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2015-03-23 02:14孙振杰李凤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旅游大学生

□文/孙振杰 佟 蔚 李凤英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 河北·石家庄)

我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耦合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战略。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对其开展和强化创业教育是急需的重大任务,而创业精神培养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环节。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与创业优势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级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会展、行业管理等部门的服务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对应本专业的目标岗位,所需的能力可以划分为基础能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层次。其中,基础能力是大学生的通用能力,即各专业都必须形成的能力;基本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管理领域的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技能,即旅游管理相关岗位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是完成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够运用专业技术进行分析决策和实施管理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势。伴随着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各类旅游小企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存在着很多创业机会,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创新的重要群体。创业技能是现代大学生面向就业市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本领。相对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创业具有一定优势。培养和强化创业精神,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就业、改善旅游类学生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方向

(一)结合专业教育实际,面向国民旅游需求。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当前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单一技能、高分低能人才遭到冷落,而复合型、高技能、实践能力强的受到欢迎。面对新形势下这样的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积极去适应新变化,强化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同时,因为旅游业关联广泛,涵盖范围极其宽泛,这就意味着旅游业必然存在着很多旅游创业机会,甚至许多没有发现的创业机遇,这已经为创业经济滋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我国,各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小企业已遍及普通的各个乡镇,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立足于技术进步,面向国际准则。当前旅游业创新的主要特征在于技术应用和年轻力量。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在2014年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会上明确表示:“旅游创业的春天到了”,“年轻创业者普遍拥有技术背景,跟过去的不同了”。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也给创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旅游业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创业精神的培养要伴随学习国际通行的法律与财政、金融知识、适用的企业或公司内部运作、管理基础,等等。

(三)基于传统文化,面向中国未来。创业精神非常重要,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行为。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它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培育当代创业精神,两者一脉相承、密不可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包治百病,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实施途径

对学生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其实施路径可以多管齐下,全方位进行,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比如,可以直接增加这方面的课程,可以在专业课中融入创业精神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搭建创业实训平台,或者与学生各类活动结合,等等。

(一)增设创业相关课程。作为创业精神培养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课程是落实创业精神培养目标的途径,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最主要工具和手段。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的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支撑。所以,创业精神的培养需要课程改革的跟进,可以增加专门的创业精神培养的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同学有选择性的学习;市场经济成熟的地区可以直接安排必修课,面向所有学生,植入专业教育中,从而解决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问题。

(二)更新授课内容和改革教学方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在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及时更新,将创业精神培养的内容纳入部分专业课或基础课内,增加一些重要案例和相关内容,在细节处着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的内容,合理、巧妙的融入创业精神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在教学方式上,学生不是被动参与,而应是主动出击,亲自动手,既有模拟也有实战,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实践相结合,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另一方面将课程内容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更主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搭建创业实训平台。完整的创业实践环节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关系极大,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得到的创业体验,通过体验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精神,进行创业技能训练。而创业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单靠学校的封闭教育结出硕果,这就要求学校和外界一些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事业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建创业实训基地,为创业构筑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其中受到实战训练。

(四)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融合。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学生课外活动也是创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也可以开展完全以创业为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如旅行社创业可行性大赛或创意型旅游企业等,模拟社会创业的实际,增长创业经验。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导入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能力状况,选择正确的创业目标。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相关措施

(一)形成良好的高校创业氛围。打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学校要改革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创业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管理机构,为创业教育提供硬件环境,包括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创业能力、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辅导、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二)针对女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在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女生,甚至有的班级只有一两个男生。当然,不能主观的说女生创业的可能性低。相反,在我国,旅游小企业的经营女性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并且高于国内一般服务业中女性就业的比例。在校女生既然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她们也有明显的旅游创业思想的萌动,她们的热忱就不会仅仅是做导游,更希望获得有关旅游小企业创业方面的指导。因此,在创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现实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方式,以有利于引导大量旅游管理专业女生的创业需求。

(三)加强队伍建设。高校应针对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师资结构。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锻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创业方面的教材,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1]王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柳君芳.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地质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旅游大学生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