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校化学实验改革

2015-03-20 16:34王彬彬毕淑云刘春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高校学生实验室

王彬彬,毕淑云,刘春悦,田 利,陆 娟

(1.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校化学实验改革

王彬彬1,毕淑云1,刘春悦2,田 利1,陆 娟1

(1.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化学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经之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校大学生应具备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因此,改革高校化学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其科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改革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作为指引,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建构思维逻辑,并最终培养其科学素养。

实验改革;科学素养;探究式学习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的地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关于科学素的养定义,较普遍的是指系统地、完整地接受科学知识的学习,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等,同时强调培养人的综合能力(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以及处理和驾驭各种事物关系的能力)和获得更多的社会教养和文化教养[1]。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STS);科学伦理和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2]。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全方面素质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虑的问题。当大学生离开高校步入社会的大门时,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各种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来说,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等将更加突显出它们的重要性。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就必须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首要任务。

1 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存在的弊端

高校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化学理论课上的知识,同时,通过化学实验的训练,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习惯,为后续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3]。高校化学实验的预期目的或者说期望目的往往是好的,也就是说设想是好的,是有价值的,但是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出发点仍然处于一个没有创新的平台,仍旧停留在针对理论学习的视角上,而没有把眼光放在更高的视野去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即科学素养问题。在实际的实验课程之后所反馈的结果也并不是我们预想的那样,在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中,教师处于中心的地位,而教师本身可能是一个不积极的授课者,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而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是一个懒惰的学习者,态度是不积极的。大多时候实验课上是认真听老师话,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往往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导致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试剂药品、等一系列问题。而到了要操作考试的时候,可能也是处于一个应付考试的状态。因此,导致高校化学实验目的不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内容主要是实验教科书上的,其中大多数为“经典”的实验,数年不变,与当今化学学科中最新的研究成果相关的系列实验少之又少。同时,许多高校由于发展的需要,仪器在不断地更新,导致实验课本中所讲述的实验仪器与实验室现有仪器并不匹配,有的实验仪器已经被淘汰,但是使用的课本并没有更新;有时实验室的仪器也体现不足,实验中需要的仪器实验室中并没有。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学习方式也是古板的,多为教师演示,然后学生分组实验,人数较多,表现为有些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试验,而有一些学生无所事事,不主动参与实验。针对整个高校化学实验的管理也是欠缺的,主要表现为没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或不足,实验室的设施、仪器药品等摆放位置不当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为完成实验目的而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是需要实验教师、学生、实验管理人员以及学校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为高校化学实验注入适量新鲜的血液,为完成高效的实验教学做准备。

2 高校化学实验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将理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定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力倡导“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崭新理念。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话题。

借鉴当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反思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是必要过程。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1902-1994年)提出了“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的,暂时的,猜测的”科学知识观[4]。在此基础上,他不把科学看作知识的静态积累,而是把科学看作是知识增长的动态过程,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知识增长论:

P1→ TT→EE→P2……

其中,“P1”代表发现的问题。科学始于问题,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试探性的理论“TT”。既然是试探性的理论,就是一种猜想的过程,它可能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事物的缘由,指引我们解决问题;但它也可能把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因此,就需要去排除错误“EE”,对猜想的试探性理论进行检验、修改甚至放弃。当然此过程要求检验者本人处于一个客观的态度,避免个人主观和教条主义。旧的问题解决了,就会产生新的问题“P2”。实际上,真正的科学知识就是这样一个动态循环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时要依据这个猜想、探究的过程去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学习模式,培养个人的科学素养。

高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要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刻不容缓。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心中要始终铭记“科学是不怕失败的”,以此来激励自己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挫折应该勇敢地面对。因为科学实际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当你失败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去找问题、找原因,然后以问题的理解为中心继续进行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精神。最终,把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如2012届研究生考试中,我院有一名学生顺利通过了浙江大学的初试,这无疑使我们老师也为之高兴,可是在参加复试过程中,不幸没通过。得知这个结果,所有人都为之惋惜,可是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成了同学与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因就是这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设计上出了问题。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反思,一个理论课成绩很优异的学生,居然实验没有通过,结果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学院及教师的遗憾。分析原因应该有很多,其中有学院和老师的原因,但更多的应该是他个人在做化学实验中的不足,他是否认真地做每次实验?是否有对实验不懂的地方进行探究学习和向老师询问?是否认真的完成每次实验报告?值得反思。本校的化学实验一般分为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实验等,另外还开设了综合实验,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为以后继续科研的同学带来了很大帮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另外,为更好地给喜爱科研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现已将实验室进行开放,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院对一些实验室实施开放,并在学生中设置科研部去管理实验室,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并能够主动地去对不解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研究,培养其科学素养。

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否是科学教学的根本属性:看其是否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为宗旨;是否以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为目标;是否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道出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的培养目标。因此高校学生提高素质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 高校化学实验改革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探究式化学实验是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内容的新思路。科学探究式学习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只提出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途径进行探究,进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5]。下面就本研究指出的现象和问题,提出高校化学实验改革措施及建议:

首先,学院领导有必要调整实验课的设置。第一,实验课程的安排。高校课程并非很多,可以适当地增加化学实验课。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掌握理论知识。第二,化学实验室的开放。以往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在没有课程的时候大多是紧闭的,学生没有机会自己探究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实验室进行合理安排之后对学生开放。可以设置学生科研部,使其落到实处,并在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值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第三,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更替、增加问题等。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迅猛发展,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若想为21世纪的发展培养有用之才,有必要让高校学生体验科技发展的结果。因此,化学实验室有必要增加大型实验仪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科研的热情、奋斗的激情。同时,实验室陈旧破损的仪器、药品需要更换,以免在实验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高校化学实验室全方面改进,可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社会培养科研人才做准备。

其次,实验教师的重要性。实际上,实验教师具有对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实验教师的职责不光是传递一个实验,传递的更是实验方法、思维和探究精神。实验授课过程中,他们需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并反思实验过程等探究活动。既达到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又获取新知识,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 结语

不同的时代对实验目的的观念想法不同。21世纪,科学素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高校化学实验的重点及目标。高校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要有全方面的素质能力,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同等重要。本文试着对高校化学实验目的的改革进行探讨,将科学探究的实验学习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方法,以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科学研究过程为范式的探究学习模式延续至今,成为认知学习的一个主要方法途径,应用于实践当中,说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获得、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知识得以理解,便会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现在的高校探究学习仍然做得不好,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但是,我们要将这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延续下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探究式的方式解决问题。针对化学专业的学生,势必要重视科学探究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李永威.关于科普、科学和科学素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1):88-93.

[2]梁英豪.科学素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59-63.

[3]张红梅,王彦卿,周秋华.基础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2):174,182.

[4]刘瑞,郑长龙.展现科学探究个人的一面——波普尔科学知识增长论的一面[J].化学教育,2008(5):9-11,19.

[5]彭署晋.探究教学论析[J].化学教育,2002(4):4-10,16.

2015-01-19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吉教高字[2012] 45号)。

王彬彬(1981- ),男,吉林双辽人,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讲师,从事卟啉功能材料研究。

毕淑云(1970- ),女,吉林延吉人,教授,从事光谱分析化学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5)04-0125-03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高校学生实验室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