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应用新媒体研究

2015-03-20 16:34范忠烽吴文衔杨东娥何小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运作志愿志愿者

范忠烽,吴文衔,杨东娥,何小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是指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由谁来领导、组织和管理,有哪些具体内容和步骤以及怎样开展、推进这项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它包含自愿服务的舆论宣传、自愿服务者的招募培训、自愿服务项目运作以及如何对自愿服务工作进行评价激励等四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有效管理和实施,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及其自愿服务者组织的管理,使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中,既能很好地服务社会和他人,又能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最终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约为5.64亿人,其中有近5100多万人为新增网民,互联网在居民中的普及率高达42%,高中以上学历人群使用互联网的比率较高[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使用新媒体技术也被网民、社会组织和政府管理部门所关注。以QQ、微博、微信、论坛、手机报等为主要媒介的新媒体对创新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重大。

1 新媒体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良性发展的作用机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种类不断增多。按照接收终端和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将新媒体划分为互联网、手机、电视三种类别的新媒体[2]。当前,新媒体呈现出实时性、个性化、多元性、便捷化、数字化、交互性、虚拟化等特征,是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作用机理如下所示。

1.1 新媒体的广泛性、快速性有利于提高舆论宣传效果

高校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呈现的实时性和快速性特点,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些名牌工程或项目、先进典型、工作成效进行多样化的宣传,努力推动在校大学生自觉关注和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大力宣传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凸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把发扬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参与志愿服务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新媒体的便捷性、主控性有利于提高招募培训成效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顺利与否,首要环节是招募一大批合格的志愿服务者,而多元化、有实效的培训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新媒体的便捷性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招募一批相对稳定的志愿者,同时对一些临时性、专业性、短期性的项目,也可以进行第一时间的发布和招募。而新媒体主控性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这种不受约束、立体多维的培训方式更适合当下“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通过新媒体还可以很好地督促志愿者进行培训学习、交流互动,这必将进一步增强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技巧和能力,切实提升培训成效。

1.3 新媒体的交互性、实时性有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能

项目运作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的核心,简言之就是从志愿者服务项目的组织策划到实施运作再到项目总结的全过程。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无疑为提高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效能提供了良好的功能支撑。无论是项目的提出还是方案的细化,无论是项目的评估还是项目的运行,无论是方案的调整还是项目的统筹,无论是项目的评价还是项目的总结反馈,这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得到实现,并能实时集思广益、实时修改完善,切实提高项目运作效能。

1.4 新媒体的及时性、个性化有利于提高评价激励实效

定期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评价,是有效检查自愿者工作绩效的重要的依据,也是志愿者获得精神动力的源泉[3]。因此,高校志愿者组织依托新媒体及时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多样的激励举措,更加注重服务成效和服务感悟,在常规的表彰奖励基础上增加网络的点赞、适时的表扬等激励手段,真正从心灵深处激发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事业的认同感,切实调动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保障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持久开展,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2 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应用新媒体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中各个环节如何与新媒体实现有效融合,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应用新媒体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工作观念有待更新

“推动工作,观念是导向”。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党政和共青团组织对于新媒体在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创新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都已有较深刻的认识。然而各高校在真正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应用新媒体方便提供保障还显得十分不足,认为这些工作就是锦上添花的枝叶,对于高校的整个办学目标影响不大、意义不大,没能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志愿服务对高校的影响力以及大学生个人成才的深远影响,而共青团组织因为组织属性的原因,还承担着志愿服务工作以外其他的功能,对新媒体应用探索不够、重视不够,有安于现状的工作思想。这些工作观念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应用新媒体无法达到“整体推进、点上突破、立体辐射”的工作效果,严重制约了两者的融合、发展。

2.2 工作队伍有待加强

“推动工作,队伍是关键”。将新媒体较好地应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所谓专业化就是能主动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熟悉新媒体的技术体系、熟练新媒体的操作规程,而专家化就是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的各个环节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行为特点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当前,高校共青团承载的组织功能多、职责重,很难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来推进新媒体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中的科学应用。

