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丽泽精神培育世纪英才

2015-03-25 03:57
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班级传统学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今天的学校中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应用于今天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在这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成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是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初、高中共48个教学班,全校师生2000余名。丽泽中学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现代理念、学校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到学校工作之中,通过优秀文化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文化传承· 明晰方向

丽泽文化由来 我校于2000年由丰台师范与丰台三中合并而成。合并之时,我们发现,两校正如丽泽文化所描绘的那样——“两泽”相通、相连,合二为一。为了两所学校相通、相容,成为更好的一所学校,我们选取“丽泽”为校名。自此,丽泽文化逐渐浸润到学校每一个角落,涵养着学校的每一步发展。

“丽泽”出自《易经》: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其意为:两泽相连,两水相通,相互滋益、滋养万物、相互欣悦;君子应效仿自然中的两泽相连,乐于与朋友讲习(讲其所未明、习其所未熟),朋友相助,相互受益,利己利人,共同发展,欢欣喜悦。

我校从校名中挖掘深刻内涵,根据学校现状和发展需要,我们将“丽泽”文化中的精髓与当代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形成学校文化内涵——效法自然、君朋讲习、师生发展。效法自然:“人法自然”是《易经》的哲学思想,也是丽泽文化的深刻内涵。“效法自然”与“人法自然”基本意义相同,更便于理解,即:遵循规律,效仿、学习自然而生存发展。君朋讲习:“君朋讲习”是“君子以朋友讲习”的简称,是效法自然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丽泽文化的核心内容;师生发展:效法自然、君朋讲习的目的,也就是与“德才兼修,自强不息”的校训一脉相承的“道德日进,学问日长”。

我们这样做就是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使丽泽成为一所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位的中学。

丽泽文化与培养目标 基于丽泽文化,学校制订了与之契合的培养目标:为当代君子奠基。其内涵为: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德才双全、身心两健、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人才奠基。

文化引领·扎实推进

在丽泽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丽泽学校文化,为培养当代君子奠基。

课堂文化——两端式教学改革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怎样让学校文化引领课堂呢?经过不断探索,我校逐步构建起“两端式”课堂教学模式。

两端式教学是针对“教师在课堂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学习”提出来的。该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和“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两部分,教师针对这两部分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教学。

两端式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四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论。

两端式教学为什么在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并不断向前推进?首先是教师对传统文化运用于课堂的接受、认可和努力践行;再有是学生对两端式教学的欢迎,和学生能力及教学成绩的提升;最后是由于两端式教学既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符合实验得来的“学习金字塔”。(见61页图)

学生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决定一所学校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决定一个班级如何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班级文化。我校弘扬丽泽文化,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实现了学生五项自主——自主选择精神文化、自主管理班集体、自主召开主题班会、自主评价激励、自主布置教室环境。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我校开设了学生自主主题教育课程。自主主题教育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引导下,由学生君朋小组负责策划、筹备和主持,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召开系列主题班会课,每课半小时。由于班会是学生自主召开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达到了锻炼、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目的。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主教育德育校本课程已成为丽泽学生不可或缺的成长舞台。

教师文化——君朋讲习共同发展 第一,与专家君朋讲习促发展。我校聘请7位特级教师组成指导团10年进入丽泽,特级教师与我校教师互相听课几千节,深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几百次,与特级教师君朋讲习,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团队君朋讲习促发展。根据丽泽文化,学校打破教研组、年级组界限,成立“君朋讲习团”,将共同研究丽泽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两端式教学中某一相同或相近专题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在团长的领导下开展君朋讲习活动。第三,系列君朋讲习活动促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学习、理解、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我们编写了《丽泽文化教师读本》,还为每位教师发了一些书,如《论语》《大学》。怎样让教师去学习、理解、运用传统文化呢?为此我们开展了“学习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君朋讲习系列活动。

课程文化——特色校本课程 我校每年开设30多门校本课程,其中《丽泽文化学生读本》是初一、高一的必修课,该书既是初入丽泽的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学习“君朋讲习”活动的有力指导。“君朋讲习学生自主主题班会”是全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也是我校德育的重要渠道。这门课程中,学生是主角,通过自主构思、设计、执行,在提升活动组织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

作为“丽泽”文化的有益补充,学校还开设了“《论语》拾得”“民俗中赏历史”“围棋”“国画”“软笔书法”“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在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涵养其性情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管理文化——科学民主管理 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endprint

我校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每周一下午为固定的校务会时间,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学习是校务会的常规内容,校务会上,学校各项工作的决议都是在科学民主的氛围中得以产生。

科学民主的管理还体现在教代会制度上,教代会代表由逐层民主选举产生,为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关系到学校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权畅通了渠道。学校注重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通过君朋讲习,努力使各项管理科学民主。

环境文化——特色环境建设 我校在努力建成上述无形文化(隐性文化)的同时,着力构建了具有丽泽特色的有形文化(显性文化)。浓郁的丽泽文化氛围使整座校园弥漫着书香,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栏一廊,无不娓娓诉说着悠远绵长的丽泽文化赋予的无穷力量。

文化涵养·初见成效

一所学校优质的学校文化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般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建设。学校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全面的发展过程。我校十几年来不断进步,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

过去的十几年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丽泽文化的涵养中,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鲜明的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已成为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中学。学校的建设发展也吸引了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了报道,梅汝莉教授撰文《“丽泽文化”:开凿学校文化特色的源头活水》发表于《中小学管理》杂志,对我校的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

文化创新·持续发展

十余载潜心探索与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已扎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丽泽中学该如何向更为丰厚、更为多样、更为有效的文化建设领域寻求创新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校要为具有民族情怀的当代君子奠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朴素的爱国主义热情,更要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学校将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上,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丽泽中学的文化建设仅仅是开始,我们希望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具有独特的丽泽文化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及其内涵,在文化的涵养之下,培养出具有传统优秀文化积淀的更加优秀的毕业生。

(作者单位: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级传统学校
班级“四小怪”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不称心的新班级
学校推介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