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果桑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分析

2015-03-21 07:00潘启寿白景彰唐燕梅宾荣佩陆瑞好
广西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桑果果桑桑椹

潘启寿,白景彰,唐燕梅,宾荣佩,陆瑞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 530007)

广西果桑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分析

潘启寿,白景彰,唐燕梅,宾荣佩,陆瑞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 530007)

通过阐述果桑发展的市场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广西发展果桑产业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加快建立优质果桑生产基地,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抓好蚕桑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不断延伸蚕业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果桑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等措施加快广西果桑业的发展。

果桑;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种桑养蚕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继续发展传统的桑蚕茧丝绸产业的基础上,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应用的理念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的共识。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发〔2015〕68号)文件中的《广西蚕桑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年)》提出:力争“十三五”末全区建立果桑、桑叶食品两用桑和药用桑示范基地3.33千hm2。全区引进和培育大型桑果、桑叶食品加工企业5~10家,重点开发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干、桑果粉、桑果酱、桑果色素、桑叶系列茶、脱水桑叶蔬菜、桑叶粉以及桑叶(桑果)馒头、桑叶(桑果)面条、桑叶(桑果)饼干等系列桑树资源食品,加快推进全区食药桑的产业化开发[1],为广西大力发展果桑业指明了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现有果桑面积约333 hm2,主要分布于南宁、河池、来宾、百色、桂林、柳州、贵港、梧州、钦州、北海等地区,种植的果桑品种有“粤椹大10”、“台湾大果桑”、“四季长果桑”等。

本文从桑果的营养价值、产品研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发展果桑的市场潜力与前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促进广西果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为广西果桑业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1 果桑开发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及发展前景

1.1 桑果的营养价值很高

桑果又叫桑椹,营养极其丰富。据测定,桑果富含蛋白质(含16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以及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7种维生素以及人体缺乏的锌、锰、钙、硒等物质和微量元素,还含有胡萝卜素、果胶及纤维素等,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生津润肠、抗衰老等医疗保健功能,自古享有民间圣果、中华果王之美称,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桑椹可鲜食,也可以桑椹为原料,制成各种食品或者功能性食品[2]。

1.2 可开发成的产品种类很多

桑果除鲜食外,利用桑果加工的产品——桑果原汁、浓缩汁、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果醋、桑果罐头、桑果酱、桑果晶、桑果茶、桑果蜜饯、桑果膏等,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价格高。尤其是市场需求量大的桑果酒和桑果汁饮料,因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均是酒类和果汁饮料中的佳品,市场前景更为可观。

目前我国的果酒消费尚属于起步阶段,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红酒。根据2013《中国红酒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红酒消费市场有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的年消费规模,近十年,中国人均红酒消费量一直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0.25 L/人提高到2012年的1.31 L/人,翻了5倍多。但我国的人均红酒消费量与欧盟、美国等红酒文化浓郁的国家相比仍然较低,红酒市场在整个酒类市场所占的比重较小。有专家称,在消费人群方面,中国具备一定消费红酒能力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多。与红酒相比,桑果酒是采用全汁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新兴果酒,保留了桑果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具有颜色鲜艳、营养丰富、醇香可口等特点,其营养价值远高于葡萄酒[3],所含微量元素硒是葡萄酒的12.41倍,蛋白质是葡萄酒的8.44倍,赖氨酸是葡萄酒的9.23倍,花青素是葡萄酒的5倍,还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是果酒中的极品[4]。因此,开发和发展桑果酒,将在我国果酒消费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1.3 相关科研已经成熟

近年来,相关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在桑果产品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开发出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酱、桑果酵素等系列产品。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试制的桑果酒、桑果醋等产品已通过QS 认证,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广西柳州久阳生物中心研制出“柳锦牌桑果露酒”,该产品是广西首例微醇鲜果饮品;广西轻工食品研究所现正开展桑果醋饮料的开发研制。广西颐生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抓住机遇与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开展了桑椹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通过几年的努力,研发出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椹水牛奶酸乳、桑椹果粉、桑椹膏、桑椹荔枝混合饮料6个新产品,获得专利3项。2014年该技术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果桑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到鲜果加工等方面,广西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配套技术,为桑果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1.4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

1.4.1 桑果桑叶收入增加 果桑具有易开发、见效快、加工升值大的优点。一方面,果桑种植投入成本低,易成活,每667 m2果桑园第一年投入成本约1 500元,第二年起只需投入600元,第三年后可进入丰产期,每667 m2果桑年可产果1 500~2 000 kg,按4元/kg计,每667 m2果桑年桑果桑收入为6 000~8 000元。同时,每667 m2果桑年产桑叶约1 500 kg,且桑叶所含干物质比普通桑叶高,养蚕成绩好,可产鲜茧100 kg,收入4 000元,每667 m2果桑综合收入可超万元,农业生产效益十分显著。

1.4.2 加工后效益更高 将桑果加工成桑果汁,桑果汁加工成桑果酒、桑果醋、桑果饮料等产品,会有大幅度的升值。如全广西能种上6.67万hm2果桑,以每667 m2产桑果1.5 t,产桑果汁1 t计,共有100 t桑果汁,用50万t生产桑果酒,工业产值500亿元,增值税27.5亿元、消费税55亿;用30万t生产饮料醋,工业产值450亿元,增值税24.75亿元;用20万t生产桑果汁饮料,工业产值160亿元,增值税8.8亿元;合计工业产值1 110亿元,合计税收116.05亿元,工业生产效益十分显著,对财税增收的贡献也十分显著。

