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的瞬间记录

2015-03-26 02:56时盘棋兰世秋
今日重庆 2015年1期
关键词:解放碑黄玉遗体

◇ 图 / 时盘棋 ◇ 文 / 兰世秋

战士们高举“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的横幅,市民打着雨伞夹道欢迎英雄凯旋……这张广为流传的照片,一直被认为是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时拍下的。

在解放重庆65周年之际,“巨变一瞬—时盘棋纪实摄影作品展”,给出了真实的答案。

时盘棋,第一个进驻重庆的解放军摄影记者。他说,这张照片并非拍摄于1949年11月30日。当天,重庆并未举行入城仪式。

时盘棋1932年6月出生于河南长葛,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2012年,80岁的他获得了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时盘棋当年随军进驻重庆时,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此次展览展出了90幅重庆解放的照片,大部分是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真实地记录了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战斗、入城接管重庆、政权建设和巩固、西南剿匪、城市建设、恢复和发展生产等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

1949年10月,时盘棋跟随部队由湖南出发向西南进军。11月30日凌晨渡江,部队到达铜罐驿,进入重庆境内。“当时我在铜罐驿,不可能在解放碑拍下那张市民欢迎部队的照片。”

那么,这张照片究竟拍于何时?

时盘棋说,1949年12月1日,他跟随二野103团到达白市驿,2日到达璧山,“我们在璧山消灭了敌人的一个团。”12月3日,部队抵达合川后,就往广安走,准备解放成都。12月6日,时盘棋跟随部队回到重庆。

“大约是在1950年元旦以后,重庆市民举行了欢迎解放军‘凯旋归来’的集会。”时盘棋回忆,当天上午,天下着雨,部队从下半城的江边一直走到解放碑,市民撑着伞自发迎接将士们。

时盘棋按下快门,留下了那张珍贵的照片。

到底1949年11月30日这一天,解放重

← 重庆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成都进发,追击国民党军队,很快就解放整个四川。1950年初,重庆市民在解放碑前欢迎解放军凯旋。

→日夜守护铁道的永川县城区中河村护路队员。

(本栏目图片由熊明翻拍)庆时有没有举行入城式?时盘棋说,大约七八年前,他询问当年所在部队的宣传部长明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当时的时盘棋只有17岁。12月7日,天气阴沉,他来到了渣滓洞。“我一到那里,就越过一段倒塌的墙,看到不大的院坝里,到处是烈士的遗体,血迹未干、硝烟犹存。”

时盘棋忍着眼泪,拍下了第一张渣滓洞遇难烈士的图片。“那个烈士的名字叫张现华,我至今还记得那恐怖惨烈的场面。”

在白公馆附近,时盘棋看到群众正挖出烈士遗体并裹上白布。他强忍悲痛。用镜头记录下现场,留住珍贵的历史。

12月11日,时盘棋来到特务头子戴笠

↑ 四川巴县紧邻重庆,土匪活动十分猖獗,解放军迅速出击剿灭敌人。这是1950年4月2日,解放军在太和场战斗中书写标语“持枪顽抗者,坚决消灭”。

←1951年5月,土改工作队员到合川县云门镇14村贫农黄玉顺家了解情况。土改前,黄玉顺一家三口住在草棚里,黄玉顺给地主打工,妻子廖淑珍带着儿子黄光学讨口(要饭)。

→1951年观音桥乡秋收时组织的农忙托儿所的公馆—戴公祠的花园。在现场,他看到杨虎城将军的遗体被挖出来。将军双手被反捆,皮肤成了土色。

在戴公祠的一间警卫室里,工人敲开三合土,挖出了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和他们8岁的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遗体。

就这样,在一个多月里,时盘棋5次来到歌乐山。每次出发时,卫生员都会给他的身上洒上消毒水。

大西南解放后,人民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剿匪。时盘棋也跟随部队,留下了大量剿匪战斗的图片。

当时,土匪活动猖獗,在巴县太和场,解放军在墙上书写下“持枪顽抗者,坚决消灭”等标语。“在太和场那场战斗,从凌晨开始打,打了大半天的时间。”时盘棋回忆。

1951年,在川东军区政治部工作的时盘棋到合川参加了3个月的土地改革。在合川云门镇14村,他走进最穷的贫农黄玉顺家,拍摄了他家土改前没房没地、三口人挤在村头一个破草棚里的照片。之后,他又留下了黄玉顺一家分得两间瓦房、高兴万分的情景。

而当年在观音桥,时盘棋还拍下了当地秋收时组织的农忙托儿所。照片中的孩子小的1岁左右,大的也才四五岁。“不知道这些小朋友现在变成什么样了?看看当年的照片,他们还能认出自己吗?”

还有一张照片,拍摄于1951年7月成渝铁路永川段通车时。当时,时盘棋拍下了两名护路女队员扛着枪保卫铁路的情形。其中一个小姑娘看上去大约十五六岁。如果健在,现在应该有70多岁了。

猜你喜欢
解放碑黄玉遗体
《溪山清远》
“城市客厅”焕发新活力
一道屏障
钟声里的解放碑
我家是个调色盘
解放碑下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解放碑的往事和解放
与死者的遗体告别
表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