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研究

2015-03-20 16:34曹俊岭邢珍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市级馆藏党校

芮 琼,曹俊岭,邢珍珍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图书信息中心,安徽亳州236800)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各级党委应把党校办成“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同时,党校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党校图书馆要适应党校办学的需要,为广大学员和教职工以及社会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党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图书馆工作在整个党校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位。

1.1 市级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丰富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其馆藏书籍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资源。党校图书馆为党校的教育事业汇聚人类的智慧产品和精神劳动成果,图书馆工作人员素有教学科研部门的“耳目、尖兵、参谋和智囊”之称[1]。市级党校图书馆作为保存信息的场所,是党校信息化的重要阵地。

1.2 市级党校图书馆是为党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点。市级党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库的作用,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参考书籍和理论文献,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积极遵循和运用图书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化认识图书馆工作的规律,主动创新党校文献服务的方式、方法,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文献服务和信息支持。

1.3 市级党校图书馆是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中心

地方文献是一定地理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各方面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总和,是了解地方实际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2]。市级党校图书馆是保存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重要部门,其馆藏图书包罗了介绍地方人文历史地理情况、反映地方发展成果的大量书籍。这些书籍为研究当地情况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文献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提供必备的理论成果。

1.4 市级党校图书馆是广大学员开展自学活动的主要阵地

党校是培训广大领导干部的主要阵地,学员的学习成果直接作用于其工作实践中,反映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上。党校学习分为课堂学习和课下自学两种形式。市级党校图书馆应该自觉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在校学员提供一个清静的学习场所。在党校学习期间,广大领导干部少了案牍之劳,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理论修养和认知水平。

2 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的路径

在党校面向社会办学的大环境下,市级党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功能转变,以满足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科研需要。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的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实现由封闭馆向开放馆的转变

市级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重要部门,一直采用封闭管理模式,服务人群范围狭窄,图书利用率低下,使得图书馆存储的大量资源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造成图书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制约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发展。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市级党校图书馆必须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办馆理念,树立开放的、无围墙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使图书馆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实现向开放馆的转变,应做到以下几点:全面开放馆藏资源,确立全方位开放模式,改变过去封闭的管理状态;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满足读者阅读需求;面向机关、团体开放,扩大利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

2.2 实现由传统馆向复合馆的转变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先进、广泛和便捷的服务[1]。传统图书馆以印刷型资源即纸质书籍为主要资源的馆藏结构,给图书信息利用带来不便。复合型图书馆是传统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它既可以弥补传统图书馆的不足,又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走复合型图书馆是市级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复合型图书馆的馆藏应包括传统印刷型的纸质书籍、数字化的纸质书籍、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网络信息等信息资源。不同载体形式的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信息需求,可以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3 实现服务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由于市级党校图书馆服务的群体小,服务范围狭窄,服务方式单一,图书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图书馆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方式被动,图书馆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为了更好地适应党校事业发展,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服务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和职能检索服务,持续提高服务能力。

3 影响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的因素

影响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外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3.1 场馆建设滞后

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建馆时间一般较短,大部分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迎合党校大专体制升级的需要,沿用了原有党校图书室的设备和人员,场馆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图书馆馆藏面积狭小。二是缺少必要的馆藏设备,很多图书馆没有图书编目著录设备和图书除湿设备,难以实现图书的有效管理和长久保存。

3.2 图书馆藏结构老化

市级党校图书馆馆藏结构老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馆藏量不足。以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图书馆为例,馆藏量只有45000余册,达不到图书馆藏书的规模,只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图书室。二是馆藏图书结构不合理。当前,党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为专题式教学,图书馆所藏图书很难向教师提供专著性和专业性的文献资料,满足不了专题式教学的需求。三是图书更新速度慢。由于图书价格的上涨和购书经费不足,图书馆新购图书数量急剧减少,图书得不到持续更新。读者在图书馆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却查询不到相关需求的资料和信息,后果是到图书馆的读者越来越少,图书馆藏资源越来越老化,图书结构越来越不合理。

3.3 服务范围狭窄

一直以来,市级党校图书馆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其服务人群固定,服务场地面积狭小,服务内容单一。由于图书馆不能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很多教职工转向互联网获取所需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不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思进取,没有更新知识的压力和动力[3]。

3.4 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馆带来严重冲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加快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一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电子资源获取的便捷化,人们阅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数字阅读已经渗透到每个读者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读者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手段。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已不是获取的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地位和作用日益下降。二是导致图书馆读者群的萎缩。近年来,图书馆的读者人数不断减少。据国家图书馆数据显示,2002年到馆人数是498万人次,2003年、2004年徘徊在450万人次左右,2005年下降到445万人次,2006年降至390万人次[4]。三是数字图书馆日益突起。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异军突起。读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字化资源。因此,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挤压了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空间。

3.5 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在整体党校管理体系中图书馆工作日益边缘化,长期得不到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因为缺少绩效考评的压力,相关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图书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和需要补充的新文献认识不足,对党校图书馆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不深刻,导致整体服务观念淡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主动服务意识差。图书馆工作人员缺少主动服务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于进馆人员需要的资料懒于查找,人浮于事;业务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专业知识陈旧不想更新;新的传播设备不能及时掌握。二是守旧心态严重。思想上不能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图书馆工作无非是简单的机械劳动没有技术含量。能力上缺少专业知识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加工整理,不能为广大学员和教职工提高针对性的知识服务。三是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单一化。由于人们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图书馆工作过去“面对面”、“一对多”服务方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服务手段主要采取手工登记的借还方式,借助计算机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服务方式还没有完全掌握。

