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铺就学生成才的坦途

2015-03-25 03:43
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玉雕学校文化

教育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又是如何界定的呢?在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的校长邵国富看来:教育就是立足教育科研工作,将科研与民主深入到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打造品质优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养,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在这一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平西府中心小学全体教师立足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科研兴校”的思想,执著跋涉于漫漫教育征程,成为当地教育界的教苑奇迹!学校在科研兴校之路上愈行愈远,各学科教育均硕果累累,已成为全国首创的小学阶段玉石文化教育特色校。

平西府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现所辖白庙小学、郑各庄小学、东沙各庄小学、东三旗小学四所学校,同时管理北七家镇中心幼儿园。学校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树立“强壮的体质、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较高的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经常开展德育、科技、文体活动,把教育推向高水平;把教师岗位培训列为管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形成。

课题引领,学科深化,落实教研工作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已是教育工作者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平西府中心小学长期重视教科研工作,通过教科研引领学校和教师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在学术管理中提出“严、研、言”原则,即“严格管理、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科研优化”“畅所欲言、言必明理”,在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成绩显著。

开展课题研究,推进素质教育 课题研究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它能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平西府中心小学深化教育改革,根据学校当前遇到的教育问题,归纳、总结,开展课题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开展了《关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研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小学德育融入玉文化特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小学开放式阅读与实践活动探究》《怎样对社会背景多元化的新教师进行培训》《怎样让我中心新教师快速掌握数学学科的教材和教法》《怎样让我中心新教师快速掌握语文学科的教材和教法》《小学生快乐学英语的方法实施》《怎样在小学玉雕作品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在小学玉雕作品欣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平西府中心小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十个校级课题的研究。并且确立了四项市区级教科研课题,分别为:语文组的《小学识字、写字、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科研课题、体育组的《小学生篮球教学趣味性研究》科研课题、英语组的《小学生快乐学英语的教学方法的研究》科研课题,其中最能代表学校科研特色的《玉文化进校园》科研课题(被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十二五”规划课题)。《玉文化进校园》科研课题经历近五年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学校参加了2012年昌平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获得特等奖;加入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学校报送的作品荣获“2013年全国玉石器百花奖三等奖”;昌平区科委授予学校“特色科技示范学校”称号;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平西府中心小学形成了一个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课题组团队。

建立教研小组,深化学科教学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开展教研组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开展教研组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重视各学科的教学深化教研,先后组建了各学科教研组。

达·芬奇曾言:“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成长之本,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学习之路上奋力前行。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建立了体育教研组。体育教研组结合学校的体育工作计划思路,积极改革,锐意进取,使学校群众性体育得到蓬勃开展,竞技体育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不断加强。多年来,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篮球、田径、乒乓球等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体育教研组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平西府中心小学男子篮球队自2003年夺得首届篮球赛冠军之后,保持了在区秋季篮球联赛中不输一场、届届取得冠军的骄人记录。2012年开始,学校运动员参加区春季田径运动会连续三年获得了团体总分前四名的好成绩。

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联系紧密。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地位不言而喻。平西府中心小学英语组始终以教育科研作为团队最终发展的动力,引领着广大英语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英语组先后七次获得昌平区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昌平区明星教研组,四次进入昌平区毕业班监控十佳,教师学生在市区级比赛中上百次获奖。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组在精心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大胆地进行教改探索。学校为中心语文骨干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在年级组、中心、区做展示课,每学期邀请教研员对语文老师的课堂进行专项指导,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语文组在示范课、论文、校本教研、学生活动等诸多方面成绩突出,连续三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数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组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竞赛活动,并使活动讲求实效;通过活动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全组教师的不懈努力,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在不断提升。

