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夫妻档”

2015-03-26 02:56蔡春丽刘汪洋
今日重庆 2015年1期
关键词:画境夫妇俩诗情

◇ 文/本刊首席记者 蔡春丽 ◇ 图/本刊记者 刘汪洋

罗永超 1943年生于四川乐山。1967年西南师范学院美术及汉语文学系毕业。曾在重庆市文化宫从事专职美术工作,在学校任美术教师。数十年致力于传统书画和水彩画探索。

陈维仪 1944年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国汉语言文学系。先后在学校、工厂和机关工作。数十年笔耕不辍,出版诗集《我歌我吟》。

丈夫作画,妻子写诗。他们以艺术描绘生活,是相濡以沫走过45年的古稀夫妻。

2014年岁末,“画境诗情—罗永超、陈维仪相伴45年诗画展”在重庆天地佳想安善美术馆展出,诗画作品独特的魅力,引起了人们共鸣。

夫妻联袂诗画展

Husband and Wife Exhibi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Together

诗画展的主角之一、画作者罗永超71岁,诗歌作者、罗永超的妻子陈维仪70岁。

罗永超展出的70余幅水彩画,描绘了故乡四川的大自然美景,色彩斑斓,意境深远。陈维仪的10首诗作,选自她最近出版的诗集《我歌我吟》,文笔清新,情感真挚。

脚印(节选)

人生

是一次神圣的远行走过坦途

穿过小径

你可审视过

留下的屐痕

→来宾参观《画境诗情画展》↓ 山山落晖

60cm×45cm 纸本水彩 2008

初雪(节选)

细细观赏罗永超的水彩画,色彩酣畅淋漓,意蕴悠远。山气、水气、雾气、云气,万物之气与人的灵气汇聚成有机整体,世间万物俱在其中。画面雅淡、虚灵、神秘,经过净化的大自然成为气韵生动的意象和心象,其形无穷,其趣无穷。

罗永超自幼喜欢习画,几十年来从未停过画笔,退休后更是醉心水彩画,创作了几千幅作品。故乡的山山水水,给了他最初的美的启迪,成为他一生钟爱的绘画题材。

“起初,我的绘画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和描绘,但我渐渐发现,这样的写实方法不能让我的情感尽情释放和表现。我开始了不断的探索、尝试。”罗永超说。

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关注、思索、体会和感悟,罗永超把目光转向中国的山水画,以寻求突破的灵感。最终,他在水彩画特性基础上,以意象、心象的表现为手段,突出情感和心境的抒发,淡化、模糊具体形象和细节的描绘,强化主观感受及需要,不刻意追求形和色的客观面貌的真实、悦目。

由此,他的水彩画呈现出一个比客观景象更广大、精微、深邃、恢弘的自然世界。

“红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罗永超的画作让观者见仁见智,发挥想象力,体会大自然最厚重、最原始的魅力。他的画作也达到了西方的抽象表达方式与东方意韵的自然融合。

油画家周昌泉评价罗永超的水彩画,“似花非花,似树非树,画作给人很大想象空间。”

以艺术给人生增添亮丽

Adding Bright Color to Life with Art

为什么写诗?

陈维仪以诗意的方式作答:“为做一个诗意女子,

冷绿的树叶傲立枝头历经风吹霜打

你去了

给她披上洁白的面纱绿叶

羞涩地把头低下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节选)

春天到了

不必再继续冬天的心情

人生得失由它去

最后的真实

在自己心灵

心中还有梦

就让它高飞吧

从今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 乱红如雨

60cm×45cm 纸本水彩 2008←月夜

53cm×37cm 纸本水彩 2007

↓ 苦寒添香

53cm×37cm 纸本水彩 2010一朵花开、一声虫鸣、一缕清风,都足以触动内心柔肠,一声呻吟、一串泪珠、一个呼唤,都能荡起激情满腔。我希望这些诗歌能给自己奔忙于俗世的人生增添一笔亮丽,希望清雅端然能成为生命中最从容的姿态。”

陈维仪的诗作中,对自然的热爱,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情流露,从上世纪40年代走来的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跃然纸上。

艺术的灵感,往往总在不经意处。

几年前的一个月夜,夫妇俩漫步成都府城河边,一双白鹭在清冷的河上觅食,引发他们几多感慨。

回家后,陈维仪诗情澎湃,提笔写下《寒夜》:“向晚起朔风,浓寒浸肌肤;朦胧夜色中,惊然见白鹭。伫立沙洲边,冰水没脚骨;瑟缩成弓状,张口待鱼入。‘白鹭快归巢,免受凛冽苦!’‘念我小娇儿,嗷嗷盼食哺。’”

罗永超不久后也作画一幅:《月夜》,并为画作题诗一首,描绘了“暮色霭霭夜已近,双鹭恋恋不思归”的景象。可谓夫唱妇和,心心相印。

“我的每一幅作品完成,维仪是我的第一位观众。我也是她诗歌的第一读者。”罗永超说,夫妇俩互相切磋、交流,乐在其中。“我们珍惜每一个黎明与黄昏,用手中的笔,描绘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寄寓对美好情怀的至真至诚。”

每天,夫妇俩在各自的画室和书房提笔创作,陶醉其中。好多次,陈维仪做好晚餐,可叫了数次罗永超却没有应答—他已在创作中“忘我”。

陈维仪把对丈夫的理解和深情也写入诗中:“画,满地满壁,一种感动、一种震撼、一种慰藉;似乎才明白,你的内心深处,原来如此丰富、如此坚韧、如此严峻、又如此神秘,画幅前,我找到了你!……朝觐,用心灵之笔,朝觐,用血肉之躯,我会伴着你走下去!”

“画境诗情”诗画展前言,有夫妇俩的一段话:“希望,呈现在你们面前的,仍然是花样年华,仍然是满目缤纷。”

猜你喜欢
画境夫妇俩诗情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诗情
诗情画意的创想
等候秋天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
那些看不见的痛苦
下一站:美洲
互不理睬