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15-03-21 02:02丹,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权力观权力马克思主义

王 丹,陈 颖

(1.吉林大学档案馆,吉林长春130012;2.南昌职业学院思政部,江西 南昌330500)

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并在2013年1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重申。广大党员干部是权力的使用者,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涵义

权力观是建立在权力主体属性认识基础上的关于权力设定、秩序、运行、取向、制衡等一系列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判断公共权力的来源、性质、目的和权力配置、行使、监督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主要包括以下涵义:(1)权力是社会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公共权力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利益为基础,是共同利益的社会意识即公共意志的反映,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并获得普遍的承认。(2)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力量。权力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和保证,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确保统治阶级政治目的的实现。也正因如此,权力行使者的地位、身份和职权较一般人而言具有特殊性。(3)权力来源于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者是接受人民委托的权力的行使者,权力的委托及赋予本身必须依法进行。领导者成为人民公仆,而权力也成为领导者为人民服务的手段。(4)权力要为民所用。权力必须为授权者服务,对授权者负责,这既是权力运行的基本法则,也是政治学的普遍原理。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5)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权力如果不被监督,就有可能违背权力授予者的初衷和意志,甚至被滥用或产生腐败。对权力进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权用权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对公共权力及其运行具有法定的监督、制约权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就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觉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任领导人均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重要认识。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真正代表人民掌权、用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权力观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个核心、五个理论观点”来概括。“一个核心”是指“掌权为公,当官为民”这个核心观点。“五个理论观点”是指“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观”、“权力需要监督制约观”、“权力改革观”、“执政安全观”和“领导就是服务观”。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提出的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应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

可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加强执政党建设以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百年富强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权力观正确与否,决定着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关系着权力本身的性质和命运。权力观是对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直接支配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领导干部是执政党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成员,其权力观教育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真正为人民掌权、用权。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

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国家权力来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握好手中的权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根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梦是民族富强之梦,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保证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都能得到实现,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此意义上说,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党的凝聚力、引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推动力量。

三、当前权力观扭曲的现象及突出问题

中国共产党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历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但伴随着权力而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对权力的认识不清,出现了一定的权力观扭曲现象,主要有如下表现:(1)头脑中没有“权力源于人民”的观念,没有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本末错位地认为自己掌握的权力不是人民赋予的,而是自己的能力、水平的体现,是自己的上级直接任命的,与人民无关。(2)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民本位的理念。这部分人没有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僚思想严重,在头脑深处仍有“父母官”的思想存在,没有认识到权力的真正主人是人民。(3)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缺乏正确的权力价值导向,理想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移位、权力观扭曲。(4)把权力肢解化,权责脱节,只注重权力,却丢掉责任。殊不知,权力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权力观扭曲导致目前中国共产党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一些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形式主义——片面注重形式而不顾实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享乐主义——贪图安逸,贪图享受,淡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奢靡之风——挥霍浪费钱财和社会资源、过分追求享受。

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它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及与其他政党的最大差别。近年来实行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其实质是要领导干部认清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一)坚持学习,解决好党员干部的“三观”问题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前提,而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前提。首先,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哲学,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其次,向实践学习。在干中学,在行动中学。深入联系群众,积极调查研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了解群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自觉改善和纠正不良工作作风。

(二)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强化对权力使用的监督制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下放权力,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群众参与

坚决查处弄虚作假、搞政绩工程的各种错误做法,让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党务、政务等各种信息公开,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强化权力监督;加大对奢侈浪费案件的查处及惩罚力度;提高群众的监督和参与程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群众的评判职能。

(四)加大反腐败力度,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让腐败在阳光下无处遁形。深入学习廉政文化,筑牢思想防线。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回应社会关切。明确打击重点,在党内腐败、八项规定落实、严明政治纪律、严格用人制度等四个重点方面开展巡视。

(五)狠抓工作落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领导带头,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制度,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围绕主旨,击中痛处、打在点上,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获得长效。

[1]平文艺,苏曼丽.邓小平权力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5).

[2]苏君阳,傅添.权力视域中教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孙斌.论江泽民权力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丁永刚.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5]杨海涛.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打造正确的权力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

猜你喜欢
权力观权力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权力的网络
腐败与反腐败:一个权力观的视角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