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效果分析

2015-03-25 13:15王舒婷虞希祥乔彬彬施振静施昌盛朱国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急症肾动脉抗凝

王舒婷, 虞希祥, 乔彬彬, 施振静, 施昌盛, 朱国庆

急性肾动脉栓塞是肾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管腔被血栓或血液中凝固物堵塞导致肾组织缺血坏死、肾功能急性受损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延迟诊断或误诊,给治疗带来困难。急性肾动脉栓塞可通过急症肾动脉造影诊断,并同时行置管溶栓治疗,对挽救肾功能及防止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1~6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23例,采用急症置管溶栓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4~73岁;左肾动脉栓塞12例,右肾动脉栓塞9例,双肾动脉栓塞2例;伴有房颤1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心瓣膜手术后1例、高血压病5例和肾动脉狭窄3例。病程6~72 h,均以急性腰部或上腹部疼痛伴有尿量减少入院,其中有恶心呕吐12例,低热7例,血尿或蛋白尿15例;肌酐>200μmol/L 3例,150~200 μmol/L 20例,尿素氮>13 mmol/L 5例,11.0~13.0 mmol/L 18 例,白细胞>12.0×109/L 15 例,(10.0~12.0)×109/L 8 例; 腹部增强CT显示上极肾动脉栓塞7例,下极肾动脉栓塞4例,中部肾动脉栓塞10例,双肾动脉栓塞2例;DSA造影显示肾动脉二级分支栓塞17例,肾动脉主干栓塞6例;完全栓塞8例,偏心性栓塞15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急症置管溶栓治疗前以丹参10 ml静脉滴注活血,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抗凝。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插入4 F Cobra导管至肾动脉,DSA造影观察肾动脉栓塞范围及程度;确定导管位于肾动脉后留置导管,薄膜固定导管及导管鞘,返回病房经导管作溶栓治疗,药物配置浓度为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10万U,速度为5 ml/h;微泵持续溶栓72 h后复查肾动脉造影,观察动脉通畅情况。

1.2.2 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结果分为:①显效,指肾动脉开通80%以上,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发热、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指肾动脉开通50%~70%,肾功能接近正常,发热、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指肾动脉开通30%以下,肾功能未恢复正常,发热、腹痛等症状仍存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溶栓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3例患者经急症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6例,溶栓有效率为91.3%;2例无效(溶栓后仍有轻微腹痛、少尿等症状,其中1例肾动脉栓塞时间接近72 h,肾组织部分坏死,另1例肾动脉主干阻塞,溶栓过程中导管滑脱)。溶栓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21例术后3 d疼痛、少尿、发热等症状缓解,2例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显示溶栓治疗前后尿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酐(SCr)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1)。

表1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2.2 影像学变化

术后1周增强CT显示,23例患者中栓塞区CT值达到邻近组织CT值有21例,低于邻近组织CT值有2例;境界模糊19例,境界清楚4例。DSA复查肾动脉栓塞支完全开通19例(图1),部分开通2例。

2.3 随访结果

患者出院后 1、3、6、12个月门诊随访,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复查腹部B超和(或)增强CT。随访期间再次栓塞2例,其中1例再次溶栓后栓塞完全开通,肾功能恢复;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

3 讨论

急性肾动脉栓塞导致全肾或局部肾组织缺血性改变,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将使肾功能

图1 急症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

①术前DSA示肾动脉分支栓塞;②置管溶栓3 d后复查DSA示肾动脉栓塞分支开通损坏而无法恢复。因此,及时明确作出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突然发生病侧肾区剧烈疼痛或腹痛及背部剧痛,伴发热、恶心呕吐患者,应考虑肾动脉栓塞可能;肾区轻中度叩击痛(或肋脊角压痛),对急性肾动脉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造成急性肾动脉栓塞最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源性血栓栓塞,如心房纤颤、瓣膜病、附壁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也可来源于心脏外,如脂肪栓子、肿瘤栓子等;其它少见因素包括镰状细胞贫血、易栓症、免疫系统疾病、可卡因滥用、创伤和介入操作等[2]。

