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六台“大戏”

2015-03-26 02:56蔡春丽
今日重庆 2015年1期
关键词:重庆生态建设

◇ 文/本刊首席记者 蔡春丽

“目前,重庆出境航线已达28条。2015年,重庆将继续加大直飞出境航线拓展力度,有望开通直达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等航线。”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庆空中通道建设,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给出了一个加速的时间表。

对于大家关注的“渝新欧”国际铁路,杨丽琼说,“新疆的霍尔果斯已开关。霍尔果斯无论从设施,还是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客运班列转关。‘渝新欧’2015年还有望开通旅客班列。”

从空中到铁路,再到水运、公路运输,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是重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六大“重头戏”之一。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机遇,唱好六台“大戏”,重庆实施国家战略的路径清晰而坚定。

1 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重庆要着力构建以铁路、水运为骨干,公路为基础,‘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说。

铁路,形成“一枢纽十四干线”铁路网,总里程达3000公里,在成都、西安、昆明、长沙、郑州等主要对外通道方向上建设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构建“三环十二射多联线”格局,总里程达4000公里,全面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

民航,形成“一大四小”机场格局,吞吐能力达4500万人次,建立起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通达国际五大洲的客运航线网络。

水运,形成“一干两支”叶脉状航道网络和“三枢纽八重点”现代化港口体系的总体布局,四级以上航道达1800公里,货物通过能力达2.5亿吨,集装箱900万标箱。

在重庆立体交通网布局中,高速铁路摆在了第一位。重庆市交委副主任梁雄耀介绍,重庆向西的高铁正在建设,计划于2015年10月开通成渝客专;向东的高铁有规划中的沿江高铁;向南的高铁有渝昆高铁;向北有重庆至西安和重庆至郑州的高铁,能便捷去往北京。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解读,民航机场“一大四小”,“一大”指江北国际机场,“四小”指万州机场、黔江机场、巫山机场和武隆机场。巫山神女峰支线机场,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武隆仙女山支线机场,争取2015年底开工建设。

》2014年12月28日,满载248辆整车的首列果园港货运专列鸣笛离港,沿着果园港铁路专用线驶出果园港铁路站场。这是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铁路专用线试运行,意味着重庆打通了连接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最后一公里”,将有助于重庆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 摄影/张锦辉

2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重庆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大平台,畅通大通道,实施大通关。”张智奎详解—

打造大平台—以重庆铁、水、空三大枢纽三大口岸和三个保税区为载体,联动各级开发区(园区),构建覆盖全市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促进全域对外开放。将两江新区打造成环境优、功能全、开放度高的内陆开放示范窗口。推动三个保税区向制造、研发、维修、物流、贸易、结算等“六大中心”转型升级。建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着力打造西部进口整车国际展示交易中心、内陆国际邮件互换中心。

畅通大通道—在重庆长江沿线适当增设内河港口一类口岸及后续监管场所,争取在重庆重要外贸港口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拓展“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功能,实现“渝新欧”国际班列常态化稳定开行。畅通重庆—东盟国际贸易大通道。争取开通更多的国际客货航线,增强西部枢纽机场的辐射能力。

实施大通关—增设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形成对外开放的多点支撑。全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3 增强战略支点辐射功能

重庆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又一“重头戏”,是要增强战略支点辐射功能。

重庆将大力提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科教和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功能,增强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点。要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拓展重庆航运在总部集聚、市场引领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打造大型航运、物流、贸易企业总部基地。提升内河航运交易服务功能和内河航运要素聚集能力。重庆港口有60%的能力为周边地区服务;要在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建立国内一流的金融集聚区。

加速提升国家级物流中心枢纽功能,构建“一核心,多节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目前,初步考虑在外环高速附近布局8个左右的大型物流枢纽平台。”王志强表示,还将在主城之外的区县布局几个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包括万州、永川、江津等地。

要建设国家骨干直联点、出入境通道通信专线和“光网重庆”,提升信息通道能力和信息集散能力。重点实施两江水土云计算基地、南岸区物联网基地和渝北区仙桃数据谷建设,拓展西部通讯信息中心功能。

》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资料图片)

4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重庆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张智奎说。

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把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产业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产业新支撑点。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云计算、保税展销、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在两江新区及江津、巴南、渝北等地打造大数据服务平台,打造北部新区、两路寸滩、西永三大服务外包集聚区。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培育民俗风情旅游和生态度假旅游。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养老疗养等特色旅游业。”

重庆还要加强与沿线及周边地区产业合作。合力构建川渝联动发展先行区、渝黔互利共赢合作区、渝滇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

5 推进城市群建设

推进城市群建设,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以交通网络为纽带,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增强城镇对人口的梯度吸纳能力,构建特色城镇体系。计划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重庆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领作用,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挥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极核作用,增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要构建差异化的城镇群。把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成为千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新区加快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城市组团和卫星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强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6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重庆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重点是实施‘碧水、蓝天、田园、宁静、绿地’五大行动,确保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

张智奎详解,重庆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推进沿江环境污染防治;划定“三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切实改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环境质量,保育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有序利用;完善沿江岸线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区治理。

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卫表示,重庆将加强生态红线管控,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化为生态红线区,严格控制准入。此外,还在产业布局、环保审批等方面,设置禁投清单,明确规定哪类产业不能进入。并加大排污费的征收力度,用价格杠杆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重庆生态建设
重庆客APP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视觉重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