1.4.3 生态效益显著 每667 m2成林桑树年吸收CO2约4 162 kg,折合纯碳1 135 kg,折合人民币约1 072元。每667 m2桑园共释放氧气约3 064 kg,可大大改善空气质量。此外,桑树还具有防沙固土,涵养水源等功能,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2 广西果桑业发展前景分析与存在问题

2.1 广西发展果桑业的优势

2.1.1 适宜果桑种植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在广西,桑树萌芽早、落叶迟,年生产期长。果桑除了采摘鲜果外,还可实现多批次养蚕,从而提高果桑桑叶的有效利用,提高果农收入。广西适合种植果桑的土地资源丰富,现阶段广西农业人口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 000 m2左右,还有大量可以开垦的荒山荒地。本世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通过有组织的种植桑树,加大了广西山区农户种桑养蚕规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1.2 适宜果桑发展的政府支持和科研优势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把果桑的研究开发列入我区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南宁、河池、桂林、柳州、钦州为重点,发展果叶两用、生态、饲料、食用、药用等多用途桑园。近年来,广西从自治区级科研单位到各市、县都加大了对果桑及其产品的开发力度。

目前,果桑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与种植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初步育成果桑品种7个;成功引进推广了“粤椹果大10”与“台湾大果桑”等高产优良果桑品种;桑果的深加工方面,现已成功开发出桑果汁、桑果酒等产品,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果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2.2 存在问题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广西果桑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2.2.1 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 广西的蚕桑产业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东桑西移”的背景下迅猛发展的,尤其是以2004—2014年发展为高速发展期,桑树种植方式多为高产密植型。果桑的引进起步晚,在大面积推广和规范化种植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2.2 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发滞后 由于桑果成熟期相对集中,成熟后的桑果不耐储存和运输保鲜,目前广西桑果主要以鲜果采食、酿制果酒、生产果汁饮料为主,产品较为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发滞后,这对果桑在我区的普及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2.3 桑树病虫害防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病害,一旦感染此病桑果就失去食用价值。由于广西1—2月常遇低温阴雨天气且持续时间长,桑椹菌核病在广西发病较为严重,因此,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加快广西果桑业发展的措施

当前广西正在实行“桉退桑进”“甘蔗减蚕桑增”的发展战略,鉴于桑树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优势,在广西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快果桑业的发展,力争用10年时间,将广西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的果桑生产基地,实现产业效益超1 000亿元的目标。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不断拓展广西桑蚕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途径,把果桑业打造成富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当前和今后应采取措施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加快建立优质果桑生产基地,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巩固扩大桂西北、桂中、桂南优势产业带,大力推进果桑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果桑良种、良法、良具的推广补贴,全面提升蚕农科技种养水平。重点建设10个种植面积200 hm2以上的果桑示范县,在南宁、柳州、河池、来宾、桂林等地建立一批集生产和旅游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果桑生产基地。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力争到2024年,实现形成全区果桑面积6.67万hm2,年产桑果100万~150万t,为打造果桑千亿元产业群夯实基础。

3.2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针对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及技术特点,围绕提高单产,提升品质、产品精深加工等,组织科技攻关,加快选育并不断推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重点培育出适合广西的产量高、质量好、抗病强的优良果桑品种;研究组装集成以防病为中心的优质高产技术,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保证果桑栽培的产量、质量,提升桑果加工产品的品质。加快建立健全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村技术骨干的培训,提高种植户科学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种桑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确保各项技术落实到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3 抓好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不断延伸蚕业产业链

围绕蚕桑资源抓产业,努力推进产业向多元化发展。要以桑果饮料为龙头,保鲜果、果酱、果酒、果醋、罐头、果冻、桑果膏、食用色素等多种产品并举,实现桑果综合利用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要抓好桑叶、桑枝等资源的应用,积极探索桑枝栽培食用菌、桑枝木材、桑枝生物质能源等利用的开发,加快建立以桑果、桑枝食用菌为重点的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新型产业,实现蚕桑资源利用产值赶超茧丝产值,不断提高产业综合效益。要加快吸引国内外社会各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信息等资源进入广西投资,发展果桑业,全面构建产业集群。

3.4 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和发展广西果桑生产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企业建设高标准桑果加工生产线,全面提高广西桑果酒、桑果汁、桑果醋的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推进桑果精深加工,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要在广告宣传、市场策划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广西的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要注重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培育消费群体,加大生产适销对路的桑果加工产品,重点推进桑果酒、桑果汁、桑果醋开发,以此拉动国内消费。

3.5 创新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果桑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建议建立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发改委、财政厅、工信委、农业厅、质监局、招商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果桑业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果桑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良种良法推广等。建立自治区良种补贴等风险机制,出台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在果桑深加工企业用地、用水、用电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果桑产业全面发展。

4 小结

广西拥有果桑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条件。若能紧紧抓住市场商机和发展契机,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在桑果的品种创新、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力争把果桑业打造成富民的、健康的和生态的千亿元产业群,从而有力地促进广西蚕桑基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桂农业发〔2015〕68号)[Z],2015.

[2]舒惠国,金佩华,朱祥瑞.蚕业资源综合利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63-67.

[3]陆春霞,李全,陆飞,等.广西桑椹酒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分析[J].广西蚕业.2012,49(2):69-73.

[4]桑椹酒的保健功效和养生价值,中国食品科技网,[2009-3-22]http://www.tech-food.com/news//n0241593.htm

B;

1006-1657(2015)03-0041-5

2015-07-05;

2015-08-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青年基金项目(No.201401)。

潘启寿 (1964—),男,大专,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E-mail:1627265347@qq.com

陆瑞好 (1958—),男,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蚕桑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gxruifeng@163.com

猜你喜欢
桑果果桑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桑椹(外一首)
桑椹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摘桑果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
更年期滋补可用桑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