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铂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2015-03-22 05:2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1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碘化栓塞原发性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61)

郭雯莹 薛 挥▲ 隋东虎△ 李伟之 李培杰

·药物与临床·

洛铂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61)

郭雯莹 薛 挥▲隋东虎△李伟之 李培杰

目的:探讨洛铂(LBP)联合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检测ALT、AST、sICAM-1含量变化,同时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40次治疗。①首次术后、二次术后ALT、AST较术前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术后sICAM-1水平(551.80±62.29μg/L)较术前(736.89±74.32μg/L)明显下降(P<0.05);二次术后(459.93±45.23μg/L)较二次术前(649.81±77.76μg/L)明显下降(P<0.05)。经2次介入治疗,二次术后(459.93±45.23μg/L)比首次术前(736.89±74.32μg/L)明显下降(P<0.05)。二次术前(649.81±77.76μg/L)分别与首次术前(736.89±74.32μg/L)、首次术后(551.80±62.29μg/L)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术后肝癌细胞死亡现象明显增多,术前细胞死亡指数(5.20±1.32)与二次术后(85.31±7.52)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④应用mRECIST标准评价: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R 0例,PR 11例(55.0%),SD 8例(40.0%),PD 1例(5.0%),客观有效率55.0%,疾病控制率95.0%;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ALT、AST升高及血小板减少,未见胆囊炎、溃疡性出血和门脉高压出血,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中sICAM-1含量水平,促进肝癌细胞死亡,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是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在TACE治疗间歇,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肿瘤药物维持治疗。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2]。洛铂(Lobaplatin,LBP)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是唯一可以完全溶解于4.5ml碘海醇+0.5ml水的铂类药物。其所形成的油包水微粒小,适于介入中应用。本课题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洛铂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肝癌细胞的死亡情况和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变化,同时评价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探讨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56.4(30~79)岁。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肝细胞癌18例,胆管细胞癌2例。见表1。

表1 20例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2 方 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常规行腹腔干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癌灶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性插管,根据肿瘤大小及术中情况,将5~10ml碘化油与50mg LBP充分混合成乳剂,将肿瘤血管栓塞,视情况补充栓塞碘化油,充分栓塞瘤灶,并再次造影以确认栓塞满意。TACE治疗后给予保肝、抗感染、支持治疗。术后4~6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增强CT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适于手术者,再次行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

3 观察项目 ①首次术前(A组)、术后3d(B组)、术后7d(C组);二次术前(D组)、术后3d(E组)、术后7d(F组)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ALT、AST水平及sICAM-1;②首次术前及二次术后7天,在B超引导下,于肿瘤组织处取材,标本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TUNEL法)行原位细胞死亡检测;③首次术前、二次术后4~6周行增强CT检查,计算肿瘤大小变化。应用mRECIST标准评价临床疗效;④术后不良反应: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4.0版。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不良反应[3]。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治疗前、后slCAM-1值的动态变化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细胞死亡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ALT、AST水平变化 见表2。首次术后及二次术后,ALT、AST均有一过性升高,分别与其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前、后肝酶变化

2 sICAM-1水平变化 TACE术后sICAM-1的变化呈下降趋势,首次术后sICAM-1水平(551.80±62.29μg/L)较术前(736.89±74.32μg/L)相比明显下降(P<0.05);二次术后(459.93±45.23μg/L)较二次术前(649.81±77.76μg/L)sICAM-1水平明显下降(P<0.05)。二次术后sICAM-1水平(459.93±45.23μg/L)明显比首次术前(736.89±74.32μg/L)下降(P<0.05)。而二次术前sICAM-1水平(649.81±77.76μg/L)分别与首次术前(736.89±74.32μg/L)、首次术后(551.80±62.29μg/L)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3 肿瘤细胞死亡变化 光镜下死亡的肿瘤细胞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术前可见肝癌死亡细胞散在分布;经2次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癌死亡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大量聚集的死亡细胞。术前细胞死亡指数(5.20±1.32)与二次术后(85.31±7.52)相比(P<0.05),两者差异显著。

