有一定差异,仅有百部碱是三种百部所共有,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共有原百部碱,直立百部与对叶百部共有对叶百部碱,每种百部也有各自特征百部碱。百部生物碱的基本母核为4-azaazulene结构,按照不同的成环方式以及不同碳位连接方式,可将百部生物碱分成八种结构类型[22]。

3.2 非生物碱类成分[23]

3.2.1 酸性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百部中含有甲酸、乙酸、草酸、苹果酸等。

3.2.2 联苯化合物 sessilifoliamides A-D(1-4)[24]、E-H(5 - 8)[25]、对百部醇[26]、dihydrostilbenes[27]、2,6 - 羟基 - 正二十六烷酸 -3’- 甘油单酯等[28]。这些联苯化合物具备一定的镇咳作用。

3.2.3 其它 糖、脂类、蛋白质等。

3.3 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考察具备临床药效的生物碱成分,根据炮制学原理,药材炮制后生物碱含量普遍降低,百部也不例外。目前,研究人员通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测量百部百部总生物碱含量[29],分别是雷氏盐法、酸性染料比色法[30]、溴甲酚绿法。也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中酸性染料溴麝香草酚蓝法灵敏度最好。张永太等[31]利用雷氏盐比色法测定生品百部饮片、水炒饮片、蜜炙饮片中总生物碱含量,比较炮制前后含量变化,结果水炒饮片生物碱含量最高,生品次之,蜜炙饮片总生物碱含量最低。但是,此篇文献仅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百部总生物碱含量变化,具体炮制引起哪种生物碱变化,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4 百部药理研究现状及炮制对药理作用影响

4.1 药理研究 现代医学在临床上总结出百部药材具有以下药理药效: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杀虫作用、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神经肌肉传导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同时,百部也有小毒,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性。

4.1.1 抗菌和抗病毒 研究表明百部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百部煎剂或水提液对多种致病菌[32]及皮肤真菌[33]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另有研究表明[34],百部的醇提液对H37RV人结核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等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4.1.2 杀虫 百部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34],百部浸液对臭虫、蝇蛆、柑枯蚜、地老虎等10余种害虫也有杀灭作用。此外,已研究出个别生物碱单体也具备杀虫作用[35],如异原百部碱、新百部碱。

4.1.3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36]研究表明,百部生物碱具有较强的镇咳、平喘作用,原因是其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许多生物碱单体[37-38]也具备较好的平喘和镇咳作用,如:Stemoninine、Stemoninoamide、Bisdehydrostemonine。Chung等[39]通过药理实验发现、百部根的水提物的镇咳作用不如百部总生物碱。药理研究表明,百部还有平喘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作用缓慢但持久。

4.1.4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中枢麻痹 百部生物碱提取液具有松弛平滑肌、中枢麻痹等作用。其对组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同时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松弛平滑肌,抑制咳嗽反射。其作用强度较氨茶碱缓和而持久[40]。

4.1.5 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41],从对叶百部中分离得到的3,5-二羟基-4-甲基联苯10 mg·L-1对P388瘤株及肝癌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99.7% 和83.6%。Rinner等[42]研究对叶百部粗提物对甲状腺样癌的8种不同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对叶百部粗提物具有增强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4.1.6 毒性 百部有小毒,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研究人员对小鼠灌胃给予百部碱时的LD50为 1.079 mg·kg-1,静脉注射时 LD50为 60 mg·kg-1[34]。同样,人体服用百部过量会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导致呼吸中枢麻痹[23],呼吸困难。

