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裂茎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5-03-20 20:54孙淑敏
河北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形成期莴笋肥水

孙淑敏 顾 春

莴笋即茎用莴苣,其膨大的肉质茎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在莴笋栽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在肉质茎膨大后期,很容易出现裂茎现象,肉质茎纵向裂开,深达茎的中心,裂开部分呈黄褐色,易腐烂,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

一、裂茎产生的原因

莴笋裂茎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种因素。不同品种对裂茎的抗性不同,一般紫叶莴笋比绿叶莴笋易出现裂茎现象。

2、肥水供应不均。在栽培过程中,如果肥水供应不均,忽旱忽涝,特别是在莴笋肉质茎膨大初期遭遇较长时间的干旱,茎的表皮木质化变硬。之后,如果再大量浇水施肥,肉质茎会迅速膨大,而表皮生长缓慢不能相应膨大,结果出现裂茎现象。

3、温度变化过大。莴笋喜冷凉气候,肉质茎形成期生长适温为:白天18—22℃,夜间12—15℃。在早春莴笋栽培中,如果茎膨大初期长时间处于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茎的生长受到抵制。之后,如果气温突然回升,达到莴笋肉质茎正常生长所要求的适温时,肉质茎会迅速生长而膨大,但表皮生长较慢,结果导致裂茎现象的发生。

4、土壤严重缺硼。硼元素缺乏的情况下,莴笋体内维生素C含量减少,植株抗逆性下降,肉质茎易出现裂茎现象。

5、采收过晚。莴笋收获期过晚,也容易出现裂茎。

二、预防莴笋裂茎的措施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当地条件和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对排灌条件差的地块,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里,应尽量选择含水量较低,抗裂茎能力较强的绿叶莴笋。

2、加强肥水管理。在肉质茎膨大期,要求有充足的水肥供应才能满足肉质茎膨大所要求的营养物质。这一时期对水肥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地面稍干就要浇水,浇水要均匀,水量要适中,做到“小水勤浇、薄肥勤施、以水带肥”,严防大水漫灌,更不要等到严重干旱后再大水大肥“猛补”,以免发生裂茎。随水施肥时,先将肥料溶化后,再随水施入田间。莴笋在生长过程中,最少要随水施肥2—3次,冲施尿素时,一般每亩用5—8千克;冲施沼液肥时,一般每亩用300—500千克。同时注意适时浅松土破板结。

3、控制好温度。对于早春露地栽培的莴笋,如果生长前期突然遭遇低温天气,可临时搭盖一层塑料薄膜来保温,等气温回升后,再撤去薄膜,使肉质茎形成前期和后期温差变化不太大,并尽可能处在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对于棚室莴笋,可通过通风措施调节室内温度,在莴笋肉质茎形成期,一般上午温度升到24℃左右时要及时通风降温。下午,当棚内温度降到18℃左右时,要及时盖膜。尽量把棚内温度控制在白天18—22℃,夜间12—15℃的范围内。

4、增施硼肥。对缺棚的土壤每亩底施“持力硼”200—250克,莴笋团棵期可结合叶面追肥,每亩用50克“速乐硼”或20克“多聚硼”兑水30—45公斤,喷施1—2次,每次间隔5—7天。

5、适时收获。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此时肉质茎已充分膨大,品质脆嫩,不易出现茎裂。

猜你喜欢
形成期莴笋肥水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莴笋开胃增食欲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酝酿期和形成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立足校园 生生不息地“延长”
如何挑选莴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