急性肾动脉栓塞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主要有尿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及 AST、LDH、CKMB、GTP、Scr、BUN 等生化指标升高。 Hazanov 等[3]研究认为,肾动脉栓塞严重程度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血LDH是诊断肾动脉栓塞较为灵敏的指标[4],但无特异性。CT是诊断急性肾动脉栓塞的重要手段,CT平扫多无阳性征象,但可以排除泌尿系结石;增强CT典型表现为肾实质低密度无强化区,约50%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可出现皮质环征,被认为是相对特异性征象[5]。

肾动脉栓塞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有严格适应证,若肾动脉栓塞患者全部肾实质受累,例如继发于双侧栓塞或一侧肾动脉主干栓塞,通常推荐行外科手术,以此挽救肾功能[6]。内科治疗肾动脉栓塞主要采取全身药物抗凝,抗凝药物包括纤维蛋白溶解物,如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尿激酶。全身药物抗凝治疗对肾动脉栓塞有疗效,但用药剂量大,不良反应多。

介入治疗在肾出血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较少[7]。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包括肾动脉置管溶栓和肾动脉抽吸溶栓[8],肾动脉置管溶栓相对创伤小,局部用药且针对性强,对栓塞面积较大者缺乏特异性,可作为选择性血管腔内注射溶栓前后的治疗[9]。介入治疗首先要进行肾动脉造影,它能准确显示肾动脉狭窄和肾动脉栓塞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 “金指标”[10]。诊断明确后行肾动脉置管溶栓,选择性血管腔内注射溶栓药物可溶解大部分血栓,且具有可重复性;尿激酶或链激酶局部动脉腔内注入比静脉注射的溶栓效果明显,尤其是对局灶性肾动脉栓塞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溶栓药物使用量。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是先于DSA导引下置管,给予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10万U并由微泵以5 ml/h泵入,同时给予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维持72 h后再行肾动脉DSA评估。本组23例患者经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后21例有效,有效率为91.3%,患者疼痛、少尿、发热等症状得以缓解,实验室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比术前好转。无效者2例,DSA造影显示肾实质供血动脉未通畅,术后仍有轻微腹痛、少尿等症状。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肾结石,查明原因后予以内科抗凝,效果不佳后行置管溶栓,但溶栓治疗3 d未溶通(患者肾动脉栓塞时间接近72 h,肾实质已有部分坏死),为此我们建议溶栓时间窗最好开在48 h内;另1例患者肾动脉主干阻塞,溶栓过程中导管滑脱,因而溶栓效果较差。随访期间发生再栓塞的2例患者,系长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控制效果不佳所致,其中1例再次行肾动脉置管溶栓,另1例肾动脉梗塞严重,遂行急症肾部分切除术。

[1]王 东,史炼钢,于镜泊,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与肾动脉栓塞急腹症的特点[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315-316.

[2]Antopolsky M,Simanovsky N,Stalnikowicz R,et al.Renal infarction in the ED:10-yea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Emerg Med,2012,30:1055-1060.

[3]Hazanov N,Somin M,Attali M,et al.Acute renal embolism.Forty-four casesof ren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Medicine (Baltimore),2004,83:292-299.

[4]Chu PL,Wei YF,Huang JW,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segmental renal infarction[J].Nephrology(Carlton),2006,11:336-340.

[5]Regine G,Stasolla A,Miele V.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renal arteries in vascular emergencies[J].Eur J Radiol,2007,64:83-91.

[6]杨震宇,李 军,吕福华,等.急性肾梗死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593-597.

[7]段 跃,徐庆康,周 涛,等.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231-234.

[8]王 凯,蒋国民,赵进委,等.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急性肾梗死六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 19: 898-900.

[9]邱志磊,白 鑫,祝 海,等.急性局灶性肾梗死诊疗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31: 758-760.

[10]陆再英,钟南山,谢 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9.

猜你喜欢
急症肾动脉抗凝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多支肾动脉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经方治疗急症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