平西府中心小学着力开展教学研究,把教科研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依托学校与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的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扶持学校发展,大力提升学校的教科研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一个学期开展两次以“修改论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打造精品课堂”为主题的讲座;一个学期邀请专家深入课堂6次,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进,促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安排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组织的学术活动;结合市区级论文征集活动,请教科院专家指导教师修改论文,进行面对面批阅。通过全校教师的不断努力,北京教科院基教所授予了“实验学校”的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学校预申报《探索对小学生实施玉文化教育的途径,突出特色办学的实践研究》为国家级课题。endprint

完善设施,环境育人,彰显校园文化

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崇玉、爱玉、赏玉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它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其中玉雕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对它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是中国传统工艺事业中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目前中国小学阶段的教材中,没有玉文化的教育内容,学校里的师生们所了解到的玉文化,大多是只言片语,零碎不全。教育工作者身肩民族兴盛、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平西府中心小学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玉文化引进了校园,施教于学生,将“玉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努力打造以“玉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特色。

完善硬件设施,为校园文化奠基 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了玉文化教室一间,购置了大量玉文化教学学具、授课资料及教学标本,为玉文化基础教学提供了保障;随着玉石文化研究不断深入,改建了玉文化展室一间,配置了各类各种玉石矿标、各类玉雕作品,并为师生开辟了作品展示区域,为师生深层次学习玉文化相关知识提供了平台。为给孩子提供玉雕设备,促进玉文化的深层发展,教师在充分阅读古代文献资料后,复制出了古代玉雕机;在深感古代玉雕机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缺点后,校领导大力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新一代玉雕机的研发工作。现平西府中心小学新一代玉雕机已经能保证教学课堂上的一线使用,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安全可靠,切割打磨玉石过程中并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受到全校师生及各界人士的大力赞扬,为玉文化在校园的深化探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校在推进玉文化课堂教学的同时,成立了玉文化社团,筹划了“玉文化科技节”“玉文化游戏棋大赛”“玉文化知识大赛”等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努力为学生搭建玉文化学习平台和自我展示的空间。

营造环境氛围,为玉石文化添彩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设计了以传承中华玉文化为主要特征又体现现代特点的校园环境,制作了楼厅展板60余块。从校徽的设计与制作、楼厅文化墙的规划与安排都注意体现出学校玉文化精神内涵和玉文化底蕴,实践了“让每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育人”的教育思想,由这些物质和精神文化构成的“磁插”,像磁石一样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玉文化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劳动技能。在玉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玉文化知识,不断扩充知识面,在课堂之外也能积极地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等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学生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及社团活动中,认识到了璞玉之美,制玉之艰辛,了解了玉雕发展史,认识了科技发展对玉雕工艺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知道了玉雕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点,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活动课中,学生们动手洗玉、称玉、装玉、摆玉、把玩玉、欣赏玉、设计玉,劳动技能得到了提升。

2012年12月的“昌平区首届科技教育成果展”中,学校承办的“玉文化中的科技教育”主题成果展获得特等奖;学校玉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在多次的展示交流中,被昌平区科委所关注,被授予“特色科技示范校”的荣誉称号;2013年5月和2013年9月邀请了“玉文化专业委员会”领导专家来学校,进行“玉文化进校园”特色工作座谈会,并被“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吸纳为理事单位。以“玉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特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面旗帜。

以玉养德,传承文明,实施养成教育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洁白、美好、善良、高雅、华贵的象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

北京市提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学校依据玉石文化,在教学中突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气节;“锐廉不挠”的创新勇气;“化干戈为玉帛”的包容精神;“瑕不掩瑜”的厚德理念;赋予了传统“玉德观”崭新的内涵,很好地挖掘和利用了经久形成的传统玉文化民族潜意识,使“北京精神”易于传播、产生共振共鸣。

“有德行乃正,无求品自端”。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在学校里,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德修养,学会做人。学校以玉石文化为根基,开展德育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走进校门,便看到教学楼外侧墙壁上的“仁、义、志、勇、洁”五个大字,即玉的五德,对学生进行时时刻刻的视觉教育。教学楼内走廊上挂着与玉有关的名言警句及诗词,如: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采玉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精髓深深地告诫学子们品德的重要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了基础。

