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015-03-25 03:48
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名师班级家长

我从事教育工作26年,班主任工作10年,走上领导岗位16年,做校长也十余年。期间走过很多学校,见过很多老师批评孩子的方法,语言很不恰当,一直有写篇文章的想法,但终归没有行动。今天终于拿起了久违的笔,想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唠叨出来,与老师们共勉。

有口德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

现实教育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样的问题,一样的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有的教师去了,就会将问题矛盾激化,把情形弄得更糟;而有的教师去了,就能和平化解,扭转局面,轻松转变。细观察起来,后者并没有什么特殊方法,也没什么惊人异举,那为什么那些“问题生”会那么听话,那么给面子呢?其实,细推敲起来,不难发现,后者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他们之间有更深层的情感交流基础。而我们许多老师,平时也很爱学生,平时工作也很卖力,但就是说话有些不注意场合时宜,比如与某人在公开场合议论“现在的学生是一拨不如一拨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样的话如听在学生的耳朵里,他们会认为我们的老师不爱我们,所以在心理上自然也就疏远起来,心都远了,情感的距离都远了,教育又何以起效呢?

比如说,教师刚讲完一节课时,想坐下喝口水、喘口气儿,可偏偏就有孩子敲门来问问题,教师讲了一遍,他不会,再讲一遍,他还是不会,也许此时教师不知不觉间,心里冒火,有些过头的话随口而出。殊不知这样说话无形中就留下了两个隐性的潜在危机。一是这孩子钻牛角尖,真的以为自己是无药可救。另一种可能是,他此时对教师恨之入骨,以后跟老师唱反调。

再有,即便后果没有那么严重,但试想,人有脸,树有皮,以后那个孩子还会不会单独来问老师问题?敢来办公室,要知道,孩子得下多大的决心啊,可这份勇气和信心却被无形地伤害,他以后还会不会上进。得承认,人的智力、认识是有差距的,就是有些孩子,无论学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甚至慢好几拍,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他们已经够可怜的了,我们还怎么忍心刺伤他们本就自卑敏感的心呢?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情感是交流的链条,是教育的桥,桥不修,育人这条河怎能轻易渡过?

有口德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

一些老师在不经意间,喜欢这样训学生: “你爸妈是怎么教你的?你这么没教养?”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是出于好心,是想唤醒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他们对学生并无恶意,但这种唤醒、激励的方式真的是后患无穷。孩子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他们把这样的话告诉家长,家长虽然气愤孩子表现不佳,但相信这其中也有对更多老师的不满成分。如果这样进而传向更多的家长,传向社会,那这个老师的形象又如何呢?千百个好,力气卖了一大堆,却因言失而自毁,多么可惜!

学校开展活动,家长要替孩子准备服装,有的班级就能顺利完成,有的班级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完成。每个学期,上级部门下达收费文件,有的班级能迅速收齐,有的班级迟迟不齐。我们不否认:有些家长确实难缠,但大多数是好的。为什么一样的工作,别人就得到了大力支持,而我们就出师乏力,步步维艰呢?

其实,支持是一种影响。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有受学生、家长、社会、欢迎的名师。当我们走进他们时发现:他们不但教学特别突出,班级管理有很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做人做得明白,有一份宽厚、仁爱做支撑。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人心者得天下”!有些年轻教师怕因为自己年轻受轻视,喜欢在家长面前端架子,摆谱,以为这样就会得到家长更多的尊重。其实恰恰相反,这样带来的负效应就是家长远离你,不支持你。

有口德是让人认可的基石

名师的优势在哪里,名师的“名”是何因?为人师表,无上光荣。我们为人师者,不仅是在用我们所宣讲的做人理论在教育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潜意识里的心理变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做科任和经常下班级听课的领导都不难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样,学生很“随”班主任老师,那些孩子身上带着老师所有的影子。所以当一个平时大呼小叫的老师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时,他身边的一群孩子也都在无意间形成了那样一种状态。有的班级,走进去,就发现孩子们阳光、积极向上,彬彬有礼;有的却相反。有的班级,科任老师特别喜欢去上课,因为孩子们态度端正,积极配合;有的班级却是情绪偏激、话语无序,一些不该有的语言时常冒出课堂。这固然不全是教师的责任,但至少有一部分。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一时一事,他背后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中除了技术、技巧、能力之外,更多的还是德的影响,这就像花开,馨香的飘散是看不见的,但却是能感觉到的。教师接触的每一项事物,尤其是正在成长的人,成长的班集体无时无处不映射出这个影子。孩子的话语里有你,孩子的行动里有你,孩子的为人处世里也有你。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现,为人师者,学习、思考、修养提升语言及语言背后的根本素质,是我们一辈子研习不尽的学问。

(作者单位: 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师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