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重茬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015-03-20 20:54孙文江
河北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名县重茬行距

孙文江

大名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50万亩,总产12.5万吨,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面积、总产均居河北省第一位。花生主产区受种植习惯以及适宜种植面积的限制,花生的比较效益高于小麦玉米,重茬面积高达39.8万亩。据研究,花生连作2年,平均减产19.08%;连作3年,平均减产33.4%;连作4—9年,平均减产在20%以上,减产幅度基本稳定在连作3年的水平上。与此同时花生的病虫果率明显增加,百果重、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大名县近几年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重茬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重茬花生减产原因

1、土壤养分失调

花生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自身具有固氮作用,对土壤中的氮吸收较少,而对磷、钾、钙、钼、硼、锰、锌、铁等元素的吸收量较多,重茬种植,势必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土壤养分比例失调,使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量下降。降低了植株的抗病性;引起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失衡。

2、病虫危害加重

据调查,重茬花生的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新黑地珠蚧、蛴螬等病虫危害越来越重。

3、根系分泌有机酸引起自身中毒

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不断分泌有机酸,有机酸在土壤中特别是根际积累过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致使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

4、土壤微生物群落失去平衡

重茬花生使土壤及根际的真菌数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减少,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土壤转化,地力衰竭。腐生菌和病原菌增加,花生病害增加。

5、土壤酶活性降低

花生重茬使土壤中的各种水解酶活性降低,影响土壤中各种营养的分解和微生物活动,致使植株营养不足,生育不良。

二、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耐重茬的品种

近年来我们筛选的春播耐重茬且表现较好的花生品种有冀花5号、冀花6号、豫花15、濮花23、花育25、冀农花1号等,适宜夏直播早熟中小果耐重茬花生品种有冀花9、冀花10等。花生新品种的增产潜力,较老品种增产15%以上,异地换种花生也能增产10%左右,所以定期(一般3年)更新花生品种是解决花生因重茬造成的品种老化、种性退化的根本性措施。

2、推广花生茬后蔬菜种植,进行模拟轮作

大名县地处河北最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光热资源丰富,一年一季春花生有2/3的时间被白白浪费掉,对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形成极大浪费,而且花生收获后的白地冬春风吹起土严重污染环境。一季花生留下的>0℃积温高达2000℃,且仍有55—60天的无霜期,完全可以满足部分短季蔬菜的需要。近年来大名县花生茬后蔬菜试种成功,8月底9月初地膜花生收获后,播种一茬秋萝卜、白菜、芫荽、油麦菜、菠菜等短季蔬菜,霜冻前收获,或种植一茬越冬菠菜或大蒜苗早春收获,每亩可增收1000—2000元,效益增加明显,而且不影响春地膜花生种植。这样也可实现花生与十字花科作物的轮作倒茬,控制了花生重茬引起的减产因素。

3、发展麦套或麦后直播花生

根据大名县气侯条件(>0℃积温5038.8℃,>10℃积温4612.8℃,全年无霜期215天)以及小麦、花生早熟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不仅解决了粮油矛盾同时也实现了花生的轮作倒茬,特别是麦后夏直播花生可实现免耕覆秸播种,花生田有机质明显提升,供肥能力增强。麦套花生秋播小麦采用3×7寸大小行,最大行距不超过4×8寸,来年5月20日—25日在小麦大行内套种一行花生。花生行距为1.0尺,穴距为6—5寸,亩密度为10000—12000穴,每穴两株;花生行距为1.2尺,穴距为5—4寸,密度为10000—12000穴,每穴两株;麦后地膜花生(6月20日前)垄距为80厘米,垄面宽为50厘米,垄面种两行花生,垄沟为30厘米,小行距为30厘米,大行距50厘米,穴距16.5厘米,每亩10000穴(双株/穴);麦后直播花生(6月20日前)平均行距35厘米,单粒播种8—8.5厘米,每亩密度22000—24000株。麦套和麦后地膜花生选用高产潜力大的中熟或中早熟大花生品种,麦后免耕直播选用早熟中小果花生。

4、施用微生物制剂

“益根益苗”等花生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预防和减轻根腐病、茎腐病、死棵、烂果等病害,有效抑制根结线虫。同时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土壤板结状况,促进花生根系生长发育,固氮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作用,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5、加大有机肥,重施磷钾钙肥,补充微量元素,增施土壤改良剂

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亩施腐熟的优质土杂肥4—5方以上或腐熟鸡粪50—70千克,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75—100千克,钾肥10—15千克;补施1.5—2千克锌铁肥和钼肥等微量元素;大名县重茬地花生试验,亩施新一代土壤改良剂“盛满丰1号”5千克,增产花生71.2千克。

6、实施晚播技术

错过病害发生适宜时期。播种过早,容易造成低温冷害,引发花生病毒病、根茎腐病,花生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不相协调,盛花期处在雨季前的旱季,影响花生下针结果,而饱果期处在雨季,特别是过熟果较多,容易发芽、烂果。播期推迟到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温度回升,气象条件适宜,生长健壮,结果集中,品质提高。

7、加强病虫前期防控

播种前一个月至半个月阳光下晒种果2—3天,杀灭病菌,然后剥壳,粒选分级,种仁大小一致,剔出病粒残粒。播前10天荚果剥壳,提高种子活力;在播种时种衣剂拌种包衣,可用20毫升高巧(德国拜尔)+20克家园益微兑水400克。均匀喷洒在1—20千克种子表面,边喷边搅拌,阴干备播。可减轻根茎腐病,30—40天内无蚜虫,蛴螬生命活力很弱(植物虫),基本不危害荚果,一般增产15—20%。

8、防治花生烂果病

花生烂果病是近年来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重茬地块尤为严重。一是对于侵染性病害引起烂果,应进行药剂防治。可用80%多菌灵粉剂500倍灌根防治,也可利用绿僵菌撒施播种穴;二是对于生理性病害引起烂果,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旱能浇,涝能排;三是增施钙肥。选用过磷酸钙为主的磷钙肥,或每亩补施石膏20—30千克或瑞培钙200克(掺细土撒底施)。

9、后期防早衰

早衰是重茬花生的突出表现。防早衰:一是多次灵活化控,可确保合理生育进程,协调营养分配,有效防止早衰。肥水条件好、种植大花生的地块,在下针期至结荚中后期可根据花生长势进行2—3次化控,调节剂可选用多效唑或壮饱安,多效唑每亩每次用量为20克,壮饱安每亩每次用量为10—15克;一般花生田每亩每次可用壮饱安5—10克,1—2次;二是一喷多防,延长叶片功能期。花生生长中后期防止花生叶部病害是控制早衰的重要措施,可明显延缓叶片脱落及生育期,增产效果明显。于始花后30天左右,每10天叶面喷施一次百泰(40—60克每亩)、爱苗(20—30毫升每亩)或金极冠(10—12毫升每亩)等杀菌剂,连喷2—3次,防止叶部病害的发生。在此期间如有棉铃虫发生,可加入杀虫剂,病虫统治,生育后期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补充营养,促进营养体光合产物向生殖体转换速率,提高饱果率。

猜你喜欢
大名县重茬行距
老桃园更新再植不怕重茬病 砧木新品种“中桃抗砧1号”对重茬病有免疫力
河北大名县马拉松协会成立大会在魏州学校圆满成功召开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搭顶层”“筑地基” 国研中心探索智库扶贫新路子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大名县政协召开“十三五”规划专题协商座谈会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