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控制人流量不应成为空话

2015-03-20 05:37赵祖明
大众标准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承载量人流量预案

● 赵祖明

春节期间,很多景区人流量增多又成为社会热点。景点控制人流量,不应再成为空话。强化对旅游景点人流量控制的刚性约束,将直面旅游高峰。特别是对稀缺旅游资源(如颐和园、故宫、西湖、黄山、九寨沟等)更应当控制人数,不能年复一年,到了节假日后期总结时,又成为酿成无穷后患的教训。

2013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在景区最大承载量方面有了明确的法律约束,这为旅游服务标准化提供了依据。《旅游法》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笔者认为,公布最大容量,只有数字还不够,必须有一系列相应的标准配套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失控、超载游客量,对世界遗产地及其他风景区的保护往往造成严重威胁。国内许多世界文化遗产, 已经开始实施高峰限流,这无疑是正确的举措。游客若超过核定数量,一方面影响遗产保护和景区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开放时间过长也不利于文物和植被的休整。所以对稀缺旅游资源限制人流量,以此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永续利用是有战略意义的。在《旅游法》正式实施后,许多地方假日办和各旅游景区努力及时对外发布旅游景区接待信息,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疏导,当景区游客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按照预案要求,加强游客流量控制和疏导,避免发生大的问题。这都是近年来大量的事故教训在不断告诫旅游活动带来的“好结果”。

事实告诉大家,《旅游法》需要标准支撑!以标准补充完善法律法规应是必经之路。例如,2013年“十一”之前,黄山市假日办核定了黄山景区每日最大承载量:明确规定晴好天气接待量控制在5万人次/天以内,恶劣天气(雷雨、大风、大雾、冰雹)控制在3.5万人次/天以内,达到最大承载量5万人次/天时停止售票或动员已购票游客次日进山;推行旅行团预约制度,未预约不予接待。景区容量管理不能只是公布数字,还要采取配套措施,通过网上预约和信息发布平台,给游客更及时的信息。在对最大客流量进行 “硬”规定的基础上,各地景区还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接待能力。《旅游法》实施前后,黄山风景区开通了西海地轨缆车,带动了西海大峡谷旅游,从峡谷底最少只需花3分钟就可到达天海景区,还可方便游客到达其它景点,形成了南、北、西三大门客流的循环有序流动,缓解了北海、玉屏、天海等景区接待压力。通过调峰控峰、门票3日内有效等手段,黄山景区实现了“各片区客流平稳、各时段峰谷均衡、景点之间冷热均衡”。这都是由于接受了2012年曾有过的教训,完善了大量旅游标准带来的新变化。

针对2014年最后一天上海外滩群众拥挤踩踏事故,中国国家旅游局今年元月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完善安全制度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景区流量控制机制。国家旅游局一再强调,各地要从上海外滩及以往类似事故中汲取教训,分析本地区旅游安全形势,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抓紧完善安全制度与应急预案。针对节假日期间天气和人流特点,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落实旅游接待单位、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活动举办地的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景区(点)流量控制机制,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及时发布流量信息,采取各种手段严格控制景区流量,引导游客合理出行。

面对不少地方为防止出现类似上海外滩群众拥挤踩踏事故,对不少可能“人满为患”的活动纷纷叫停,这是不理智的做法。“因噎废食”不可取,“亡羊补牢”、找出症结所在“预防在先”才是上策。我国《旅游法》明确要求,在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提前广而告之旅游者、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根据旅游流量控制方案、预案,采取切实可行的疏导、分流等措施,保障安全。因此旅游景区流量控制与应急预案制定,均应成为旅游景区及当地政府法定责任,也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旅游总收入3.1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国内旅游人数35.8亿人次,增长10%;出境旅游人数1.1亿人次,增长13%。这样一个黄金产业,几年来却被门票涨价、低价揽客、强迫消费等一系列市场乱象所困扰,特别是景点控制人流量方面,在“见钱眼开”的部分“短视”领导和景区中,往往成为空话。所以务必需要强化对旅游景点人流量控制的刚性约束。《旅游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仅有法律又是不够的,在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几方面的满足,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旅游标准”。以上介绍的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为旅游服务标准的制(修)定和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问题是,谁去认真统计一下人们对“旅游黄金周”的整体满意程度呢?旅游这个产品,一方面需要“挣金钱”的“黄金”,可旅游的“质量”更是长远的“黄金”。犹如我们国家在谈到“GDP”时,不能光说“增加值”,更需要强调对环境的“损坏程度是否达到了最小”。因此,对“旅游黄金周”的评价,确确实实不能仅靠当下收入多少论“英雄”,更要以游客的感受和景区的感受论“是非”才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承载量人流量预案
自动门人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国家公园游憩承载量之评估模式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人流量的策略研究
雾灵山森林公园游客空间承载力研究
九华山风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研究
三级客运汽车站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甲醛释放量人造板的室内承载量分析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