4.2 炮制对药理作用影响 关于百部炮制后药效的变化,古代就有记载,《握灵本草》中记载:“百部根渍酒,加工为蜜丸,治疗暴咳嗽,治小儿咳嗽”。陶弘景也认为“百部火炙酒渍,饮之治疗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现代研究百部的文献中,有了更为详细的记载。陈晓霞等[43]研究了生、炙百部总生物碱止咳作用差异性,及蜜炙百部水煎液止咳作用的量效关系,为百部作为止咳类药物发挥传统功效时生熟用药提供实验支持,为进一步揭示百部蜜炙原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蜜炙百部生物碱较生品生物碱止咳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蜜炙品生物碱止咳活性强于生品生物碱。陈晓霞等[44]还比较对叶百部生、蜜炙品不同极性部位止咳化痰作用差异性,结果表明对叶百部蜜炙后止咳作用增强的主要部位为总生物碱提取物部位及水煎液部位。魏熙婷等[45]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比较生、炙对叶百部水提液体内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能力强弱。结果表明,百部炮制后抑菌能力降低,百部生品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能力较强。Chung等[39]研究对叶百部根的水提物、总生物碱以及生物碱单体的镇咳活性,发现总生物碱的镇咳作用远强于水提物。张永太[31]等通过对百部生品与蜜炙品生物碱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蜜炙百部止咳作用明显增强而毒性降低,说明百部经蜜炙,可能生成了新的止咳效果强的化合物,或者促使原有的止咳有效成分增加,而使其有毒成分含量下降,减少了有小毒、对胃有刺激性成分,最终使蜜百部总生物碱含量虽然减少,但其止咳作用增强而毒性下降。

5 讨论与展望

百部药用历史悠久,古代应用主要以酒制等炮制方法为主,充分体现古人关于“酒制升提”的思想,与百部“主肺咳上气”的功效相得益彰。但是,现代为何不继续沿用酒制等传统方法还值得深入探讨。

当代虽然关于百部蜜炙的话题不断,而且蜜炙也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用药中,但是百部蜜炙润肺止咳作用增强的机制尚未明确。百部蜜炙后究竟是改变何种或何类生物碱成分,以及蜜炙对该类生物碱结构有何种影响,尚需做进一步研究。这也揭示了日后关于百部炮制相关研究的方向,主要涉及到百部蜜制前后目标生物碱及化合物的变化,可以利用质谱等研究手段确定其化学式,以便于很好的利用百部资源,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目前,关于蜜百部的质量控制研究非常欠缺,缺少量化的评价方法,仅有的一篇仅仅是从蜜百部葡萄糖含量[46]来研究的,这严重影响了百部饮片的质量控制,今后应对其炮制品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指标成分研究,为百部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研究资料。根据查阅各种数据库,近些年来关于百部炮制方面参考文献少之甚少,仅有的几篇本文已列出,关于百部的研究内容也多数针对于药理药效方面,百部炮制研究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百部药材的使用,这也是将来本课题组的重点研究方向,也是介于此文章之后下一步所做工作的立足点。

[1] 陶 冶,张亚中.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百部药材中砷、镉、汞、铅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5,19(5):858 -86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3.

[3] 王兴法.雷公炮制论[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156.

[4] 王孝涛,叶定江.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8:76-77.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人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58-961.

[6] 王 翝.摘灵本草[M].清.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04.

[8] 周 林,任玉珍,杜 杰.百部炮制历史沿革[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11):9 -11.

[9] 李 寨.百部饮片炮制历史沿革[J].中医中药,2008,27(11):46-47.

[10]胡昌江,石本琴.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213.

[11]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7.

[12]韩俊俊,鲁贤昌.浅谈中药的蜜炙工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924 -925.

[13]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2005:39.

[14]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S].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8.

[15]赵文娟,支红建,丛晓东.百部生品及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4):33.

[16]余跃龙.百部的炮制研究[J].中成药,1989,11(4):22.

[17]林卫平.烘箱烤制蜜炙药物方法介绍[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5):357.

[18]吴世强.远红外烤箱在蜜炙中药过程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50.

[19] 王萃杨.微波法蜜炙中药饮片[J].中药天地,2000,9(6):30.

[20]刘 芹.试述用恒温烤炙法蜜炙中药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2):106.

