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体外复位的系统护理

2015-03-22 07:00古永恒,马笃军,彭力平
护理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护理

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体外复位的系统护理

古永恒,马笃军,彭力平,周熙霖,李翠玲

Systematic care of applying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bed supporter for

patients with la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reposition treatment in vitro

Gu Yongheng,Ma Dujun,Peng Liping,et al

(TCM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18033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体外复位的系统护理。[方法] 对135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进行体外复位治疗及治疗前后的系统护理,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疗效。[结果]127例获6周随访,无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有效率100%,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恢复明显,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骨折复位;复位床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编号:20121045。

作者简介:古永恒,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18033,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马笃军、彭力平、 周熙霖、李翠玲单位:518033,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14-10-12;修回日期:2015-03-1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1],对椎体高度压缩大于1/3的严重压缩性骨折则需手术治疗,但存在不少弊端,尤其是伤椎临近节段退变加速、内固定所导致的脊柱运动单元过多丧失等已成为脊柱外科的难题[2]。该类疾病护理不当也会增加并发症和致残程度[3]。我科从2011年6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13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35例,男62例,女73例;年龄21岁~55岁(41.14岁±16.59岁),病程1 d~10 d(4.02 d±5.21 d)。所有病人均为单个椎体骨折,胸8骨折5例、胸9骨折8例、胸10骨折16例、胸11骨折23例、胸12骨折31例、腰1骨折21例、腰2骨折17例、腰3骨折11例、腰4骨折3例。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15.62±2.35)mm,Cobb’s角(28.31±1.8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51±1.46)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78.61±4.35)分。

1.2治疗方法病人平卧于安装有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专利号:ZL 2008 2 0091747.2)的硬板床上,使其最高点对准受伤椎骨中央,给予局部麻醉药以减轻病人复位时伤椎产生疼痛。医护人员在C臂机X线透视导航下调节床旁控制手柄使复位床托拱形弧面上升并达到伤椎椎体可能复位的最佳高度,并反复询问病人对操作的反应情况,若下肢出现放电感或麻木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大多数病人固定在6cm~10cm高刻度左右。病人复位高度确定后,在复位床托上平躺1周,出院后腰部垫模拟复位床托拱形弧面及高度的过伸支具继续卧床休息3周~4周,5周~6周时如X线片提示骨折临床愈合后佩戴脊柱功能支具进行下床锻炼,下床锻炼后卧床休息时再使用2周过伸支具。在复位后第1天、第7天复查胸椎或腰椎正侧位X线片,根据病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对受伤部位疼痛的忍受情况适当调节复位床托高度,第5周、第6周时再拍胸椎或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治疗初期可辨证内服中药大成汤、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期、后期服用和营止痛汤、六味地黄汤加减。

2结果

135例病人治疗后未出现神经或脊髓损伤,末次随访时脱落8例,余127例全部获随访,治愈116例(91.34%),好转11例(8.66%),有效率100.00%。治疗后第1天椎体前缘高度(27.62±2.73)mm,椎体高度恢复率(87.61±2.63)%。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26.58±2.41)mm,椎体高度恢复率(85.73±2.59)%,Cobb’s角(8.19±1.63)°,VAS评分(1.53±1.42)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23.17±4.65)分,与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护理

3.1治疗前护理

3.1.1治疗前评估做好病人治疗前评估,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了解腰背部皮肤、心肺功能、下肢神经功能,评估脊柱稳定性、心理耐受能力。

3.1.2治疗前准备完善胸腰椎正侧位片、脊柱MRI和CT平扫加三维重建检查,以及入院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心电图、胸部平片、凝血功能、血生化,年老者行呼吸功能检测,能耐受疼痛者可行脊柱动力位片检查。积极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指导病人在床上做有效深呼吸、扩胸运动、咳嗽练习,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指导床上进食水,避免呛咳、误吸;指导并训练床上大小便,因为病人行体外骨折整复后,一般需要卧床4周~5周,大部分病人是首次使用接便器,加上骨折后疼痛,加剧了床上排尿、排便的困难;指导床上定期翻身运动,预防压疮形成。

3.1.3心理护理心理障碍是胸腰椎骨折病人普遍存在的现象,病人胸腰椎损伤后需长期卧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病人家属内部开始出现矛盾,病人往往不能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十分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4],加之外伤导致的不适、家人的责备,会使病人形成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大部分病人对该疗法缺乏认识,不明白骨折复位过程的危险性以及疗效,加剧了病人不安心理。因此,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利用专业知识,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耐心解释胸腰椎骨折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及骨折愈合时间,告知复位床托的复位操作方法、机制、优点、适应证和疗效,鼓励病人树立自信心,消除病人心理疑问、恐慌,为后期康复打好基础。

