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

2015-03-21 02:02赵一轩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词形近义词辨析

赵一轩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与汉语本体研究中的词义辨析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能将两者等同看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不应固守汉语本体研究提供的标准,而应根据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将辨析对象的范围进行扩大,进一步明确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

郭志良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不仅大于同义词典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也大于汉语教学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1]刘缙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的范围应该放宽,一是就近义词来说,辨析的范围需适当放宽;二是不能只局限于近义词的辨析。”[2]此外,孟祥英[3]及赵新、李英[4]等学者也持类似观点。上述学者的看法代表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普遍看法,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和汉语本体研究的词义辨析是有所区别的,应该扩大辨析对象的范围。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留学生会不断地提出一些相近的词汇让教师进行辨析。这些相近的词语很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近义词,有的是字形相似,如“表扬—发扬”、“受到—收到”;有的是发音相似,如“事故—世故”、“娇气—骄气”;有的则是意义相似,如“成功—胜利”、“讨厌—厌恶”。对这些词汇的辨析,并没有受到传统意义上的近义词辨析的局限。也就是说,对外汉语词义辨析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汉语本体研究中的近义词,其范围和对象应该进一步扩大。

二、留学生词汇学习产生理解偏差的原因

词义辨析的对象应该根据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产生理解偏差的原因去选择,而留学生词汇学习产生偏差的原因与汉语词形趋同和词义诱发的联想性密不可分。

(一)汉语词形趋同

词形是词义辨析的主要区分标准之一,它在留学生学习和认知词语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牵引性。如果两个词语在构词成分或构词结构中存在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留学生便会对这两个词语的认知产生趋同性理解,甚至将其词义等同。

1.相同形旁的单音节词语

表义功能是汉语形声字形旁的一个显著特点,加之汉字也会常常具备词的资格,因此留学生往往将形旁相同的字进行语义方面的联系。例如,看到“拉”这个词,留学生便会从形旁的“扌”,意识到“拉”的语义与手有关,并因此联想到其他带“扌”的一些词语,如“摸”“捏”“提”“拽”等,进而会将这些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进行更加细致的区分。

2.同素异序词

同素异序词,顾名思义,即词素的前后顺序不同。例如“说话—话说”、“合适—适合”、“演义—义演”、“样式—式样”、“花菜—菜花”等。这些同素异序词往往会被留学生当作近义词。留学生在学习新词的词义和用法的过程中,常常会把新词和与之词形相似的词语混淆,产生认识上的趋同。由此可见,词形在留学生学习和认知词语过程中的影响和牵引作用十分明显[5]。

(二)汉语词义诱发的联想性

词语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词语都十分重视。实词作为汉语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接触到的词语,对其词义的理解尤为重要。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的词汇量匮乏,语言表达常常受到词汇的限制,一般不会产生近义词辨析的问题。但是随着词汇量的不断累积,在学到新词的过程中,留学生会刻意地将其与之前学过的词语进行辨析。特别是在汉语表达和写作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在初级阶段学习过的词语,而对中高级阶段所学的相关近义词进行有意无意的回避,这说明留学生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三、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同或相似词义之间的区别,词义辨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词语解释到极细微处,例如对“安静、平静、宁静、寂静”这几个词语的分析甚至细致到了周围环境的分贝值上,让汉语课程看上去更像是物理课,对词语的辨析反而成了对词语的定性分析。这种教学方法或许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区分两个词语的差异,但并不一定能准确地运用到相关语境中。因此,在词义辨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课堂有效性的同时还应该把握实用性的原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散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使其通过参与词义辨析的学习,既能在课堂中理解词义,还能在交际中正确使用。

(二)关联性原则

“温故而知新”是我国传统学习方法之一,此方法同样适用于留学生词义辨析教学过程中。许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就是转注释义,即通过将其转换为自己熟悉的第一语言来进行记忆和学习。例如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买卖”的过程中,会将这个词分开转注成“buy”和“sale”。这种转注方法本来没有错误(“买卖”一词也确实将“买”和“卖”的动作涵盖其中),但在许多语境里,“买卖”是一个形容过程的词语,即英文所说的“business”。当留学生真正明白了“买卖”一词的含义后,其在日后看到“买卖”字样便会联想到“商业”。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词汇联想性的。因此,我们在词语辨析的过程中要利用这种联想性,利用从前学过的词语对新的词语进行联想,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对词语进行辨析。

(三)相对性原则

中文里的近义词辨析或者反义词辨析都是相对的,因此在词义辨析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相对性原则,重点比较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不要面面俱到。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对比两个词语,举过多的例子去解释,反而会让学生误认为这些词语只能用在这些特定的环境中,其释义差别不具有一般性特征。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又会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新的问题。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词义辨析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留学生的学习基础。

四、结语

词义辨析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但是留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将词语释义和词语辨析等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关。因此,只有在明确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恰当地引导留学生进行词语辨析,使其不仅能掌握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还能够正确地将词语运用到语境中。

[1]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1).

[2]刘缙.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之浅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3]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3).

[4]赵新,李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2).

[5]刘春梅.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主要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词形近义词辨析
词形变换解题指导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韩国学校语法中副词形语尾的变迁
找找近义词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