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腋中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研究*

2015-03-22 05:24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海口570208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转移性声像数目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海口570208)

李 娜

乳腺癌患者腋中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研究*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海口570208)

李 娜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腋中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情况。方法:选择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无腋中组转移淋巴结与有腋中组转移淋巴结患者高频超声的参数情况,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分析声像学特征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有腋中组转移淋巴结的淋巴结数目≥3个,最大径≥10mm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腋中组转移淋巴结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数目≥3个与淋巴结最大径≥10mm的声像学特征进行联合诊断,所得结果更加准确其敏感度为63.46%、特异度为92.68%,准确度为76.34%,均高于单纯一种声像学的诊断数据。结论:乳腺癌腋中组的淋巴结数目及大小可作为判断患者淋巴结良恶性情况的相关声像图指征,值得临床重视。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主要以胸小肌的两侧缘作为标志,可分成腋下组、腋中组及腋上组等区域[1]。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其中前哨淋巴结以腋下组为多见,而腋中组有转移性淋巴结能够直接影响外科手术的预后[2]。当前,超声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本文分析高频超声对于乳腺癌腋中组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3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48.9±3.4岁。纳入标准[3]:经超声检查在腋中组处发现淋巴结;对于本次研究的配合度较好者;后期有病理诊断结果者。排除标准[4]:年龄≤30岁者;治疗依从性差者;病历资料不全者。93例患者中,62例为初诊患者,合并有单侧乳腺的可疑恶性病变,均由后期病理检查结果证实。31例是乳腺癌手术后的复查病例,手术后经超声显示腋中组存在可疑淋巴结,后期由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穿刺后的病理检查结果若显示为淋巴组织,记为良性;若是纤维肌肉组织,应重复取活检标本检查;若是低分化腺癌,记为转移性癌。

2 方 法 选择法国的Supersonie Imagine Aixplorer,以及意大利的百胜魅力70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7~12MHz。要求受检者处于仰卧位,将双手上举,暴露出乳腺和腋窝。检查患者乳腺各断面和双侧腋窝,含腋下组和腋中组,以及腋上组的相应淋巴结。若发现病灶,需留存淋巴结各断面图,而后行多普勒诊断。其中腋中组若发现淋巴结,则需对下列参数实施描述:淋巴结数目(以3个为分界值);最大径(以10mm为分界值);纵横比(以2为分界值);淋巴门的存在情况;血流情况。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出预测恶性淋巴结的检测方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3 观察指标 对比无腋中组转移淋巴结与有腋中组转移淋巴结患者高频超声的参数情况,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分析声像学特征联合诊断的价值。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高频超声的参数情况对比 见表1。有腋中组转移淋巴结的淋巴结数目≥3个,最大径≥10mm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腋中组转移淋巴结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高频超声的参数情况对比[例(%)]

2 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对比 见表2。淋巴结数目≥3个与淋巴结最大径≥10mm的声像学特征进行联合诊断,所得结果更加准确。

3 声像学特征联合诊断的价值 见表3。淋巴结数目≥3个与淋巴结最大径≥10mm的声像学特征进行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63.46%、特异度为92.68%,准确度为76.34%,均高于单纯一种声像学的诊断数据。

表2 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对比[例(%)]

表3 声像学特征联合诊断的价值分析

讨 论

本文研究发现,有腋中组转移淋巴结的淋巴结数目≥3个,最大径≥10mm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腋中组转移淋巴结患者的比例,表明淋巴结数目≥3个,最大径≥10mm是鉴别腋中组转移淋巴结的声像学特征,符合国外Kim 等[5]的报道结果。此外,通过对淋巴结数目≥3个与淋巴结最大径≥10mm的声像学特征进行联合诊断,所得结果更加准确。敏感度为63.46%、特异度为92.68%,准确度为76.34%,均高于单纯一种声像学的诊断数据,表明将二者进行联合诊断具有最佳的诊断效果,对于患者的实际病情可做到更好地显示和预测[6]。满足周军等[7]的报道,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在淋巴结的数目≥3个方面,部分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有可能存在于腋中组,因此,若在腋下组未找到前哨淋巴结,应重点关注腋中组区域。高频超声可显示出正常的腋窝淋巴结,在淋巴结发生转移之后,常会引发结构紊乱,主要表现在淋巴结的体积增大和皮质增厚,以及髓质消失,局部淋巴结呈现出融合状。此时超声能够探及到的淋巴结数目随之增加,且转移淋巴结被检出的比例亦越来越高。而腋中组的淋巴结数目≥3个即提示可能已发生乳腺癌的病情进展,治疗医师需考虑手术措施或者放化疗等治疗措施[8]。在最大径≥10mm方面,虽然目前临床上对最大径是否可作为淋巴结良、恶情况的判断指标仍无明确共识,原因可能在于以往研究的区域主要位于腋下组,对腋中组的淋巴结则研究较少。部分患者并无腋中组的转移性淋巴结,原因可能在于淋巴结此时正为肿瘤细胞的转移制造适宜条件,亦可能是即将引发转移的时机。虽然腋中组处的淋巴结并非全部为恶性,却对病灶区良恶性具有较大的判断价值,换言之,若腋中组有淋巴结呈现,不管形态和大小情况,均需重视相应的乳腺病灶。此外,表1显示,腋中组淋巴结的纵横比和淋巴门,以及门型血流信号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淋巴结太小,因此纵横比和血流信号均不敏感。虽然良性淋巴结有可能会存在淋巴门,却由于淋巴结较小和高频超声的分辨率受限而无法清晰显示,因此易造成良性淋巴结无淋巴门等现象的误判。这也表明了淋巴门并非是可预测淋巴结自身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于言芳等[9]亦有类似的结果可加以佐证。

综上所述,乳腺癌腋中组的淋巴结数目及大小可作为判断患者淋巴结良恶性情况的相关声像图指征,值得临床重视。

[1] 周 茜,陆 澄,叶夏慧,等.乳腺超声检查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2(1):114.

[2] Choi SH,Jo S, Kim DH,etal.Clinical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Breast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c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Ultrasound Med Biol,2014,11(14):428-431.

[3] 王建伟,韩 峰,周建华,等.乳腺癌患者腋中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6(1):452-455.

[4] Wang XY,Kang LK,Lan CY,et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J].Eur J Gynaecol Oncol,2014,35(4):415-420.

[5] Kim J,Han W,Moon HG,etal.Low rates of additional cancer detec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go preoperative mamm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J].J Breast Cancer,2014,17(2):167-173.

[6] 程 文,邵 华,王玉君,等.超声光散射成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灶的价值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6(1):993-998.

[7] 周 军,邹璐璐,陈爱军,等.乳腺癌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Nottingham 预后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6):511-515.

[8] 毛明锋,杨顺实,谢元亮,等.乳腺导管内癌超声与乳腺钼靶诊断比较[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4,2(1):138.

[9] 于言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50例超声声像图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04-1205.

(收稿:2014-09-22)

*2014年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4-067)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超声检查

R737.9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2.023

猜你喜欢
转移性声像数目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移火柴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