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2015-03-21 02:02潘业旺杨亚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格情绪情感

潘业旺,杨亚庚

(长春师范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2)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人与客观事物关系的反映。情感受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情感总是由环境中的某些刺激因素而引起,通过认知活动的作用而产生某种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的反映:如果该事物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就会对它产生肯定、满意的情感;如果该事物与自己的某种需要相背离,就会对它产生否定的情感;如果认为该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毫不相干,那就既不会引起愉快的体验,也不会引起不愉快的体验。[1]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的教育,侧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理想信念的培养,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消除学生各种情感、情绪障碍,克服学生各种消极情感,提高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情感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加强情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一)影响大学生的智能发展

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因素。人们的情绪、情感处在最佳状态时,能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反之,情绪、情感能干扰人的认识活动,使人的认识能力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所以,我们应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促进其认识活动、推动其智能发展。情感教育要引导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认识周围世界,观察社会生活,丰富知识内容,在认识过程中体会探索、奋斗的乐趣,在积极情感的支配下把静态的、潜在的智力素质转化为实际的认识能力。[2]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来提高其在认识活动中对自身情绪、情感反应的调控能力,使其已有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影响大学生品德的形成

任何社会形态的教育都把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尽管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品德有不同的要求。心理学研究人的品德的心理构成,尤其强调情感因素在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情感会影响人的道德认识,或者促使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或者阻碍这一过程;其次,道德认识必须与道德情感结合,才能在行为过程中起校正、调节作用。我们要通过情感教育在学生中形成温馨、友爱的情感气氛,着力消除集体成员的情绪情感障碍,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人格是一个人外在行为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呈现,情感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因此在分析一个人的人格时,要考察其人格的情绪情感特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人格趋于稳定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必须对他们的情绪、情感领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中表现出热情、乐观、谦和、待人亲切、富有同情心等一系列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达到内心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当大学生人格健全时,其表现为个体外在行为与内心精神的和谐和美好。当人格出现缺失时,就会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就会出现反常行为,严重影响自身健康的发展。可见,必须通过情感教育来塑造人格。

(四)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水平高的人应该认识深刻、情感成熟、人格健全。情绪情感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方面。人的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有情绪情感障碍的人,往往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不少大学生由于“社交恐怖症”,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有人因不良的情绪情感而在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带上“有色眼镜”。学生的情感障碍会导致其产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困难。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使他们能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要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掌握恰当的情感交流表达方式,形成相应的处世技巧和交往能力。良好的情感是人际交往的助推剂,是处理冲突的润滑油。情感教育通过对情绪情感的积极影响,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通过情感教育承认和正视调节情绪

一个人能不能有效地调控不良情绪,首先在于其能否承认自己有某种消极情绪的存在。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战胜消极情绪的愿望和自觉性。要使学生懂得,情绪的控制调节要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环境等原因,各种心理矛盾不断显现,心理压力较大,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好,长期处于矛盾的冲突中,思想上摇摆不定,情感上忽冷忽热,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引导学生多作反省,承认、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主动寻找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情感教育寻求解决的途径。[4]

(二)通过情感教育明确信念追求

在崇高信念的支配之下,情绪情感所积蓄的能量可以转化为行为的动力,逆境中的痛苦也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在逆境下把情绪情感化作力量而取得累累硕果。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放任不良情绪,进而对自己、对他人都造成伤害。应该通过情感教育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信念和追求,用情感教育要引导其热爱生活、工作和学习,在追求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三)通过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人对事物的情感反映,往往折射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而价值倾向里也包含一定的情感因素。情感体现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人对他人、社会或人生的一种主动反映和主观认识。教育者应该在对大学生民族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上,实施积极的、正确的情感教育,让大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更为丰富,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是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来认知和憧憬未来的人生价值选择。[5]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尊重其主体性的发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运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点燃起其学习的热情。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拓宽其人生视野,有效引导其价值取向,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高静.语文阅读教学的“全人”追求[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2]周本辉.学生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6).

[3]刘淑娟.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4]陈朝霞.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8(4).

[5]李嫚嫚.语文陶冶性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人格情绪情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