2.3 工作平台有待完善

“推动工作,平台是基础”。通过查阅相关高校的志愿服务网页和一些新闻报道,可以发现网站、微博、手机报、QQ群、飞信、BBS等新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缺乏一个内容丰富、功能完整的工作平台。这些新媒体的功能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和采用,没有能真正彰显新媒体在志愿者注册和管理、自愿者线上培训和项目运作、志愿者线上交流互动、志愿品牌展示、志愿效果的考核评价等效能,从而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难有大的突破。

3 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应用新媒体的策略分析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日益融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的各个方面,新媒体的应用必将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健康发展。

3.1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发布方式

大学生是高校志愿者组织特有的、稳定的群体资源。强化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的宣传、培育,并且注重把志愿服务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准则,是众多高校在育人实践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做法。高校志愿者组织通过网站、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情况、服务项目、工作动态、招募信息等向在校大学生、社会大众发布,这种快捷、广泛、客观的宣传和引导有利于让广大青年学子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者组织,并根据个人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高校志愿者组织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获得相关志愿服务需求,然后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志愿服务项目运作。从2008年的雪灾到汶川大地震,从温州动车事故到2013的台风侵袭,我们第一时间知道、了解这些灾难信息的渠道都是新媒体。无论是深入灾区提供志愿服务还是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帮扶,无论是服务对象信息的获取还是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动的行列,这些都离不开新媒体强大的发布和传播功能,而志愿服务的及时性同样需要新媒体来支撑、宣传。此外,新媒体具有交流互动和信息分享的功能,广大青年学子可以随时地上传最新的志愿服务活动细节,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把最真实、最感人、最新鲜的图片、文字通过新媒体传播给新媒体的客户端的所有用户,让大家感受志愿服务精神,领略志愿服务文化。同时,高校志愿者组织可以适时地将志愿服务理念、志愿精神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了解志愿者组织。

3.2 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急需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信息化平台,将大学生志愿者的注册登记信息、服务认证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以及志愿服务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项目动员、成员招募、培训指导、激励评价、互动反馈、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全部信息化,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的主体人群,乐于接受以新媒体为媒介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平台。

在项目酝酿阶段,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将项目的初步策划案上网、征求大众意见以便形成更加完善的方案;在项目实施阶段,可以依托该平台对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计划、有效的实施、适时的监控、及时的调整;在项目总结阶段,可以图文并茂地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对项目进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典型和有效方法进行重点宣传、了解大家的评价和反馈意见,真正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流程科学化、过程规范化、信息公开化、效果具体化。

3.3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互动交流平台

大学生志愿服务互动交流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志愿者组织与组织之间、志愿者组织内部之间以及志愿者和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依托QQ群、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强化各高校志愿者组织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和工作品牌,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大发展;高校志愿者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及时发现组织运作、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形势研判以及品牌凝练等有较为准确的把控,是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的重要方式;志愿者和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满足志愿者的社交需求,并通过这个便捷的平台达到交流思想、分享感悟、加深情感、共享资源、互动信息的效果,使志愿者团队更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有利于给予志愿者正向的激励和正面的评价,让青年学子感受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荣光和自豪。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互动交流平台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实现高校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大众的互动交流。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媒体越来越关注志愿服务事业,这无疑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技能、有激情的青年群体,乐于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是青年志愿者的主体。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09年的国庆六十周年重大活动再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广大志愿者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用“微笑”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新媒体搭建起了高校志愿者和社会大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了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化。

3.4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反馈机制

就志愿者组织内部而言,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反馈机制是指对志愿者个人、志愿服务活动本身以及对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的有效评价反馈。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有记录、有评价、有反馈。依托新媒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表现的记录、考核、评价和反馈等,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大学生志愿者对组织内部的运作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的一些评价和反馈也有利于提升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工作水平。

就志愿者组织外部而言,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反馈机制包含社会大众以及服务对象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评价反馈。社会大众广泛应用新媒体对高校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个人进行评价反馈,对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感染力以及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服务对象在得到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之后,有表达感谢的意愿,有评价反馈的渴望。因此,建立志愿者服务的评价反馈平台,搭建高校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唯有依靠新媒体的信息化平台。

[1]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1-16)[2013-08-01].http://news.sina.com.cn/o/2013 -01 -16/094326047236.shtml.

[2]孙姗.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淮安市高校的问卷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3]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70-72.

[4]于鑫,王虎.媒体传播对志愿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20-24.

猜你喜欢
运作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