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2015-03-21 04:15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先锋模范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



浅议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潘小玲1,韩小平2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广西桂林541004;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大学生作为党员中的特殊群体、高校中的先进分子,其模范作用和先进性的发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该文在高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提出提高先锋模范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立体化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他们在培养联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1]

古往今来,领袖和榜样的力量都是无穷的。在现代思想、经济、文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多元化碰撞及社会转型期,榜样对于个体和群体的认知和行为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十分重大。他们的表现和自身形象对普通同学具有代表性意义。因此,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现状,2014年6月,本课题小组在广西选取3所高校(桂林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及南宁学院)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发放不同的问卷,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18份,其中学生党员问卷272份,非党员学生问卷246份,回收有效率为98%。通过调研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我们看到大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的现状和问题如下。

1.入党动机多元化,先进性发挥受影响

在问及“你身边大多数党员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55.9%的党员回答“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37.9%的党员回答“为党工作的同时,个人也获利益”,1.5%的党员是“主要为获得个人利益”,4.4%的党员是“看到周围的人入党,随大流”。而在“你对身边积极入党的同学的看法”中,52.4%的非党员学生回答“入党是要求进步的表现”,36.2%的学生回答“可以为个人前途提供良好机遇”,5.3%的非党员学生回答“纯粹是做秀”,3.7 %的非党员学生回答“与自己无关”。总体上看,学生入党的动机是多样化的,大多数是因为共产党的先进性和自身积极要求上进,但是也有“功利性”“虚荣性”和“盲从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入党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选择上,群众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党员。

动机多元化、利益化倾向的发展,使部分学生党员缺乏榜样示范作用的内在动力,对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影响。

2.模范作用发挥不足,群众认可度低

调查中,36.6%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够突出,威信一般”,8.5%认为“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很差”。此外,在身边的党员在主动发挥带头作用上,61.4%认为“有时主动”,12.2%认为“总是要别人邀请”,5.3%认为“别人邀请也不发挥作用”。可见,不少人对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学生党员没有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甚至有些认为党员表现差,根本没有意识到身边有党员的存在。

3.学生党员素质欠缺,示范效应不强

在“当代大学生党员最缺乏的素质”中,学生党员选择“坚定的方向意识”“强烈的求职意识”“牢固的自律意识”“执著的服务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的比例分别为26.8%、10.3%、15.1%、24.3%、25.4%。在同样的问题上,普通学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0.5%、16.3%、19.5%、22.4%、42.3%。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党员的素质欠缺还体现在: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组织活动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下滑;能力强,但“独善其身”,只顾自己提高,不带动其他同学进步;功利性强,讲求付出就要有回报;畏惧困难,逃避退缩;缺乏自信,甘于平庸等,没有树立起先锋模范意识,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甚至连普通同学都不如,让群众对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产生了怀疑。

4.学生党员与群众关系疏远,活动参与少

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应该立足于普通同学,与他们融合在一起,共同学习和提高。而在党群关系调查中,学生党员认为与群众的关系一般的为24.6%,差的为0.4%。普通学生认为党员与普通同学的关系一般的为24%,比较紧张的为0.4%。可以看出,无论是普通同学还是学生党员,都有近25%的人认为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的关系一般甚至很差。

此外,学生党员认为周围的党员参与党的组织活动是出于纪律要求才参加的为32%,参加与否无所谓的为1.5%,少数人无正当理由经常不参加的2.2%。普通同学则认为,学生党员参加集体活动,一般的为43.9%,偶尔的为20.3%,从不参加的为1.2%。可以看出,群众对于党员参加活动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部分学生党员极少或不参加组织活动,没有走到普通学生中间,与群众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党员榜样的树立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影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

1.多元价值观影响下,党员个性化发展,服务意识淡薄

在世界日新月异,各种新生事物涌现的当今时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利益观、各类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有了多种角度和多种思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大学生聚集在高校中,以个性的方式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中很多人积极上进,朝气蓬勃,满怀敬仰之情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年轻,有个性,有活力,给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有些“个性”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如有些学生党员我行我素,喜欢独来独往,不参加组织活动;偏激、散漫;做事以“利益”为先,有利于自己的事才做。在服务和先锋模范意识上,少数学生党员的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够强,不愿为集体着想、不愿为群众服务,未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入党前后表现不一

大学生党员应该是高校中的佼佼者,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调查中,普通学生认为44.3%的学生党员的成绩一般,甚至有2%的比较差。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中,思想素质差的32.7%,道德水平低的28.3%,实践能力差的36.4%。除此之外,有的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组织和管理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为了达到发展指标,存在把关不严、追求数量、降低标准,把条件尚未成熟的学生吸引到党组织中来的情况。部分学生“突击”表现,以“优秀”姿态入党。但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思想觉悟不高,理论学习懈怠,组织纪律涣散,表现前后不一致,影响了党员在普通同学中的形象。

3.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少,活动影响力不够

学生党支部除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外,日常的活动主要有: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召开发展和转正大会,开展理论学习和志愿服务等。与高校其他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社团等相比,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上创新性不足,参与面不广,往往不能针对普通同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发挥的作用有限。也很少举办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先进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够。学生党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足,导致有些同志一听说要开展党员活动就有心理抵触,但是又不得不参加,最终导致效果不佳,更不用提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提高先锋模范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在如何提高自我、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上,61.4 %的党员认为“平常多看报,看新闻,多关心时事”,36.8%的党员回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30.1%的党员回答“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利”,43.4%的党员回答“多参加社会活动”。笔者认为,结合调查结果,可以通过以下立体化途径,坚定其信念,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重宣传,树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重视正面宣传,挖掘典型,充分运用报纸、橱窗、广播、电视、海报等传统媒介,QQ、微信、微博、专题网站等新媒体形式,以及优秀事迹报告团、民主生活会等现场参与方式,将时事新闻、先进思想及党员中的优秀事迹、模范个人等展现出来,有利于各方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及时对党员进行教育,提高思想素养,让优秀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方面的榜样形象得到树立,影响力扩大,营造良好的氛围[2]。