3.2治疗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观察骨折复位过程耗时(31.00±5.12)min,复位后30 min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1次,平稳后改为1 h 1次,持续监测6 h,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3.2.2体位护理病人返回病房后仍平卧于复位床托上,复位后平卧2 h~4 h以使腰背部适应复位床托弯曲弧度,2 h~4 h后协助病人轴线翻身,防止脊柱上下扭转,2 h轴线翻身1次。翻身后肢体置于舒适位,可保持身体与床面呈45°~90°,如病人可耐受,身体与床面呈90°最佳,翻身动作要轻柔。

3.2.3胃肠道护理由于伤椎骨折导致腹膜后血肿对病人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尤其对交感神经造成压迫,从而使病人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引起食欲差、腹痛、腹胀等并发症[5]。加上骨折后,身体活动受到限制,长时间卧床,心情郁闷,从而导致气机淤滞,加剧腹痛、腹胀。因此,要养成病人正确的饮食观念,如饮食宜高纤维、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多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对病人的腹部进行按摩或热敷[6],指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盆底肌收缩锻炼,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大成汤加减或其他通便剂,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3.2.4脊柱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因通过复位床托上升的杠杆力矫正伤椎前缘高度,可能引起矫正过度造成脊髓受压迫或牵拉性损伤,引起局部迟发性水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复位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必要时给予20%甘露醇250 mL、甲泼尼龙80 mg快速静脉输注1 d~3 d以缓解神经症状。

3.2.5功能锻炼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如果没有及时开展功能锻炼,将会引起病人失用性骨质疏松、腰背部软组织粘连进而发生纤维化,使得胸腰背肌发生萎缩,残留腰背痛、畸形[7]。伤后1周~2周,病人经复位床托复位后腰背肿痛未完全消除,应避免剧烈活动,鼓励病人在床上做上肢伸展、扩胸等活动,增加胸部活动和肺功能锻炼,下肢做等张肌力收缩锻炼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尽早开展胸腰背肌锻炼,早期可行“5点支撑法”锻炼: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跟5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腾空后伸;第2周~第3周,练习“3点支撑法”锻炼:仰卧,用头及双足支撑,双臂置于胸前,拱腰、臀及背部腾空后伸;第3周~第4周,练习“4点支撑法”锻炼:仰卧,用双手及双足4点支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拱桥状;第4周~第5周,可行“飞燕点水法”锻炼:俯卧,颈后伸,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后背伸,两膝伸直,以腹部为支撑点抬双腿,形似飞燕点水。

3.3出院指导出院前教会病人床上增强腰背部竖脊肌肌力锻炼方法(配合发放功能锻炼操作图)及生活中注意事项,强调保持脊柱稳定的重要性,嘱其继续卧硬板床3周~4周、轴线翻身时要使脊柱受力平衡,在第5周~第6周时可佩戴脊柱功能支具下床进行锻炼,3个月内禁止弯腰、转体动作及提取重物,避免腰部负重、扭曲,定期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3.4出院后医疗服务病人出院后电话随访、家庭访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我院建有出院后医疗服务部,专门负责病人出院后半年内2次随访、满意度调查,可以及时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精神、身体状态,提供必要的专业医疗援助。

4讨论

胸腰椎骨折治疗的重点是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随着椎体高度的恢复,腰背痛可逐渐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两者呈正相关关系[8]。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与骨折复位后不能持续维持有效的椎体高度有关,复位床托的研制解决了早期复位及持续固定的问题,适用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及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骨折[1],其复位机制是利用脊柱过伸运动并加纵向牵引,借助机体自身的软组织铰链,可使前纵韧带和椎间盘所产生的力作用于椎体前部的张应力,使楔形压缩的椎体产生自身复位效应,从而使椎体外形得以有效的恢复。良好的临床效果同密切的系列护理配合是分不开的。正确的复位器械使用方法保证了疗效的充分发挥,系统的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和生活调理是治疗的重要保障手段。因此,在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护理配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外界屈曲压缩暴力导致,使病人出现腰背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给病人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质量[9]。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包括治疗性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还包括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出院后护理。系统护理干预能够避免病人泌尿系感染、压疮形成、坠积性肺炎,防止肌肉萎缩、心理疾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工作中要不断采纳病人的意见,与其沟通,了解病人内心感受,及时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病人对生活的信心,结果显示,病人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康复锻炼,且效果明显。总之,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康复,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早日恢复自理能力,重返工作岗位,对降低医疗费用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力平,林松青,陈浩雄.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6):26-28.

[2]李际才,刘平均,贺用礼,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单椎体内植入器的初步研制及其生物力学[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9):1350-1355.

[3]陈瑜婷,朱权,王新,等.胸腰椎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40-41.

[4]Rodgers ML,Strode AD,Norell DM,etal.Adapting multiple-family group treatment for brain and spinal cord injury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outcome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07,86(6):482-492.

[5]庄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4):75-77.

[6]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10,21(18):158-159.

[7]李淳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4):227-228.

[8]何升华,马笃军,余伟吉,等.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4,26(3):25-29.

[9]陈瑶.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7):104-105.

(本文编辑张建华)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