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浅析

2015-03-23 02:14王少妍丁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保险资金渠道

□文/王少妍 丁瑶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浅析

□文/王少妍 丁瑶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

投资利益是保险业利润来源的重要一部分,研究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是提高投资利润的重要一环。本文从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状况等方面分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并针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投资结构;资产负债匹配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0日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1、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从2003年到2013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产大幅增加,保险资金运用额度也达到相当规模。原保险保费收入从2003年的3,880.39亿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20,234.81亿元,增长了5倍之多;保险业资产总额从2003年的9,088亿元大幅增长至2014年的101,591.47亿元,增长了10倍有余;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04年为10,778.62亿元,2014年为93,314.43亿元,增长了大约8倍。

2、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93,314.43亿元,较年初增长21.39%,占保险业总资产的91.85%。资产配置特点如下: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各类债券余额35,599.71亿元,在投资资产中占比38.15%;银行存款25,310.73亿元,占比27.12%;两者合计占比65.27%;二是权益类资产保持稳定。股票投资和投资证券基金10,325.58亿元,占比11.06%;三是其他另类投资增长较快。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产品22,078.41亿元,三者合计23.67%。

3、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情况。201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基本可控,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资产质量较为优良。存款和债券占接近65.27%,存款主要在大中型银行,债券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及高信用等级(AAA或AA)的企业债,这类资产总体风险较低;二是流动性较为宽裕。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等流动性较为优良的资产占比达到16.5%,总体能够满足退保赔付等需要,流动性风险较小;三是注重信用增级。基础设施计划、不动产计划及各类创新产品,大都采取银行或大型企业担保、资产支持等信用增级措施,而且主要集中在垄断性稀缺性行业,信用风险基本可控;四是专业化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基本建立委托、受托及托管的专业化运作机制,超过80%的保险资金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专业化运作管理。基本实现存款、债券、股票以及另类投资等投资资产的全托管机制。

4、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是4.42%、3.57%、3.39%、5.04%。在2013年股市债市双双下跌的形势下,2013年12月末投资收益率依然达到5.04%,比2012年同期增加1.69个百分点,创4年来最高水平。从长期看,保险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另类投资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随着这部分投资资产收益的逐步释放,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长期向好。从目前情况来看,2014年股市的表现较好,险资另类投资的比重加大,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达6.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2010年、2014年新旧两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先后开放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渠道已基本全部开放,且投资比例监管宽松,接近国际水平。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保险业主体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保险资金投资比例很不合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全面开放,但其运用结构却不尽合理。首先,银行存款占比虽逐年递减但仍占有较大比例,债券投资及其他类投资渠道占比仍然不高。实际上,银行存款一直是我国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方式,银行存款占比曾一度接近50%,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比重,即使在险资投资全面开放的今天,其占比依然在30%左右。事实上,银行存款作为投资渠道中最重要的一种,其优点是风险低、收益稳定且可预见,这十分符合以前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方向的要求,因此一直占有较高比例。但其缺点也十分显著,过低的收益率和大量的资金缺乏流动性,不利于险企的国际竞争。相比而言,债券市场种类繁多,有固定的收益率,期限结构选择余地很大,且债券违约风险低、流动性高,历来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保险业发达的国家投资债券的比重大都超过50%,美国甚至超过了70%,而我国债券投资的比重近几年才接近50%;其次,在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股票投资是保险资金取得较大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美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对股票投资的资金比例在10%~20%之间,澳洲与中国香港比例在30%~40%之间;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比例一直低于10%;最后,其他投资方式,如投资于房地产等,也一直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由于险资应用渠道解禁较晚,我国险企在这些方面的投资较少。

2、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错配问题极为严重。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费,实质上是保险公司的负债,在风险发生时,要作为赔偿金额赔付给被保人。但由于风险发生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保险公司负债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为保证能给予被保险人及时、充分的赔付,就需要对保险资金进行配置,不同来源的资金应该用于不同的投资渠道,也就是对保险资金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其中,期限匹配是重要内容,它要求保险投资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结构相符,长期资产匹配长期负债,短期资产匹配短期负债,避免重大错配的出现。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因此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与应用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使我国保险业面临很高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3、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险企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开放和投资比例限制的放松,给予了保险企业相当程度的投资自主权,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一是投资渠道放宽本身带来的风险。一方面保险资金可以进入到新的邻域,必然要面对该领域的典型风险。如保险资金进入到房地产行业,就需应对房地产行业的房价泡沫风险、房地产政策变动风险等;另一方面投资渠道放宽加重了险资原来面临的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利率变动同时对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而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动荡都会波及保险资金。二是国内外宏观环境波动较大,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加速,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特征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比如说,保险机构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这使利率敏感性强的保险资金市场风险凸显;国内股市融资功能较弱,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导致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这使企业面对较大的信用风险。