3.6 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一是图书馆馆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的馆员多,年轻力壮的馆员少;女性馆员比例大,男性馆员比例小;雇佣人员水平参差不齐[5]。二是缺少图书管理专业人才。有的市级党校图书馆缺少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缺少懂信息技术、自动化、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和精通传统文献情报等专业知识的人才。

4 加快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得到上级党委部门的重视,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这与党校“大发展、大办学”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快市级党校图书馆功能转变,顺应党校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潮流,进一步加强市级党校图书馆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4.1 加快馆舍建设,改善馆藏环境

4.1.1 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上级党委部门要高度重视党校工作,不断加大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干部进修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1.2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图书馆场馆建设

根据服务的人群和范围,严格按照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标准配备各种馆藏设施,把市级党校图书馆变成广大群众娱乐学习的文化中心,满足图书长久保存的需求和广大读者知识储备的需求。

4.1.3 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检索信息的图书馆形态[6]。数字图书馆是目前图书馆发展较快的一种形式,具有利用便捷、存储空间小、易于管理的特点。党校图书馆要实现由传统馆向复合馆的转变,必须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在馆图书的数字化工作、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电子图书库建设,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4.2 优化图书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

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加快功能转变,就必须优化图书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把党校图书馆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知识储备中心,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藏书体系和馆藏结构。

首先,突出党性特色。市级党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主体班学员和党校教职员工。主体班学员一般是党经过多年辛苦培养的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市级党校图书馆藏书应突出党性特色,针对性地收集、购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介绍研究党和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文献,反映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等理论前沿和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最新科技动态的文献、党建文献、公共管理的文献,把党校图书馆打造成红色知识储备中心。

其次,突出地方特色。市级党校作为培训地方干部的重要阵地,培训范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培训成果直接作用并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更好地使理论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服务地方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市级党校图书馆藏书应突出地方特色,广泛地收集反映地方各个时期发展情况的书籍,把市级党校图书馆打造成地方知识储备中心。

4.3 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利用效率

由于市级党校图书馆服务人群相对固定,服务范围狭窄,导致图书利用效率偏低。为了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市级党校图书馆必须扩大服务范围,做到“三个面向”。一要面向党校学员。对在校培训人员不论学习时间长短,一律实行免费开放,不应设任何条件限制。二要面向同级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同级党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愿望比较强烈且个人素质修养较高,对其开放可以更大程度上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作用,提高利用效率。三要面向社区居民。市级党校图书馆作为以储藏图书为公共资源的场所,面向社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满足群众的学习阅读需求。

4.4 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

首先,开展主动服务。市级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意识,开展主动服务,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主动服务读者,及时与广大读者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其次,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市级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变化,不断适应读者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设计出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不断完善图书管理系统。此外,要创新服务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方式。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不断根据新技术的发展创新服务的方式,积极推进人工服务和智能服务,不断设计应用网络智能检索系统,采用专业检索软件,实现读者获取信息的便捷化。

4.5 加强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级党校图书馆必须加强馆际协作,实现图书资源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一要加强与省级党校图书馆的协作。积极利用省级党校图书馆的资源,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断获取省级党校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和馆藏资源支持。二要加强与所在地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弥补自身资源相对单薄的不足。

4.6 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运用,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比重日益增大[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创新,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传统的党校图书馆仅保存纸质媒介的馆藏资源是不能满足广大学者的需求。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加快信息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首先,加快图书馆网站建设。实现图书检索的智能化服务,及时向读者发布馆藏动态,介绍馆藏信息。其次,加快电子图书库建设。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加大电子图书的购买力度,不断更新电子图书库的资源,建立结构合理的电子图书资源。再次,加快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和市级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加快市情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现馆藏资源的多元化发展。最后,加快科研数据库建设。通过建立科研数据库,实现科研成果的集中管理,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的速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发展和繁荣党校图书馆事业的保障[5]。因此,市级党校图书馆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一要吸引人才。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一批精通图书管理业务的高素质人才。二要留住人才。通过建立长效的晋升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长久地留住人才,使广大青年才俊能够献身于图书馆事业发展。三是用好人才。建立人才激励制度,鼓励人才创新,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学科馆员是既经过严格教育具有一定学科背景,又得到图书文献情报专业技能训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一大创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即要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研究水平,实现市级党校图书馆由管理型图书馆向研究性图书馆的转变。

[1]朱满良.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5):108.

[2]向友桃.走具有党校特色的图书馆发展之路[J].新西部:下半月,2007(4):148-149.

[3]张萍.试论党校图书馆的开放性服务[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1.

[4]田文波.党校图书馆转型探析[J].探求,2011(4):108.

[5]林明智.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9):91.

[6]吴慰慈.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

[7]肖进.党校图书馆转型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5):151.

猜你喜欢
市级馆藏党校
馆藏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