[21] Pilli RA,Ferreira de Oliveira MC.Recent 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the Stemona alkaloids[J].Nat Prod Rep,2000,17(1):117-127.

[22] Maitland J ,Billy E.Thermal isomerization of bicycle[4.2.2]deca-2,4,7,9 - tetraene[J].Tetrahedron Letters,1968,9(47):4881-4084.

[23] Wei N,Zhao G,QinY,et al.Bibenzyls from Stemona tuberose[J].Phytochemistry,1995,38(3):711 -713.

[24] Goldstein D,Wipf P.Studies Toward The Synthesis of Stemona Alkaloids;A Short Synthesis Of The Tricydic Core Of Tuberostemonines[J].Tarahedron Leuerx,1996,37(6):739 -742.

[25] Wiesner K,Gotz M,Strunz GM.Inalkaloids[J].MTP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cience,1973,9(1):143 -160.

[26] Xu R,Lu Y,Chu J,et al.Studies on some new Stemona alkaloids:a diagnostically useful1H - NMR line- broadening effect[J].Tetrahedron,1982,38(17):2667 -2670.

[27]林文翰,应百平,唐宗俭,等.细花百部碱的结构[J].化学学报,1990,48(8):811 -814.

[28] Hitotsuyanagi Y,Hikita M.Structures of four new alkaloids from Stemona sessilifolia[J].Tetrahedron,2007,63:1008 -1013.

[29]陈晓霞,张 旭,沈晓庆,等.对叶百部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1,25(5):24 -26.

[30]汪 怡.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3,17(5):759 -762.

[31]张永太,冯年平,修彦凤,等.百部蜜炙前后总生物碱含量比较[J].中成药,2010,32(3):451-453.

[32] Gaw HZ,Wang H.Survey of Chinese drugs for presence of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J].Science,1949,110(2844):11 -12.

[33]陈旭东.百部、除虫菊酊驱虫、杀虫实验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1996,7(4):214 -215.

[34]张宏武,邹忠梅,徐丽珍.中药百部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概况[J].国外医药(中医中药分册),2004,26(5):265 -270.

[35] Ye Y,Qin G,Xu R.Alkaloids from Stemona tuberosa[J].Phytochemistry,1994,37(4):1201 -1203.

[36] Liao J,Shi C,Chen S,et al.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Stemonae radix on the guinea - pig tracheal smooth muscle in vitro[J].J Ethnopharmacol,1997,57(1):57 -62.

[37] Lin L,Zhong Q,Cheng T,et al.Stemoninines from the Roots of Stemona tuberosa[J].JNat Prod,2006,69(7):1051 -1054.

[38] Lin L,Li K,Tang C,et al.Antitussive Stemoninine Alkaloids from the Roots of Stemona tuberose[J].JNat Prod,2008,71(6):1107-1110.

[39] Chung HS,Hon PM,Lin G,et al.Antitussive activity of Stemona alkaloids from Stemona tuberose[J].Planta Med,2003,69(10):914-920.

[40]朱建育,燕惠芬.百部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其药理作用[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26-33.

[41] Zhao W,Qin G,Ye Y,et al.Bibenzyls from Stemona tuberosa.Phytochemistry,1995,38(3):711 -713.

[42] Rininer B,Siegl V,Purstner P,et al.Activity of novel plant extracts against medullary throid carcinoma cells[J].Anticancer Research,2004,24(2A):495.

[43]陈晓霞,魏熙婷,贾天柱.生、炙百部生物碱止咳作用比较及蜜炙百部止咳药效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13):136-138.

[44]陈晓霞,鞠成国,夏林波,等.对叶百部生品及蜜炙品不同极性部位止咳化痰作用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3):146-149.

[45]魏熙婷,陈晓霞,贾天柱.生,炙百部体内外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9 -11.

[46]侯嵘峤,侯振荣,刘新华.蜜百部的质量控制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5,12(2):121 -124.

猜你喜欢
生物碱饮片药典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