与风险日趋复杂化相对应的是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的不足。资产负债管理是国际保险公司主流的管理经验,由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在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上还很落后。公司内部尚未建立起适应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组织架构。目前保险公司大多采用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架构,这样的组织结构无法有效的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同时,公司内部团队能力和运作经验不足,部分公司对投资收益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迫使投资团队盲目投资,以博取超额风险收益,这可能突破风险底线,造成严重后果。

4、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偏低,稳定性较差。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不长,保险公司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承保业务上,保险资金运用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这一现象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投资给予高度重视,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稳定性差确是不争的事实。2004~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呈上升趋势,这与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渠道不断拓宽相关,2007年资金运用收益率更达到12.17%的高度。不过,2007年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08年前后,由于金融危机,险资收益率剧烈波动,且水平较低,直至近两年才相对稳定,但收益水平依然在低位徘徊。比较而言,国外资金运用收益率大多在10%左右,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仅为4%左右,财产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承保利润,寿险公司新增业务存在利差益,意外险利润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原有高预定利率有效保单的利差损依然较严重。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应当积极运作,吸收、培养专业资金运用人员,扩大资金运用范围,增强资金运用能力,提高收益率。

二、改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的建议

今后及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要想把握好这一时期,缩小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之间的差距,需要做好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运作。

(一)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永远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内容。保险资金管理者需按照保险资金的偿还期限、金额以及利率敏感程度对保险资金进行细化,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和负债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主要方面是实现资产负债在其线上的匹配。具体就是将保险资金按照其来源分为自由资本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和寿险责任准备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一般为短期资金,应该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中短期国债的投资项目。寿险责任准备金具有长期性特点,因此适用于投资于中长期的投资项目。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已经意识到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性,有的公司已经设立专门部门甚至保险资金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专门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但是实践效果不甚良好。今后,保险公司还需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投入,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拓宽思路,勇于创新,敢于尝鲜,充分挖掘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优势。

(二)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金运用结构。针对我国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错配问题极为严重,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美国保险资金投资主要以固定收益投资、长期投资为主。特别以美国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的演变为例,尽管2003~2012年美国经历过繁荣和衰退两个不同的经济周期,其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为核心。2003~2008年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平均达到85%以上,而且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非常稳定。从美国寿险公司债券资产配置结构看,配置品种主要集中于高收益的企业债,其次是抵押债券和政府债。寿险公司是美国企业债的最大投资者,2003~2012年企业债投资比例一直保持在45%以上。从美国寿险公司债券资产期限结构看,以长期债券投资为主,与寿险的长期负债特性相对应,1年期以下的品种占比在10%左右,5年期以上品种的占比合计超过60%。2008~2012年5年期以上债券资产占比分别为60%、60.7%、62.5%、63.8%、63.5%。相较之下,我国保险资金多投资于中短期的投资项目,我国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相匹配,这也是造成资金运用收益水平低和稳定性差的根本原因。寻找能够与长期负债相匹配的、具有稳定收益率的长期资产,是改善我国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重点和难点。

(三)切实强化监管和防范风险。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仅靠保险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保险监管部门也必须有所作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已进一步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比例限定条件已经开放,未来一段时间,需加快转变监管方式,把监管工作由开放渠道转变为风险监管,切实把防风险放在监管工作更突出的位置。从国际上看,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是直接通过资产认可的数量化标准,利用偿付能力来约束保险资金的投资业务,这应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资产认可标准和偿付能力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的作用,强化偿付能力硬约束,利用资产认可标准来引导保险资产配置。进一步研究风险识别、计量的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地制定各项投资资产的认可标准,逐步提升风险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1]胡宏兵,郭金龙.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视角[J].财政金融,2009.11.

[2]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9.

[3]姜茂生.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决策,2014.10.

[4]郎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4.1.

[5]朱立新.《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5.

F84

A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保险资金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未来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探析
渠道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资产负债简表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