在学习中,学生党员首先是以学生身份存在的,然后赋予党员的特殊“身份”,因此学生党员不仅要抓好自身的专业学习,在学习中“争上游”,努力成为“标兵”,还需要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工作中,学生党员要成为党支部、班级、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骨干和核心,做好老师的助手,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宿舍关系。学生党员要成为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领头羊”,在宿舍中关心和帮助同学,主动搞好居住环境,节约水电,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2.强化党员进入机制,确保先锋模范质量

发展党员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要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程序、细致选拔、精心教育,在新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共青团推优、党校培训、日常考察等各“关口”设卡,加强学习和教育,使学生端正入党动机,从而选拔出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共产党,为党注入新鲜血液,从源头上确保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学生入党后,加强理论学习、培训、考察和教育,做好监督和评议工作,防止入党前后“两面性”,保持先进和模范的长期性。

3.构建志愿服务与实践机制,展示党员风采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对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与实践不仅能提高其自身素质,也是实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效果较好的形式之一。笔者所在系的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党员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组织和思想上的“双重”入党,取得了一定成效。

开展学生“党员主题党日”、“党员奉献日”活动,寓专业及兴趣爱好于其中。党员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进乡村、街道、企业和社区,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活动[3]。其中有的党员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有的到下岗工人家当义务家教,有的到农家劳动,还有的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党员奉献日”活动树立了学生党员在群众中无私奉献的榜样形象。

4.打造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建立长效榜样机制

笔者认为,通过打造高校基层党支部品牌,有利于吸引优秀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建工作构建坚实堡垒。笔者所在系部的学生党支部以实践促发展,打造“5+1”品牌活动,即5项制度和1个服务站,既简单易行,效果也较为明显。

(1)学生党员宿舍挂牌监督制度[4]。宿舍不仅是大学生的休息之地,还是除了教室以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促进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养成和组织纪律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作为先进分子,学生党员在宿舍建设中的表现怎样去检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采取学生党支部制作挂牌,填写学生党员的姓名、政治面貌、床铺位等信息,张贴于宿舍大门,随时接受老师和同学监督的方式效果良好。公开的党员挂牌让学生党员多了一个无声的“监督人”,督促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树立良好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2)学生党员辅导员助理制度[5]。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在日常管理尤其是新生入校后,可以让素质高、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放手让他们帮忙处理一些事情。由于与其他学生年龄相仿,所以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生党员们能更好地发挥“朋辈”优势,在各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提供帮助并进行有效监督,架起辅导员和班级、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促进班风和学风建设。在此过程中,学生党员们的先进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引导普通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学生党员学风观察员制度[5]。学风建设不仅要靠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校制度的管理,还要通过建立学生党员学风观察员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小组成员按照上课时间采取排班制度,协助考勤班长监督课堂纪律,记录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情况,并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上课的情况等及时反馈给系部教学秘书和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协助系部共同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和班风建设。

(4)学生党员结对帮扶入党积极分子制度。为了更好地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员结对子活动,即一名党员和两至三名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帮扶对子。学生党员给予入党积极分子悉心的帮助和指导,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正确引导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

(5)学生党员“1+1”助学帮困制度。对于低年级中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学生党支部开展帮扶活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制定“帮扶计划”,以“1名党员+1名帮扶对象”的模式开展,党员与受帮扶者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让受帮扶者在接受帮助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同时党员要将每周在帮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学生党支部,以便于其改进工作。

(6)设立学生党员服务站。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报到日,学生党支部在迎新点设立“党员服务站”,为新生及家长提供“绿色通道”、入住引导、行李搬运、报到咨询等服务,配合学校开展迎新工作。学生党员的优质服务在新生及家长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无形中引领新生向党组织靠拢。此外,在“学雷锋”活动月、军训、毕业生离校等特殊时间点也及时设立“党员服务站”,组织学生党员服务师生群众。

5.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管理与监督并举,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6]

要让学生党员有效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需要有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以便监督其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并及时反馈。可以根据支部情况制定量化考评表,通过考核小组、群众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测评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党员在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学习、遵纪守法、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和实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这样既能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激发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同时又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改进党支部工作。此外,设立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学生党员的转正、期末评价、评奖评优、毕业鉴定、就业推荐等结合起来,同时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较突出、成绩显著的学生党员进行物质、精神奖励,并予以宣传报道,激励学生党员进一步发挥先进性;对未发挥作用或表现欠佳的党员,则在全系范围或支部范围内点名批评、督促改进。考核小组成员可由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及总支委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学生党员代表、普通教师代表、普通学生代表组成,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作用的发挥程度,关乎高校党员队伍的形象和建设,关系党的事业的稳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各方重视该项工作,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机会和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05- 04- 21].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 102565/182141/10991448.html.

[2]许有军,王淑红.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查研究[J].理论界,2013(5).

[3]张燕.高校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1(11).

[4]梁作甲.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求实,2006(1).

[5]潘小玲,玉梅,阳明义.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6]金福尧.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韩小平(1977-),男,陕西西安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责任编辑:孔文静)

[作者简介]潘小玲(1982-),女,广西灵山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课题《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立体化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桂林航院为样本》阶段性研究成果;桂党高工组[2013]1号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序号40)

收稿日期:2015- 01- 28

[文章编号]1673-8535(2015)02-0108-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267.6

猜你喜欢
先锋模范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员机制
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思考
浅谈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管理策略研究
完善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