研发教材,落实课程,打造特色校园

学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对小学生进行玉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形成校本教材,进行课程改革,使玉文化走进校园,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组织师生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请专家指导并学习研究文献专著,结合课题组汇总学习成果,不断修改总结,最终形成校本教材,实施玉文化教学。

积极研发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研发校本教材是一个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过程。它能为学校的课程建设积累经验。玉文化课题组在校长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扩充了教研组成员队伍,完善了组织机构,确定了人员分工,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成立了教材研发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研发各年级教材,将教材内容分为四大领域:玉文化知识领域;玉石原料知识领域;玉雕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领域;玉雕作品的鉴别与欣赏领域。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endprint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在2012年10月终于印刷出版了第一版《玉文化进校园》系列校本教材一套。并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修编完善,于2014年5月完成了第三版《少儿识玉》系列教材的定稿。学校安排的《玉文化进校园》校本教材施教于学生,不但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学生在集中授课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声画并茂的情境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及时提问,并在课下也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和查询与玉有关的相关知识。学校组织的“玉文化”相关活动,如:知识竞赛;冲洗、封装、称量、标注玉石实践;玉文化游戏棋比赛等,学生们参加的热情极其高涨,争相参与,做到了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着力落实校本课程,形成玉石特色教学 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平西府中心小学在邵校长的带领下,教师不断努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班级集中授课——学校将玉文化校本课程写入学年初计划中,根据各年级校本教材的内容,每两周对学生集中授课一次,每学期组织一次“玉文化公开课”交流活动,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接受中国传统优秀玉文化教育。

社团活动——学校为了将玉文化更好的施教于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组建了玉文化社团,制定了社团活动制度与计划,注意做好活动记录,并从社团成员中发现小人才,定期组织竞赛和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培养玉文化小讲解员,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学科渗透——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玉文化教育与各学科的紧密结合模式,其中包括:玉文化与德育、语文、数学、美育教学相结合等,形成学校玉文化教学特色。

校本课程中涉及了“玉”字起源、成语“玉”缘、“玉”与中国文学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了玉与中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极深的渊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令其他事物望尘莫及的高大地位。同时玉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但是她又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性格的。温和,谦逊,沉默,持重却不乏风雅。她伴随着华夏文明一路至今,满身都是时间的沁色,让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或多或少地流淌着她的清越之声。这些章节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专家扶持,课题培养,提升教师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为了顺利施教于学生,课题组利用每周三下午对玉文化教育任课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目标为:加深教师对《玉文化进校园》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玉文化发展历史”“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与中国玉文化”“诗词与中国玉文化”“成语典故与中国玉文化”“玉雕作品分类与鉴赏”“玉雕加工工艺”等等。学校组织教师拜访田健桥大师工作室、带队走访阜新玛瑙玉雕大师“曹志涛”,并聘请三位国家级玉雕大师为学校特聘辅导员,积极邀请玉界权威来学校为课题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对广州、云南、河南等玉石产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平台、营造了气氛。经过专家引领及不断培训,形成了一支玉文化教育教师团队。

学校组建了玉文化授课教师团队,在玉文化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反思,教师们摸索出了一套玉文化课堂教学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期间杨健老师承担的区级美术研究课《玉雕设计》获得了广泛好评,关庆族老师在课题研究期间被评为“北京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全面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促使了教师向“研究型”乃至“专家型”教师转化。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秉承“教研兴校”的思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语文、体育、数学、英语等学科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引进“玉文化”教育,在教育科研中树立了先进典型,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教育名校。学生在“玉文化”的熏陶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体悟传统道德精粹,拥有了“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平西府人在教育之路上愈行愈远,漫步在秀丽的风光中,前行在坦途的大道上。相信他们必将凭借教科研这阵好风,直达教育的万里青天之上,展翅翱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雕学校文化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年味里的“虎文化”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学校推介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