4 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见表3。应用mRECIST标准评价,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R 0例,PR 11例(55.0%),SD 8例(40.0%),PD 1例(5.0%)。客观有效率ORR(CR+PR)55.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95.0%。

表3 不良反应统计表

注:根据NCI-CTCAE v4.0标准评估;a疼痛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估;b神经毒性采用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估

讨 论

研究显示sICAM-1由肿瘤细胞分泌产生,并且受癌细胞中mRNA调控[4]。肿瘤细胞分泌有活性的sICAM-1,与NK细胞或其他细胞的LFA-1(淋巴细胞功能抗原)结合,阻断了激活静止CD4+、CD8+淋巴细胞的必需信号,中断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随着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泌的sICAM-1不断进入周围组织及血液循环,保护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使病情不断恶化,造成不良预后[5]。本研究显示TACE术后sICAM-1的变化呈下降趋势,提示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有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作用。而第二次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距离首次治疗相隔4~6周,二次术前sICAM-1水平较首次术后升高,且与首次术前、首次术后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原因可能为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LBP的一过性作用和碘化油栓塞造成的暂时性血运阻断,只能杀灭部分的肿瘤细胞,不能杀灭所有的肿瘤细胞,肿瘤边缘的肿瘤细胞可以从周边的侧枝循环得到血供,均可使残存的肿瘤细胞继续存活生长。随着时间的进展,栓塞的碘油自然流失及被巨噬细胞吞噬等,肿瘤组织内的血管可发生再通,使肿瘤组织继续发展。新生的肿瘤组织分泌sICAM-1,使其水平再次升高。提示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有短期疗效,在TACE治疗间歇,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肿瘤药物维持治疗。而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是否有长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成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从组织水平说明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可以明显促进肝癌细胞死亡。LBP可以通过形成Pt-GG和Pt-AG链内交叉连接,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使肿瘤细胞周期不能正常进行[6]。碘化油栓塞治疗可以使肿瘤血供减少甚至中断,造成肿瘤缺血、缺氧。缺血、缺氧不仅可以导致肿瘤坏死,Koumenis等[7]还研究发现缺氧性应激可以诱导p53蛋白表达增高,从而使p53依赖性细胞凋亡增多。应用mRECIST标准评价,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客观有效率55.0%,疾病控制率95.0%。说明该方案临床疗效较好。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ALT、AST升高及血小板减少。通过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均可缓解。未见胆囊炎、溃疡性出血和门脉高压出血,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说明该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LBP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中sICAM-1含量水平,促进肝癌细胞死亡,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是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在TACE治疗间歇,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肿瘤药物维持治疗。

[1] 徐鹏飞,李 孟,郭 明,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20-822.

[2] 周焕清,牛惠敏.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预后因素的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6): 501-502.

[3] Levi F, Misset JL, Brienza S,etal. A pharmacologic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with 5-fluorouracil, folinic acid, and oxaliplatin using an ambulatory multichannel programmable Pump. High antitumor effectiveness agains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Cancer, 1992,69:893-900.

[4] 张闽峰,孟加榕,郑瑞丹,等.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ICAM-1和TopoII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4):420-422.

[5] 熊枝繁,刘菊,曹仕琼,等.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l及血清sl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3):274-276.

[6] McKeage MJ. Lobaplatin:a new antitumor platinum drug [J].Expert Op in Investing Drugs,2001,10(1):119-128.

[7] Koumenis G, Alarcon R, Hammond E,etal. Regulation of p53 by hypoxia: dissoci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and apoptosis from p53dependent transactivation [J]. Mol Cell Biol,2001,21(4):1297-1310.

(收稿:2014-08-26)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黔科合中药字(2011) 5068]

▲通讯作者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医学部

肝肿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方法 铂化合物/治疗应用 碘化油/治疗应用 肝动脉

R735.7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2.041

猜你喜欢
碘化栓塞原发性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无水碘化锂销往印度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碘化锂的制备工艺进展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